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主创新,华东数控想方设法招募研发人才,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产品,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老厂昂首登上国内数控机床业之巅。 依靠自主创新,威高集团建立起10个研发中心,生产出心脏药物涂层支架等自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内医疗器械业的“龙头老大”。
建市21年来,威海市依靠“科教兴威”、“人才强威”战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十五”以来,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651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近500项。2008年首次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威海又以“三区”建设为创新工作发展战略目标,把威海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产学研结合的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汇集区。
瞄准自主创新的新目标,威海踏上新的征程。
人才聚集:支撑创新的阳光通道
只有不断拓宽创新平台,才能吸纳高层次人才来威创业。只有构建人才阳光通道,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威海实施“十百千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1培训工程”;设立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还特意设立每两年表彰一次专门针对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这些柔性引才机制的建立健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浓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促进高层次人才落地生“金”,让更多更好的高精尖人才有效服务于威海的自主创新。
2008年威海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0135人,其中博士50名、硕士402名,通过不同方式与威海市合作的院士达到40名,250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威海扎根。
栾世方,2007年来到海创园博士后工作站威高集团分站。他看中的是威高集团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威高集团重视人才引进,给人才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优势。如今,他带队攻关的“非聚氯乙烯血袋”项目已经送至省级相关部门检验,正在准备申请国家注册。
李春荣,作为威海医疗卫生领域惟一一名博士后,她所在的工作单位不仅给她安排了128平方米的住房,在工资、奖金之外,每月发放1500元的生活津贴,更在业务开展上给她更多的主动权,让她在微创技术开展上大显身手。她所在的市立医院妇产科由以前的默默无闻发展成全市卫生系统的重点科室。
2008年,来自美国的大卫.拉吾尔先生等12名外国专家被威海市政府授予“威海友谊奖”。
“人才强市”战略在威海的各个层面得到提升和拓展,威海成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家园。
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的战略引擎
近几年,在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带来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带动了威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引擎。
2008年,威海打造产学研结合密集区工作全面突破、异彩纷呈:政府高瞻远瞩、全力推动,部门积极引导、广泛联系,3所高校、科研院所与威海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平台更加宽广;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投入加大,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20多家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新增46家研发中心、实验室或检测中心,高校院所主动对接、积极跟进。
2008年3月30日,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威海中心正式揭牌。5月30日,哈工大-威海市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召开,威海市35家企业与该校签订了合作协议。7月17日,在威海市与北京化工等3所大学签订产学研战略联盟会议上,有60多家企业与3所高校的30多名专家进行了合作项目对接洽谈。
威高集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大连化物所、哈工大、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10个威高技术研发中心或中试基地。还与解放军301医院、沈阳飞机制造研究所等8个院所加强合作与交流,并聘请了9名院士作为企业的顾问。通过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了5名博士后,承接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研究课题。
广泰空港与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十几家高校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成为国内大型空港设备行业的缔造者和领跑者。
目前威海20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大部分都是联盟项目,产学研战略联盟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源头,产学研密集区的建设将引领自主创新迅速切入发展的快车道。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腾飞的加速器
将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只有将众多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进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科技成果的转化无疑成为产业腾飞的加速器。
威高集团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以上用于科研创新,“十五”以来,威高集团平均每年研发新产品60多种,其中30%以上获得国家专利。正是这些新产品的不断转化,为威高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高科技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
威海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将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产品成功实现产业化,在全国玻璃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仅新产品――在线镀膜玻璃的年销售收入就达到8050万元,实现利润1349万元。2009年,威海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将再增上两条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企业效益将进一步扩大。
新北洋公司研发的磁编码客票打印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过去只能依赖国外进口的惯例。北京奥运会期间,磁编码客票打印机首先在北京、天津之间的城际快线上使用。目前,全国在建的9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快线也将采用这一产品。
自主创新,使威海真正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上效益优良、资源节约的科学发展轨道。
在未来的发展中,威海市将继续用改革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气魄破除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搞好“三区建设”,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Three Areas Witness the Innovation Road
In constructing the Peninsular Blue Economic Region, Weihai will make efforts to turn into an area where high-level talents gather, an area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an area rich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Weihai has implemented projects in talent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has established 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Talents Development. Moreover, every two years, Weihai has identified foreign experts who have rendere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systems has created an atmosphere in our society that respects knowledge and talents, thus encouraging more top-class talents to serve Weihai’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 integration has remarkably promoted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ithin the enterprises, thus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 upgrading.
Every year, Weigao Group devotes six percent of the sales revenues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ver since China implemented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2006-2010), on average every year, Weigao Group has developed more than 60 kinds of new products, among which more than 30 percent have been granted national patents.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s, Weihai has stepped onto a road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