【现代图书馆工作中的机构与组织】 图书馆一般怎么招人的?

  [摘要] 现代图书馆需要有创新的理念来提高管理水平南京邮电大学馆运用创新理论,采取二级与三级管理、缺额定编与超额定编、技能竞赛等一些做法,对图书馆机构进行重组,完善规章制度和考核内容,提供一些机构名称和竞赛数据,解决工作量大、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低的问题,取得一些经验。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 管理工作 机构重组 人员定编 组织落实
  
  图书馆的管理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近年来有关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为读者服务的观点比较多,解决的思路多样,结合各自的情况收到了不同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用什么理念来行使管理的,以什么形式来组织调动全馆人员的积极性,监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自的行为,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化为管理提供决策和自动化平台,在企业管理中开创了许多成功模式,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也收到不同的效果,并同时创造出更加有效、切合实际的方法来进行内部的管理,发挥出图书馆真正的作用,现就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1 馆内机构重组的原则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由单纯的收集、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机构的设置是根据工作流程的需要来编制的。图书馆一般根据其馆藏业务和服务流程设定管理部门,特别是20世纪末和2l世纪初西方的企业管理学者提出了各种管理理念,影响了中国的企业。一些图书馆也实现了企业化管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出发点,实行部门重组。
  各个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工作虽然相同,但机构设置却存在许多差别。高校馆与公共馆、专业馆相比要简单得多,没有那么多行政管理部门,但也存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电子出版物的入藏等,业务的开展所引起的问题。部门设置过多,二级管理干部脱离具体业务,二级部门之间人数、收入、工作量不相等,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来解决。以往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忽视了对过程的管理,特别是需要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过渡到对过程的优化重组从流程的重组延伸到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力资源的重组;管理理念的更新到实际行动的创新。重组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打破原有的习惯势力和根深蒂固的人际关系,使愿意干工作的人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重组机构除了按照过程进行组织外,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1 决策层的人数要少,组织层不宜多
  决策层主要指领导层,各个部门都有或多或少的领导,领导太多决策的意见不容易集中,容易拖延决策,失去机会;组织层太多,使上层意见的贯彻容易走样,下层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反馈。
  
  1.2 部门不宜太多,分工不宜太细
  平级部门不宜设置太多,如把阅览室分成几个部,这样不便于人员和工作之间的协调与调动,更容易形成小团体;分工太细,使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得不到过问和落实。
  
  1.3 部门的名称要与工作内容一致
  传统图书馆设置的部门名称近乎是统一的,随着服务的拓展和网络信息的加强,许多部门的设置与计算机所属的专业相近,使读者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应该向哪个部门咨询或处理。
  
  1.4 要因人而设,但不要为人而设
  机构的设立是需要人来组织实施的,没有人,再好的机构名称和服务内容也没用。有专长的人要尽力发挥其长处,把他们放在过程中的主要位置或专门的机构中,要注意避免利用人际关系来进行机构设置。这里所指的人是指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有专长的人才,根据他们的特长设定必要的岗位。
  
  2 定编的岗位要求
  
  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流程的基础上,已不适合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子资源架构起来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样也不适合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高校图书馆不需要建立诸如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安全保卫、劳资统计等行改部门。大量的读者服务业务必然造成一线岗位的员工占有绝对多数的比重,二线人员从工作性质、劳动量以及人员素质都超出一线员工。进行重组就是要按照平衡工作量原理,根据管理过程来实现机构的定编设置和岗位要求。
  
  2.1 缺额定编与超额定编
  对面向读者的各个阅览(借)室实行缺额定编,其它岗位则为超额定编,超额人员必须轮流到缺额岗位顶岗。形成阅览室的绝对人数是增加的,相对数是减少的,超额岗位则反过来。由此可以解决工作量忙闲不均,服务质量和效率低的现象。对一线采用缺额定编,减少编制便于管理,而二线则采用超额定编,业务骨干和重要岗位人员轮流到一线顶岗,以熟悉一线岗位来提高服务质量。这样可以提升一线人员的素质,又由二线为一线服务研究出服务办法,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
  
  2.2 二级与三级管理
  管理实行扁平结构,即减少部主任并半脱产,有40~60%的业务工作,增设组长级的三级管理,组按3~7人设置,不以自然阅览室划分。各组之间的工作量大致相近,避免形成忙闲不均的现象。
  
  2.3 人人熟悉流通岗
  图书馆业务的开展关键要看流通,其它工作做得再好而书刊借不出去,阅览室没有人来,网站无人登录也没用。人人熟悉流通岗就是要定期有二线的各个岗位的人到流通部去顶岗,掌握如何做好为一线服务的办法,以此提高借阅室的服务水平,也使采编工作得以改进。
  
  2.4 学习型向研究型工作深入
  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使图书馆的服务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图书馆的工作要从学习型向研究型工作深入,要把读者与工作步骤结合起来,想读者所想,为读者所为。
  
  2.5 规章制度与应知应会
  随着管理的转变和服务业务的拓展,规章制度也需要有所修改和添加。应知应会是岗位必备的技能,特别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项的操作,对于工作分析和研究十分有帮助。采用口试答辩的考核方法,对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准确的,则进行解释和提示,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应试人员,使他们在考试中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让工作人员养成遵章办事的习惯,遇到问题知道从何处着手解决,是需要不断进行学习考核的。
  
  3 平衡工作量原理
  
  工作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时间或生产产品的量来衡量的。在整个生产链中即使业务流程设计十分合理,而每一个业务链环上的工作量不平衡,还是容易发生断裂,造成工作堵塞,需要人为调整工作量或自动调整工作量。所以业务流程是考虑整体质的过程,而平衡工作是考虑具体量的实施,这就是平衡工作量的基本现象。
  平衡工作量认为工作量分为可计量和非计量,它是动态流动的,由高到低或由低向高,并达到平均工作量。而工作量的流动性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强制干预的。整体的平 均工作量是由各个不同部门的平均工作量组成,而各个相同部门的工作量是平衡工作量的基础。工作量最终是要达到平衡的,它的流动性是指可计量工作量会向不可计量工作量流动,或者不可计量工作量向可计量工作量流动,高可计量工作量向低可计量工作量流动,或低可计量工作量向高不可计量工作量流动。通过强制的人为干预可以实现真实的工作量平衡,从而形成工作量平衡的真象,相反如果出现自动调节的情况就形成工作量平衡的假象。相同工作部门工作量存在可比性,能够发生自动平衡,不同工作部门之间的工作量缺乏可比性,能够发生强制干预平衡。
  平衡工作量可以达到: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只有相互之间不存在工作量的差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会发挥得最高。
  ?防止不必要的劳动消耗。由于工作量的不满,通过自动的调节造成满工作量的假象,出现重复工作、超范围工作、无效工作等现象。
  ?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强制干预可以使工作量不满的工作岗位与超工作量的岗位进行重新组合,对辅助性工作岗位加强计量考核,实现专业化岗位设置。
  ?创造新岗位和分流富余工作人员。平衡工作量是以平均工作量为平衡点,劳动效率的提高使总的平均工作量增大,在强制干预下,会分流一些富余工作人员,这样又会使总的平均工作量下降,通过创造新岗位来安排分流人员,使工作量达到新的平衡。
  
  4 通过技能竞赛作为定编的依据
  
  图书馆历来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缺编严重、人才流失过多等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要进一步重视图书馆的工作,为图书馆创造人事管理改革的优良大环境,尤其要采取措施保证图书馆人员的待遇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目前上级管理部门还没能对图书馆进行编制的确定,无法核准具体需要配备的人数,执行“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的原则。图书馆的定编在1987年7月25日国家教委下达《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十四条中规定:(一)以学生1000人,藏书5万册配备15名专业人员为基数;(二)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名学生、50名研究生各增加1名专业人员;每增加5万册藏书增加1名专业人员;年平均进书量1万册配备3名专业人员。图书馆内的党政干部、研究和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计算机、缩微、复制等)的技术人员、从事设备维修、装订等的技术工人、公勤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另列编制。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八条提出:“高等学校应根据读者人数、资源数量、服务项目与时间、设备设施维护的要求、馆舍分布等因素,配备相应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的具体项目和评分办法中:A21“有定编且符合教育部关于师生比的要求”,A22“符合定编的情况(在编数不大于或小于10%定编数)”。
  假设在有1万名在校学生人数规模的高校,按工科、农、林院校生师比18,生均图书80册、生均年进书量3册的要求,图书馆应该达到基本馆藏80万册,年进书3万册。参照已经被废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5(基数)+15+90+9=129(人)的定编人数,这么多的定编人数是根本不可能落实的。有文献指出按照全省总馆员人数与总馆藏数之比,按1:180~200员生比,图书馆人员配置应在50~55人之间,这个人数也缺乏科学性,与实际工作量相比人员过于短缺。随着图书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实现。从人员、经费的争取数量到经费的使用效率、人员的素质都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购置文献的经费比例由以纸质为主,发展到以文献数据库为主的电子资源。开馆模式由闭架跑库过渡到借阅一体的借阅室,继而实现了总台借还的全开放模式。人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整理架位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咨询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使用和检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核定不能因为专业要求高,就要求人人都具备技术素质、多专业素质、网络智能素质、英语素质和咨询素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考虑的是为读者服务的管理,技术要求、个性化服务要处处得到体现,对岗位的要求高,定编要有科学依据。
  对借阅室的人员定编要与岗位工作量相结合,通过技能比赛来核定可能承受的劳动强度。如我馆进行了借阅室的整书上架比赛,具体方法是:选取经常借出的、有代表性分类号(TP)的图书200册,打乱放置在阅览桌上,计算完成按分类号点前有序排列的时间,再计算将这些书摆到书架上按索书号细排的时间。每三人一组,差错4本以下不扣成绩,每增加1本扣0.5秒,两项合计产生最快的一名。最快的用时33"53.60",最慢的57"22.90",九组平均速度为37"28.76"。这样可以核定采用集中整架上书2个组2个小时可以处理1260多册图书。同样可以进行跑库索书、应知应会、图书加工等比赛;只要网络和后端数据库不受操作速度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借还、充消磁操作、编目操作、专题检索的比赛。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通过工作量的计算来核定人员编制也许更具科学性。
  
  5 我馆组织实施的做法
  
  我馆有两个分馆,藏书125.83万册,在岗人数75人(不含门卫和保洁工),原有6个部即办公室、采编部、技术部、信息服务部、流通一部和流通二部。不设立三级部门,部主任也不脱产。每年一次小的人事变动,两年一次全馆聘任。各个部门人数最少为2~3人,最多的流通部门有20多人,占全馆总人数2/3强。2005年底我馆对机构进行了重组,设立了综合办公室、文献流通服务部和文献资源建设部,下设18个三级责任室(以后又增加和撤并了一个室)。即综合办公室下设:秘书室、多种服务室、技术室、文献查新与教研室;文献资源建设部下设:采访室、编目室、文献加工室;余下的就是文献流通服务部,按照工作量来进行组合,把工作量少的与工作量多的两个借阅室组合成一个责任室,实现相互支援。
  借阅室周日到周五从8:00到21:30开放借还,周六只阅览不借还,平均日借出图书1500册,接待读者阅览3000人次,设定开架图书7万册,后备书库5万册,阅览桌20张,阅览椅120把。定编5人承包,每人每天工作7小时,高峰时两个工作人员负责借还操作,早上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由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晚上专门有4位学生工作2个小时负责上书排架。这样的借阅工作量就是饱和。
  一般人认为,流通部门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没有什么知识和技术含量,在人员安排上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上岗,这样的观念造成了一线人员文化素质低、服务质量上不去的现象。二线人员都是从事服务支撑工作,文化、知识、技术相对都比较高,但他们缺乏对流通部门和读者需求的了解,在进行资源配置、人员考核方面常常脱离实际,产生矛盾。为了使各部门的管理人数相对平等,又为了加强一 线为读者服务的力量,对一线部门采取缺额定编,对二线部门采取超额定编。超编人员到缺编部门顶岗,实行顶岗轮流制度。工作量由顶岗部门核定,奖惩由顶岗部门提出建议,不参加顶岗部门的任何奖励分配。超编部门必须将顶岗人员工作量留出,人员按一月、三月或半年排出,确保每年都能轮到。管理活动完全归超编部门,在业务需要时可以通过部主任之间协商,轮换顶岗人员或在闲时抽出顶岗人员加班。
  顶岗主要是让业务骨干去顶岗,对采编部来讲要考虑:采购的图书到底有没有人来借阅,有多少人借出,读者的反映是什么;你编目的类别是否方便排架,分类过细对排架和需要预留的架位将产生多少浪费,多卷书、复分书是否对读者查阅有利或方便。技术部门在安放计算机时是否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借还流程,是否了解操作人员对计算机使用的要求和进行简单的维护。办公室对文件管理和传阅是否能够及时下达到有切身利益的人员,对考勤是否达到真实,对物品的发放是否保证物尽其用等等。通过顶岗能够深入到一线,实际体验一线的需求,在为一线服务时改进工作。更需要的是通过把二线骨干抽调到一线,可以提高借阅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知识性导读。在平衡工作量方面,如对电子阅览室与声像放映、借还随书附盘管理结合在一起,以后又在扩大工作场地的情况下增加了A-E大类的图书借还,达到了与其它借阅室相当的工作量。
  另外,每年初要制定工作计划,年底要工作总结,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我馆采用做记录的方式,即两个本子的记录方法:一本是日志,主要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处理的方法和结果;另一本是统计,主要统计每天的阅览人数、接收新书、退回问题书、补书数等业务数字。本子用完后交到办公室保管并换领新本子。年底将本子退回各室进行工作总结,总结后由办公室长期保管。依据这些记录的事实与数据,可以作为评比的基本条件,日后由自己申报奖励。评委主要查阅本子、核对事实。如果发现有虚假记录、补填记录的现象将受到严格的处罚。评比不掺杂人情、态度、品德等无法量化的因素,有相对的合理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一切都是有据可查,大家也会把精力放到工作上,有了努力的目标。
  总之,人的自觉和道德高尚,是因为管理的到位。和谐工作环境的创建是通过管理制度来保证的,要创建一种不养懒人、不养闲人的工作局面,需要管理者能够深入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培养和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共同把图书馆工作和服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