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分析:竞争情报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竞争情报专业

  [摘要]从信号的涵义和分类、产生和发现、搜集和处理、分析和辨识、理论及应用5个方面介绍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旨在引起企业情报人员和情报理论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结合情报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拓展该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号分析情报分析竞争情报
  [分类号]G350
  
  经济领域研究的信号,主要指市场信号。在情报业务领域,对事件出现的各种迹象进行解释、质疑、假设、数据补充、验证和评价的过程称为信号分析。就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而言,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制定竞争战略,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或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都通过获取和释放某种信号来构筑行动的条件。如果对信号缺乏辨识,没有恰当的解读方法,则将降低情报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
  
  1 信号研究的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定义,进而揭示其特征,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但正如一切尚未成熟的课题一样,国外对信号的内涵也没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认为信号是有助于理性人做出价值判断的信息集合。Porter将信号定义为“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表现其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的行为”。Heil和Robertson将(市场)信号定义为“对潜在行动的宣告和预演”。他们把市场信号与市场行为分开,认为市场信号只是预示可能的市场行为,并不一定发生。Fahey对信号的解释则是“个人在某种具体环境背景下由竞争者过去、当前或未来的状态或行为的数据和信息而得出的推论”,它由数据和信息、得出推论的个人和得出推论的环境背景构成。与Hell的观点不同的是,Fahey将信号和行动联系在一起,如重要的价格变动、促销活动、新产品推介、扩大生产能力、并购、法律行动等,而且认为“不作为”(inaction)本身就是一种信号,如一位没有参与降价行动的竞争者实际上是在发出“不介入价格竞争”或“有能力不降价而仍能保持市场份额”的信号。
  对研究对象更有意义的分类是按揭示趋势的信息量大小分为强信号和弱信号。Pierre Masse将弱信号定义为“在现在的环境中非常不明显但在未来会造成巨大后果的信息”。Ansoff将弱信号定义为“用来预测不可知变化的信息”,是揭示外部环境变化的最不确定、最难以理解和观察到的信号。弱信号概念的提出有特别的意义。Blanco和Lesca指出,弱信号的预见性表现在与未来可能影响企业生存的潜在事件相关,可从仍未发生的事件中推断出来,一般不需要量化的数据。Day和Schoemaker认为,弱信号往往是模糊的、不相关的、不确定的,与大量“噪音”混杂在一起。忽视这些信号可能意味着丧失一个市场,将绝好的发展机会奉送给对手,或者丧失了将问题解决于萌芽阶段的最好时机。准确地抓住这些弱信号并在恰当的时机付诸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一项对150位高层CEO的调研表明,80%高层主管缺乏获取这些信号的能力,在现实的能力和理想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警觉力差距”(vigilance gap)。因此,Day和Schoe―maker提出了7个步骤来提高警觉力。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情报工作者服务于开辟新市场的战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市场信号可以视为市场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发信者可以从发信号中获得经济利益,无论其对象是顾客、渠道成员还是合作者。针对竞争对手,发信者的基本动机是影响其行为――阻止攻击、阻挡进入、惩戒出格者、降低竞争行为的强度、分割市场和虚张声势等。市场信号可分为3种类型:敌意(或威胁)信号、承诺信号和结果信号。敌意信号是指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严重负面效应的信息,如介绍新产品的方式或方法、价格渗透、高强度的广告、频繁的促销活动等都可能被看作敌意信号;承诺信号是指对新产品的承诺,如声明对某品牌施以高投入,意在通过承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或使潜在竞争者望而却步;结果信号被定义为行业内现有公司觉察到新产品的进入对他们的利润造成的影响,如进入新市场、购并、联盟等被竞争对手认为是带有结果的信号。信号接受者对这3类信号的反应与被影响市场的依赖程度和与行动者在战略和资源方面的相似程度有关,对被攻击的市场依赖性越大,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反应最大和最快的是敌意信号和承诺信号,反应最小和最慢的是结果信号。
  按发送信息的意图,还可以将信号分为真实信号和虚假信号(伪信号)。后续市场行为一般符合信号所预示的谓之真实信号,反之则是虚假信号。这类信号的主要作用在于暗示和告示:发送真实信号的目的是让竞争对手提前了解发信者的行为,其前提是发信者往往是行业中的领导者或有实力的竞争者,有较强的实力或较大的市场份额,意图通过提前预告自己的行为,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发送真实信号有利有弊,其风险包括:①向对手展示了竞争意图和计划,为对手迎战或仿效打开了方便之门;②战略部署(如产品计划)被对手打乱;③如果不能达到信号所预示的目的,则商誉受损。发送虚假信号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手或迷惑对手,或诱使对手表现出其竞争意图,或通过观察竞争对手的反应来分析其未来的战略动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出自己的战略决策。发布虚假信号的风险也很大――不仅导致发布同类信号受到冷落,而且发布真实信号也会受到质疑。虚假信号的出现,还为情报分析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课题,如:①模糊信号、弱信号和伪信号的区别;②信号的连续性、长期一致性及其可信度;③信号的目的性、欺骗性、可逆性、合作性、攻击性;④事先宣示和后续行动的比较;⑤信号发送方式和渠道选择;⑥相关信号的相互印证;⑦信号接受者的反应强度、反应速度及影响反应的因素;⑧作为反馈的试探性或回应性信号的发布,等等。
  总之,对信号本身的研究需要以多种方式加强对竞争者市场战略或其他行为的预测,监控竞争者改变其战略或调整活动的意图,主动进行证据搜集和推理,并对这些判断进行持续反思和质疑。这些工作不仅将促成市场预测的研究,也将为竞争情报方法论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2 信号产生和发现的研究
  
  信息是信号产生的本源。但是,仅有信息还不足以产生信号,信号必须经过人的感知、分析和思考才能得出。此外,如果信号的环境背景是不具体的、模糊的,也同样难以对信号做出解释。因此,信息、人和环境是信号产生的必要条件。
  许多信号隐藏在现象、数据、文字和谈话中,大多由于缺乏支持性数据、有说服力的逻辑和足够的信号容量而被忽视,不利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信息整理和分析是很难发现的。从操作的角度而言,发现信号的条件之一是确定信号分析的指标,即“关于什么的信号”。按照Fahey的观点,对于表示各种现象的信息进行整理,明确从哪些角度加以分析,这一步骤称为分析维度的确定,其结果是指标的产生。确定指标不仅有助于信息的搜集或补充,更有助于揭示各种信号之间 的联系,而指标的确定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质疑、假设和分类的结果。
  指标确立后,按照指标分类的数据即为指标值,它们经过补充、核实和组织成为构成信号内容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验证、揭示和判断,就成为决策所依据的情报。一般而论,反映竞争对手所处的环境、发自竞争对手本身的现象、事件、统计数据、行动和陈述是获取信号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可以视情况和需要进一步细分成更为详细的二级和三级指标。如关于现象和事件的三级指标包括反映利润水平升降的销售比率、投资回报率,反映行业趋势的企业销量,反映会计政策变化的年报公布时间,反映管理问题的人才流失情况等。与市场指标相关的行动信号包括在产品变更、顾客信息和竞争方式之中,而新产品开发的市场信号则表现为新产品的提前宣告、新产品开发实施行动和结果、竞争对手对新产品开发的公开讨论等。与组织指标相关的行动信号指竞争者的决策、资源投入、内部政策调整、程序和实践的改变、新任命和重大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组织边界内的行动。
  
  3 信号搜集和处理的研究
  
  关于信号的收集,Fahey和Day都不约而同地提出,首要的问题是审视多大范围以及需要关注哪些问题。任何问题都要审视等于什么都看不到。因此,需要借助一套指引性问题(guiding questions)将其注意力引导到需要关注的范围。这些问题包括:过去审视环境的盲点是什么?是否存在来自其他行业的可供类比的启迪性例子(或教训)?有哪些重要的信号被“合理地”忽略了?何种新出现的技术会改变游戏规则?处于业务外围或边缘的顾客和竞争对手在想什么?大部分经理认为他们已经深入地了解了市场,却不知这种了解只是基于当前客户和当前对手,并不包括处于边缘地带的潜在客户和潜在对手。“分享钱包”和“分享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视角,前者要考虑还有哪些购买力以及流失到了何处,哪些顾客是被忽视的;而后者仅考虑总体市场是如何分割的。
  扫描方法是捕捉信号的关键。被动地扫描是坐等外界信息,在一大堆商业传言、销售报告、趋势分析和技术预测中获取信号;而主动地扫描则关注特殊的问题,常常利用假设方法,强调在边缘地带搜寻信号。主动扫描应始于企业内部。在许多组织里,内部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与决策者相联系,单位越大,触及边缘交叉地带的接触点就越多――销售人员经常同客户打交道,研发人员从展销会听到消息,零售员工了解顾客的抱怨和对新产品的需求……每个触点都有潜在的价值,问题是缺乏专家识别和诠释各种弱信号。因此,提高捕获组织内外信号能力的条件是:①有恰当的、可行的信息共享渠道;②指导扫描的知识和问题;③共享有用信息的激励机制。
  
  4 信号分析和辨识的研究
  
  信号分析的困难之处在于信号的模糊性会以多科方式反映出来:言语、行动和组织属性,直接或间接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令人困惑的或相互矛盾的。信号的发送亦可能是随意的或故意的,对信号描述也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信号传输理论中,“噪声”扮演着消极的作用――它不仅会降低信号的可探测性,还可能会淹没信号而使信号的传输发生错误和曲扭。有的发信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故意用“噪声”掩盖真实的信号。因此,情报分析工作要从“噪声”中读出有用信号,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按事物发生的规律进行过滤处理,将信息碎片“拼合”、“还原”出原来的面目。从这个意义上讲,信号分析更注重从表面现象和支零破碎的信息中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求特别关注观察事物显现的方式,了解特殊的现象和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解释现象的意义,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信号分析最初是从破译文字信息开始的,如辨识文本中使用频率高、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术语,将几年中高频率出现的词加以对比,发现研究兴趣的增加或减弱。如果出现了过去没有出现的新词,可能预示新的研究方向。定量方法如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动态规划和决策树法等,在环境比较稳定、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事件的发展较有规律性的情况下比较有效,但在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有局限性。一项研究指出,在对未来事件的预测中,最好的数学模型的准确率也只有50%。关键在于要善于把握事件之间存在的接近之处、相似之点、因果之缘、伴生关系、形式和模式的相似性等,将已掌握的信息(知识、经验、消息等)同新信息组合起来。
  释读来自模糊的外围地带的弱信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接受的信息大都缺乏准确的细节,很容易导致片面的、错误的结论。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认知学理论也许可以提供指导。认知学认为,影响正确的判断往往是由当时的情境、过去的经验,或两者共同产生的期望引导所致,即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其他影响正确解读信号的因素还有如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以希望看到的代替实际看到的)、偏向性推论(biased irfference)、知觉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向自己和他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且合理的),等等。从这个意义上看,问题的核心不是缺乏关键信息,而是缺乏好的视角――在问题的引导下采用不同方向的信息加工,扩大分析视角,寻找相关信息,正确的判断方法才有可能产生。
  
  5 信号利用的研究
  
  积极回应一个新出现的信号取决于这样一些因素:灵活选择的可能性、信号的清晰程度、行动的代价、学习的机会和不作为的风险。而Robertson认为,信号接受者将从以下方案中采取一个:①不回应信号;②采取反应前观察发生的事件;③发送反击信号;④采取行动。
  权衡上述因素进行决策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大量的信号应用理论不仅可供情报人员借鉴,而且可补充竞争情报的理论。如Hell和Robertson认为,信号的敌对性程度和接受信号的企业的反应速度以及反应的次数有正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证实,敌意信号能产生更强的竞争性反应。同时,对竞争信号的反应也依赖于接受信号者对信号的判断――如果决策者认为该信号对本企业具有攻击性意图,则不论是否造成危害,反应的可能性都会更大,更迅速,并且更有可能采取同样敌对性的行动。Moore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战时发现,合作性的信号可能增加在竞争互动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而竞争性信号更容易产生竞争性的反应。Chen和MacMillan的研究证明,如果信号是高不可逆性的,则反应的次数会有增加的倾向,即高可信度信号体现了发送信号企业的良好声誉和信号事件本身的不可逆性,因而其有效性更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竞争反应行为,且反应速度也将更快。Jaideep等用归因理论研究信号的强度与企业反应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信号的强度与公司反应的力度是匹配的,信号强度越大,公司越有可能采取其他方式的竞争反应行为来进行回应。窦彬、田志龙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国内钢铁业。他们对十多家钢铁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了调研,就如何接收并发送市场信号、竞争对手对技术创新信号做出的反应、不同市场信号特性对企业决策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有81%的管理人员关注竞争对手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信号,其中21%认为将会采取反应行为,76。6%认为应采取同样行为反应。信号敌对性越强,信号强度越大,则反应可能性越大。
  各种反映机会或危机的信号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能否识别和捕捉转瞬即失的信号,除了情报人员本身的敏感、洞察力,对行业和对企业的深刻了解以及对决策者情报需求的准确把握,关键还在于组织的领导者能否将信号的扫描、解读、探究和利用落实在行动计划中。George Day指出,制定行动计划的要点包括:①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挑战性的外围信号,而非所有的信号;②主动跟踪变化和潮流;③制定对策,找出并改进探测弱信号的薄弱环节,尤其是注意缩小警觉力差距;④落实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如战略部门、竞争情报、市场研究和技术预测部门都必须担任相应的任务。
  信号分析只是情报分析方法的一种,本身也有其局限性:首先,信号是一种推论,分析过程与直觉、联想和合情理的推测交织在一起。因此,它并不能给用户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不能告知用户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只能说明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分析的结论只具有相对可能性。即使作为分析加工过的结论,也只能让决策者知道所有可选方案的相对可能性。其次,信号分析是一个充满了假设一验证反复循环的过程,是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动态性和分析对象的相对静止状态交织在一起的。为方便分析而屏蔽各种外界信号会忽视和掩盖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要观察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同时将各种线索融人分析过程,使之尽可能达到更加精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