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的管弦系主任王琳,是在她的小提琴专业课堂上,她正在指导学生拉琴。对她的采访,则是在她的教学间隙中进行的。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来说,教授小提琴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课程、每周26节课的课时实在不轻松,难得有很完整的时间接受采访,何况作为系主任,她还要承担很多课余的工作。虽然采访时间紧凑,但王琳对小提琴的那份浓情依然透过一个个小细节传达着,无论是小小琴房里的装饰画,还是随手放在桌面上的音符状钥匙扣;无论是指导学生拉琴,还是给学生分析乐曲,她对小提琴的感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流淌着――对于一个从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此后30多年都没离开过小提琴的人来说,这种感情早已经融入血液,成为她身体和情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专注成就梦想
回忆幼时学琴的情形,王琳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候的青岛好像家家都有人在拉小提琴”。6岁的时候,王琳开始跟随一个当时在青岛颇有名气的董牧师学习小提琴,时间不长就离开家乡到北京,考入北京音乐学院附小,1983年即赴瑞士学习小提琴,1988年,王琳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小提琴。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瑞士伯尔尼音乐学院附属学校、美国波士顿尼登姆音乐学院、罗德岛州立音乐学院。2002年,王琳从美国回到家乡青岛,担任中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
谈到自己学习小提琴的体会,王琳认为,不管是学小提琴还是学习其他艺术,除了天资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专注,要有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多听高水平的作品,不要局限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艺术派别,要广泛地多听多学,集众家之长。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学琴的时候,到处找唱片来听,其他的同学也和她一样,只要听说哪里有小提琴的唱片,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找来听。“也许是那个年代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的缘故吧,当时满脑子只想小提琴,不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多的诱惑,流行音乐对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那么大,所以可能更容易出成绩吧。”尽管对自己的成就如此低调地总结,但是王琳对小提琴似乎后继乏人的现状也感到比较遗憾。当然,古典音乐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处境,流行音乐似乎已经成为音乐界的主导,即便如此,依然有那么一部分队古典音乐情有独钟的群体,他们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普及。王琳有很多在国外取得一定成就的同学回到祖国,开办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古典音乐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小提琴进入中国的早期年代里,那么多的青岛人在中国小提琴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王琳希望这种传统能够沿袭下来,多开办一些专业培训机构,为小提琴事业输送更多的后备人才。
名师出高徒
1983年,王琳获得瑞士约克?史都克基金会奖学金,荣幸地成为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马克斯?罗斯塔尔(Max Rostal)的学生,马克斯?罗斯塔尔(Max Rostal)大师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小提琴演奏艺术教育之父卡尔?弗莱什的继承人,通过五年的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瑞士伯尔尼音乐学院高等小提琴演奏艺术文凭。
王琳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时,从师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罗曼?托滕伯格教授(Roman Totenberg),连续四年荣获希诺托院长奖,1991年获得音乐硕士小提琴演奏学位。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王琳认为,在小提琴教育方面,只有引进一流的高水平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一种人才积聚效应。就像她在瑞士学习时发现,跟随马克斯?罗斯塔尔(Max Rostal)大师学习的学生很少有当地的,而是来自世界各国,他们都是慕名前去也全都获益匪浅。青岛本身就是个吸引人才的城市,市政府可以加大对艺术人才的引进,多引进艺术领域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有了名师的号召力,自然会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来到青岛,这对提成升青岛的城市品位、打造“音乐之岛”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交流是最好的学习
王琳认为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尤其是演奏专业的学生而言,多听大师的作品、多听高水平的乐队演奏、多与高水平的乐队交流,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水平。
在国外期间,王琳除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重奏音乐会外,还曾参加过许多在欧美亚等地有着极高声望的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如美国波士顿市交响乐团、佛罗里达新世界交响乐团、新英格兰室内乐团、瑞士伯尔尼交响乐团、瑞士纽莎泰尔室内乐团、澳门交响乐团,以及世界范围的大型音乐节的演出,如美国科罗拉多国际音乐节、缅因克耐索?豪尔室内乐音乐节、德国汉堡施莱斯维克?豪尔斯坦国际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并与世界很多著名的指挥家如乔治?索尔蒂、艾什巴哈,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大提琴演奏家罗斯波维奇等艺术家们合作演出……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王琳的演出经验,更使她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对于青岛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音乐之岛”城市品牌的构想,王琳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青岛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尤其是在小提琴方面,更是有着辉煌的成就,培养出了吕思清、李传韵、陈立新等当今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从青岛走出去的优秀小提琴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团中都能找到青岛人。近几年来,国际小提琴比赛、“文华杯”全国小提琴比赛等重大小提琴比赛落户青岛,青岛国际音乐节及大师班的定期举办等,都为青岛市进一步发掘小提琴文化内涵、提升市民欣赏水平及音乐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一届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恰好在青岛大学音乐厅举办,王琳老师的学生们利用难得的好机会,几乎场场不落地前去观摩,学生们的感受都非常深刻,如此近距离地聆听国内外小提琴高手的演奏,聆听世界一流小提琴评委的点评,是学生们的宝贵财富,对学生们的学习帮助很大。在国外,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交响乐队,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乐队交流也很频繁,国内目前比较缺乏这方面的交流,青岛与世界很多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希望随着青岛和这些友好城市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也能促进包括小提琴在内的古典音乐更多地对外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于小提琴在青岛的未来,王琳认为,青岛人对小提琴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一系列重大比赛的举办和青岛大剧院的落成,青岛市民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而小提琴博物馆的筹建,也为小提琴事业在青岛的再度辉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充实青岛城市文化生活氛围,使小提琴比赛、小提琴博物馆成为“音乐之岛”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成为让世界了解青岛、了解中国的窗口。
Wang Lin, Dean of the Department of Orchestral Music of Qingdao University started to learn to play violin at the age of six. When she was 13 years old, Wang Lin went to Switzerland to study violin performance. In 1988, Wang Lin went to the School of Music of Boston University for further studies. Later, Wang Lin taught in music schools in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2, Wang Lin came back to her hometown Qingdao.
As far as violin education is concerned, Wang Lin is of the opinion that only if the top-level talents are attracted, will more excellent talents be attracted, thus forming an accumulation effect for talent. She argues that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music school, especially those specializing in performance, only through listening to the works of the great masters and the top-class ensemble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se high-level performers, can they rapidly promote their own performance levels.
Wang Lin is of the opinion that Qingdao has rich resources of musical culture. The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and "Wenhua Cup" 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he Qingdao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and Great Master Class are regularly held in Qingdao. All these will promote both the level of violin technique and the appreciation level of the citiz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