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
陈靖,这个1975年出生的搞篆刻的年轻人获奖无数,从1999年开始几乎包揽业界大赛的所有最高奖项。随意撷取几枚,便足以让人惊叹――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等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山东省最高文艺奖――泰山艺术奖一等奖,山东省书法创作“特殊贡献奖”,山东省首届篆刻展一等奖,山东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等奖,山东省第五,六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
如此年轻却获得如此多的奖项,陈靖凭借的是天赋还是勤奋?对此他自有一些个人的理解。“人在二三十岁之前,可以说是天分很重要,但是我觉得30岁之后,靠的更多的是厚重的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陈靖说,他现在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刻印之外,专注于对艺术的学习与思考。对于勤奋,他认为,不能仅以个人在临池捉刀上耗时的多寡为依据,还应包括思想,情感的注入程度。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陈靖5岁学习书法,13岁时有幸拜在书法篆刻家范正红先生门下。受范先生悉心教导,他扣开了书法殿堂的大门,从此真正结缘书法艺术。2006年,他考取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班,师从于明诠潜心学习创作技法和艺术理论。多年来篆刻已经成为他生命的部分。陈靖说,“对于篆刻,我想,坚持就是快乐。这就好像是一条路,很多人在路上遇到困难可能就绕道了,或者干脆换了另外一条路。但是我一直在篆刻这条路上走着,虽然中间有很多的困难和辛苦,但是坚持下来就是成功。”20多年以来,篆刻成为陈靖生活的动力和快乐,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知道。
陈靖篆刻创作的主要形式以小玺为主。他认为印章不在尺寸大小,而在乎“气局” 要大,“气韵”要生动。就小古玺而言,虽印面不大,但有的结构严整精丽:有的章法错综离合。有的线条精微秀逸,并能于精微中见大气。
“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干钩重器同其精妙”。陈靖书法以楚简为主、以小古玺的形制为创作切入点,把篆法进行适度夸张改造,然后安放在创作印面中,进行重新构成,形成序列。他追求的不是对古典的外在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对古典神韵的解读,是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诠释古典,重新
塑造古典
陈靖的篆刻尊古维新,宜古宜新,讲究道法自然的状态。“我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对古典的一种简单的对外在形式的模仿,而是重在对古典神韵的解读,是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诠释古典,重新塑造古典。”他说,篆刻是传统的艺术,但是任何事物都脱离不了时代的特点,而只有既古典又带有时代新意,才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艺术精品。艺术家要始终关注“流行”,重要的是能够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随,有时越古典的反而是越现代的。
有些人说:看陈靖的篆刻,混在先秦古玺里很难分辨,这说明他对古玺印抓的很准确,对古玺的神秘感,对烂铜印的金石气在他的印面上表现的很到位。
篆刻是技艺加修养的艺术。陈靖说,精湛的技术是十年二十年就能达到,但是修养确实一辈子的事情,否则只有技术而无内涵则沦为一个匠人。陈靖并不刻意求新,“积淀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出新”。夜深人静时,陈靖常常坐定灯下,翻开书本,拿起刻刀,毛笔沉醉在艺术创作里。陈靖钟情于古玺秦汉印的临习,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印,白天看不到的精彩之处纷纷飞入眼中,找到心灵深处的共鸣,把那不可言状转瞬即逝的“感觉”完美而独特地固定下来,将刹那的瞬间变为永恒。
除了纯艺术的创作之外陈靖对印石的材质以及印章收藏也颇有研究。他说,印石的材质,加工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成分在内,只有了解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才能立体化的欣赏篆刻艺术,而印石的珍贵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印章的收藏价值。
现在,陈靖已经顺利地取得了硕士学位,正筹备着《齐鲁印风》系列丛书的一些编写工作,这是山东省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对篆刻艺术进行收录。山东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教学工作也是陈靖非常喜欢的。他说学校里比较纯净的艺术氛围非常适合创作,正所谓教学相长。而他的学生中也有很多获得专业大奖的,这更让陈靖的幸福值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