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应,男,1933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员,曾任该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论方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发展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5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文献分类学研究。出版《图书分类学》、《文献分类》、《图书分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等专著共10部,发表论文450余篇,参编图书3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情报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文献分类学,又名图书分类学,是研究文献分类理论、方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中国文献分类学从孕育、萌芽、成长到成熟,大致经过了2600多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据统计,我国自古以来,出版了文献分类学专著100多种,编辑了文献分类法200多部,发表了文献分类学论文7000多篇;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发展更快,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突破了十个方面的理论,编制了十部著名的文献分类法,出版了十部有影响的文献分类学专著,研究了十部国外著名的文献分类法,翻译了十部国外文献分类学名著,涌现了十位文献分类学的学术带动人,总结了取得成就的十条经验。但从世界角度看,中国文献分类学理论面貌并未根本改变;从科学技术整体发展角度看,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后,世界图书馆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新阶段,中国文献分类法还需要认真改造;从未来看,中国文献分类检索语言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社会化、国际化、标准化、计算机化、兼容化的需求,还有待探索;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文献分类技术,如分面组配化、分类主题一体化、自动化等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文献分类学者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文献分类学六个方面的问题,以便推动文献分类学的发展,开创文献分类学的新局面。
1 文献分类学学科理论的研究
文献分类学学科理论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指导思想、基本任务、研究方法以及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讨论过,但一直未能取得统一的认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涉及到文献分类学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其研究重点首先是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因为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着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内容、学科体系、研究任务与发展方向;其次是学科的性质,因为文献分类学是属社会科学、应用科学、技术科学、还是属综合性科学,大家众说纷纭,必然影响文献分类学的深入发展;再次是与各门学科的关系,例如文献分类学与目录学、文献编目学、情报语言学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一步搞清楚;最后是研究方法问题,因为文献分类学应用很广泛,实践性很强,到底用历史方法、逻辑方法,还是系统方法、比较方法、数学方法等,亦需认真探讨。
2 文献分类基本理论的研究
文献分类理论,有人将其分为静态理论与动态理论,也有人将其分为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前一种是根据文献分类系统的运动状态参数和时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后一种是根据构造领域来划分的。对于静态理论与宏观理论,国外曾有不少专家进行研究,国内也有学者涉及;而动态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研究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应作为研究的重点。所谓动态理论,主要是指引起文献分类发生变化的理论,例如文献分类的影响因素(科学发展、文献变化、时代变革、地域特点等)、文献分类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文献分类工作的策略等。所谓微观理论是指文献分类的各个具体组成部分的理论,例如类目的组成、类目划分的标准、类目的体系、类目的辨识以及注释的方法、注释用语、注释的种类等。当然宏观理论也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其中包括以下问题:①社会演化与文献分类的关系;②信息时代对文献分类的挑战;③网络时代对文献分类的影响;④电子出版物对文献分类的影响;⑤网络资源对文献分类的影响;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文献分类法的革新;⑦在文献分类学研究中,如何引进系统化、信息化、控制论和耗散理论等一些新理论与新方法,
至于传统的静态理论的一些问题,由于时代变了,仍需重新认识和探讨,例如文献分类的基本原则,有人提出“三性”原则,即思想性、学科性、实践性(实用性);有人提出“五性”原则,即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目的性和检索性;有人提出“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有人提出以“概念、词语、标记三个平面”作为文献分类的基础;还有人提出其他一些原则,这些都需要加以认真地研究。又如文献分类的基本规律,有人认为是对应规律、同一规律和排他规律,有人则认为这样概括不妥。到底文献分类有无规律可循,需要仔细探讨。再如文献分类与科学分类、知识分类、事物分类、知识组织、信息组织都是什么关系,亦需要认真比较,仔细分析。还有文献分类的标准,以学科为主要标准,以主题(对象)为主要标准,还是以形式为主要标准?文献分类的基本大类是“五分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还是“四分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亦需要再展开辩论。
3 文献分类法的研究
包括文献分类法的编制理论与编制技术的研究,主要有6个问题:①传统文献分类法与网络信息分类法有什么不同?②体系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与组配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有什么不同?③文献分类法与文献主题法有什么不同?④文献分类法、文献主题法与自然语言三者能不能兼容?⑤文献分类法的比较研究,应该把中国文献分类法与外国文献分类法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与《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布里斯书目分类法》进行比较研究;⑥过去曾提出的当代分类法的发展呈现出分面组配化、分类主题一体化、分类自动化和分类标准化的趋势,是否正确?如何实现?
4 文献分类标引的研究
文献分类标引是对文献的内容性质、形式体裁、读者用途和其他有关检索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描述,采用分类号码进行标记,作为存贮排列和检索依据的文献处理过程。过去,由于各馆独自进行分类标引,分别编制文献分类目录和分类排架,单独进行分类统计,所以分类标引规则不统一,是不足为奇的。但在网络环境下,大家要求编制全国机读书目数据库和实行全国在版编目,文献分类标引的统一问题就突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有:①文献分类标引的原则;②文献分类标引规范的制订与实行;③各学科文献分类的标引规则;④各类型文献分类的标引规则;⑤网络资源的分类标引规则;⑥在版编目过程中的集中分类问题;⑦全国机读书目库文献分类标引的一致性问题;⑧全国规范化的分类法机读格式;⑨全国机读数据的分类标引规则。
5 文献分类应用的研究
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类目组织、标引、检索、修 订、浏览查寻、统计分析、显示控制、类表维护、编辑等多种功能都要集中于一体,这就要求建立分类法管理系统、自动分类标引系统和联机检索系统。为了建立这些系统必须研究下列问题:
4.1 分类法管理系统的问题
分类法管理应具有哪些功能?需要输入哪些数据?自动生成哪些类目?排序;自动检验;纠错及替换;输出;统计分析;自动检索等。
4.2
自动分类标引系统的问题
如何标准化分类主题规范文档(分类知识库)?研制实用性分词、词频统计和自动赋号系统。
4.3联机检索系统的问题
输入类目(主题词),利用主题文档检索;输入分类号,利用文档检索;通过不同文档间的转换,利用叙词环境或分类文档进行扩检、缩检;还可以实现用语词表达式进行检索,增加检索能力,构成新的检索策略,满足各种形式的检索要求,优化检索系统,促进检索系统之间的兼容和互换;提高检索能力,增加检准率、检全率,促进文献分类法在数据库中的作用,尽量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
6 文献分类历史的研究
文献分类历史是研究文献分类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它,不但可以了解前人的文献分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在文献分类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而且能够吸取教训,不断地提高文献分类学的研究水平。过去关于文献分类历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发表的著作和论文也不多。今后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并注意研究下列问题:①中国文献分类的起源;②中国文献分类思想史,最好是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文献分类学者的思想研究起,然后再进行分析、归纳、集中;③中国文献分类学史,它是中国图书馆学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文献分类学发生、发展的规律;④中国文献分类法的产生、发展、沿革及其特点;⑤中国文献分类学家的生平活动及其主要贡献;⑥世界分类思想史;⑦世界文献分类学史;⑧世界文献分类法史;⑨中外文献分类思想的比较研究;①国外文献分类家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以上意见,旨在引起大家对中国文献分类学的重视和思考,以便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把中国文献学推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俞君立,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自国应,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晋图学刊,1999(1):1―8
[3]白国应,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续),晋图学刊,1999(2):1―8
[4]白国应,中国文献分类学研究的十大结合,图书与情报,1999(1):9―14
[5]白国应,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1):3―8
[6]白国应,中国文献分类学研究的方向、重点及热点,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