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竞争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技术竞争情报(CTI)内涵、特征及其认识差异的分析,认为基于自主创新的CTI体系建设必须具备技术环境扫描、创新动向监测、R&D竞争分析、技术战略预警、技术竞争策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六大基本功能,并从宏观角度上提出企业应当将CTI体系建设与自主创新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等三项对策措施。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竞争情报(CTI) 体系建设 对策研究
[分类号]G350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焦点明显前移到了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能力建设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左右着竞争的格局。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CTI)作为竞争情报科学的重要分支,已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增强科技管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有力地推动着竞争情报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累计引进外资达6000多亿美元,使“引进来”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方式,在促进经济与技术创新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许多企业不仅在经营规模、资本实力和研发能力方面尚有较大差距,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完备的CTI能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始终处于研发与应用的“信息不对称”劣势,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60%,极大地削弱了其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不少跨国公司则利用CTI能力的优势,以全球战略为目标,以资本、技术、品牌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等实力整合中国的产业、企业和资源,已在国内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形成由外资控制着研发、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产品销售渠道等效益增幅较大环节的垄断地位,而内资企业则常常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发展空间和技术进步受到极大限制。为此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批评道:“中国对外国专业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与日本、韩国不同,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技术创新没有多大进展,在创立世界级创新企业方面也没有多大建树”。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对外技术高依存现象,使发展面临巨大潜在威胁。
由于以专利技术保护和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规则的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对创新发明成果扩散的垄断,客观上阻碍了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简单模仿来消除知识、信息和技术上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在情报工作中创新信息来源及其搜集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等特征,这就使得以模仿和跟踪为特征,单纯基于学术文献交流共享的科技信息服务活动,越来越不能满足全球科技一体化竞争和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掀起的“知识产权侵权”和“食品安全”等风波,不断以专利许可、质量标准等知识产权为核心,精心构筑起“技术贸易壁垒”,已使我国在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的现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基于自主创新的CTI体系,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控制,将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2 技术竞争情报的内涵与特征
2.1 CTI的基本内涵及认识差异
通常CTI是指在竞争环境条件下“能给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和知识,以及这些信息知识的获取、监控、分析、利用和前瞻与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管理和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应用与深化,正成为了当今竞争情报研究与实践的新热点。”由于CTI能够为创新行为提供帮助,并支撑其战略意图的实施,影响着价值链上的每一项活动或流程。因此,CTI对于企业的影响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所以,CTI活动不仅涉及到研发部门,而且市场细分、并购重组、战略联盟等经营行动中也需要CTI专家参与。
由于对情报本质理解的不同,或者在研究与应用中出于对“情报”这一敏感名词的忌讳,造成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CTI内涵及外延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产业领域中,CTI活动往往是以不同称谓出现的。如美国政府及企业进行的“技术预警”和“技术监测与评估”;欧盟国家开展的“技术环境扫描”、“技术预见与创新绩效评价”;日本企业和情报机构所从事的“技术跟踪”和“专利情报分析”;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开展的“技术调查”、“反求工程”等。归纳起来,上述活动均与竞争环境下R&D和技术创新中的数据、信息、知识的搜集、甄别、评价、分析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在本质上与CTI研究与服务的内涵是一致的,都应当看作是不同形式的CTI活动。
由此可见,CTI活动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科技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而是在竞争环境下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搜集、甄别、评价、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创新机会及其竞争策略的新认识与新知识,并在创新中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2.2 CTI活动的基本特征
2.2.1 CTI搜集的信息多样性特征在CTI的搜集和分析过程中,除继续重视传统科技文献和网络资源等二手信息的开发利用外,还强调通过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实施“反求工程”,构建技术联盟和人际关系网络等非传统渠道来及时有效搜集各种形式的第一手灰色文献信息和隐性知识。随着科技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程度的加深,在实施“开放存取”原则下而导致的公共信息获得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如何增强灰色文献等一手信息的搜集、甄别和分析研究能力也就成为了衡量和评价CTI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CTI的搜集呈现出信息多样性的特征,对其信息源的分析,需要就各种信息获取渠道、特征以及如何与科学家、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建立人际情报网络,形成各具特色的知识网络构建与利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2.2.2 CTI研究的方法多样性特征 由于CTI的研究要适应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以及不同阶段对情报的需求,不仅在实践中广泛应用SWOT、定标比超和竞争对手分析等常规的竞争情报研究方法,而且还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要求,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专门技术,如技术环境扫描、技术监测与预警、专利情报分析和技术路线图绘制方法及其分析软件工具等,从而使CTI的研究与服务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征。
2.2.3 CTI利用的价值多样性特征由于实践中的CTI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应用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在微观上与企业的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和装备更新改造等具体经营管理行为紧密地融为一体,宏观上则与重大关键技术选择、技术预见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工作交织在一起,其研究与服务目标不仅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还与创新主体的文化背景、主观愿望和努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CTI利用呈现出价值 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反映出CTI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给CTI价值的科学评价和绩效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自主创新中CTI体系建设的架构分析
自主创新作为一个国家或企业内生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分工、创新要素竞争流动等条件的限制和约束,这要求CTI体系的建设除拥有竞争情报系统的一般功能外,还应当在架构中具备以下拓展功能:
3.1 CTI体系的技术环境扫描功能
即根据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与实施重点等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专业搜索引擎、人际网络和学术交流等各种信息搜集形式及工具,建立起有效的技术环境信息扫描机制,对创新竞争过程中来自不同渠道的政治、行业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扫描、过滤、分类和整序,对影响创新的产业科技发展信息(基础研究趋势、“破坏性创新”动向、技术竞争态势、替代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等)以及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等研究信息进行定点、定期和持续跟踪扫描,并且对可能“颠覆”企业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信息进行重点分析。
3.2 CTI体系的创新动向监测功能
即在技术环境扫描的基础上,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行业管制等的变化信息进行定点监视;预测相关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和产业“技术轨道跃迁”的可能性;重点监视与自己从事相似领域研究的组织与专家,确定自主创新中的重点竞争对手和利益相关者,对其创新战略、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策略等竞争信息进行长期跟踪分析;识别威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动向的情报,为R&D活动以及研发成果寻求技术商品化的机会。
3.3 CTI体系的R&D竞争分析功能
由于R&D(尤其是自主创新)研究及其商业化的竞争不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隐蔽性,而且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还有“赢者通吃”的垄断性等特点,所以在创新中应根据对确定的竞争对手特征进行的动态信息跟踪与分析,预见与企业自主创新相关领域R&D活动的走向以及对行业技术竞争环境变化的影响;识别谁是其创新竞争中的现实竞争对手、谁是潜在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可能采取创新行动的实质及成功希望;并研究竞争对手企业的未来创新目标、战略意图和自我的看法;客观评估其技术的优劣势,以发现自主创新面临的威胁,寻求最佳反应模式和时机。
3.4 CTI体系的技术战略预警功能
在创新动向监测和R&D竞争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影响技术创新竞争态势变化的“敏感信息要素”,建立技术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反应模式的信息预警评价指标和系统;对产业技术发展及其变化做出早期战略预警;通过对技术威胁或“技术轨道跃迁”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的监测,认识和理解自主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机遇与威胁,发现R&D竞争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为预先采取相应措施,,避开竞争对手的威胁,争取反应时间。
3.5 CTI体系的技术竞争策略制定功能
通常技术竞争策略是指企业为谋求和/或保持创新竞争优势所制定实施的整套实施方案,包括目标与原则、阶段与步骤、重点与一般、战术与方法等,可分为战略竞争策略和战术竞争策略两类。这项工作是在上述四个方面的CTI活动的基础上,把来自自主创新过程中自身、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情报分析成果转化为相关的竞争知识,以满足决策者为制定和实施获取和/或维持其自主创新领先优势的战略规划或战术计划,适时对竞争对手的创新行动做出快速反应提供可靠依据。
3.6 CTI体系的知识产权运用功能
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作为自主创新中开展CTI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在进行技术环境扫描和创新动向监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主创新的态势和技术发展特点,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础上,用反竞争情报技术构筑起有效的知识产权壁垒,将竞争对手企业拒在产业门槛之外;结合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的实施,强化CTI成果的应用,并且根据自主创新竞争的特点,推进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为一体的分级保护管理机制的建立,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
4 加强自主创新CTI体系建设的对策
随着我国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加快推进企业CTI体系的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CTI研究与服务发展的基础,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4.1 将CTI体系建设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企业作为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技术发展模式面临着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并承担着通过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历史责任,也应当尽快成为CTI服务的主体。由于自主创新活动涉及到技术、产业、投资、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必须将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建立在科学严谨的CTI研究和效果预测评估基础上,并按照不同层次创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CTI活动。如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时,应通过对不同国家及公司的技术扫描,实施定标比超后,寻找和抓住企业技术引进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再创新;推进集成创新时,应通过技术创新动向监测和R&D竞争分析,研究不同技术的优点和缺陷,积极整合已有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针对性和效率;在重点开展原始性创新时,应制定有前瞻性技术竞争策略,通过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做出正确抉择,以充分体现CTI服务的价值。
4.2 通过CTI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早期战略预警
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无论在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面对其技术垄断造成的“不对称竞争”状态和中外贸易摩擦冲突,决定了我们开展的自主创新必须是在跟踪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基础上的跨越式创新,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针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技术垄断,根据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跟踪学习与原始创新两种方式并举,创新信息来源正处在多样性高峰期的这一特点,通过CTI体系建设来建立起技术早期预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清晰的自主创新战略目标、技术发展方向和竞争策略,以避免创新活动的盲目性和有效规避发达国家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才能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不对称创新竞争中保持主动。为此在CTI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市场范围和发展潜力,把技术早期预警功能作为CTI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针对主要竞争对手、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和技术竞争环境三个层次的预警情报系统。
4.3 以CTI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当今全球市场份额的争夺与反争夺的较量,其背后都隐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战略博弈。为此世界各国都把建设和完善为知识产权战略服务的CTI体系放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中的CTI研究与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建设为知识产权服务的CTI体系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对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连续性情报跟踪和监视,及时了解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动向、竞争态势和政策法律以及变化,对其发展趋势、法律状态、可能产生纠纷的重要领域及其影响程度进行CTI研究;二是建设与知识产权发展相适应的CTI服务机制,通过了解竞争对手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以及在知识产权竞争方面的优劣势,为企业自主创新决策提供CTI服务;三是按照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特点,建立和完善基于CTI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预测知识产权竞争态势及变化,及时发布预警情报,指导企业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化解潜在的风险。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基于知识产权的信息智能搜索和CTl分析软件工具,以促进CTI研究与服务产业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