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沙特这对“欢喜冤家”,既有相互结欢的一面,又有各怀戒心的一面;但最终是否会分道扬镳? 美国倒萨行动让沙特阿拉伯有几分担心,一方面它担心成为美国“整治”中东国家的下一个目标,另一方面它又担心美国的行为会激起国内反美势力的反弹。沙特的担心缘于9.11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出现的紧张趋势。9.11后,小布什政府坚持认为,沙特阿拉伯已经演变成为滋生国际恐怖主义和激进运动的温床,且不说本?拉登就出生于沙特,9.11事件的19名劫机分子中,就有15人是沙特人,而且,沙特国内宗教人士的反犹太人和反美情绪一直是整个阿拉伯世界里最为激烈的。
自有苦衷在心头
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与伊拉克接壤,西北与叙利亚相邻,它与伊朗也仅有波斯湾一水之隔。这种强邻环伺的地缘特征注定了沙特王国不得不周旋于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之中。目前,沙特国内人口不断激增,自20世纪初期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沙特王室也已进入新老更替的转型期。与此同时,活跃的伊斯兰教瓦哈比派领导人仍竭力抵制该国社会和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显然,沙特阿拉伯正经历着漫长的、艰巨而深刻的变革。
今日的沙特阿拉伯扮演着两个迥然不同、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角色。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沙特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大油库。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得沙特领导人随时能够在世界其他任何地区出现石油供应短缺之际,稳定全球石油市场,因此,沙特只需提高本国原油产量,即可令其他任何国家动用“石油武器”的企图归于失败。而对于穆斯林国家而言,沙特是一个宗教中心。阿拉伯半岛西岸是伊斯兰教最初的诞生地,麦加和麦地那被伊斯兰教徒尊奉为两大“圣地”,一直被世界穆斯林视为“精神祖国”。
茫茫大漠识沧桑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1902年,声名显赫的艾尔?沙特家族里“杀”出了一位能征惯战的沙漠王子――阿布杜尔?阿齐兹,阿布杜尔?阿齐兹最终登基成为沙特国王。
长期以来,沙特王室一直与同属于伊斯兰教的极端原教旨主义教派――瓦哈比教派关系暧昧。早在18世纪,阿布杜尔?阿齐兹国王的祖先曾向该教派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瓦哈卜提供过庇护。此后,他们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9世纪以来,该教派成为阿拉伯半岛上势力最大的宗教力量,而沙特王室也一直在或多或少地给予资助。
1932年,现代石油工业渗入了该地区。当时,美国加州标准石油公司的子公司在巴林岛勘探石油成功。次年,这家美国公司即与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份合同,授权该公司在东部省开采石油。事实证明,当地竟是一块储量惊人、品质极佳的高产油田。
后来,加州标准石油公司与另外数家美国公司合股后,成立了“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简称“阿美公司”)。该公司曾在沙特东部省达兰市附近建起了一小块美国人的地盘,任由美国石油专家长年使用沙特本国的石油开采设施。1980年,沙特政府全部收回了阿美公司的所有权,并将其易名为“沙特阿美公司”,后来又任命了一名本地出生的沙特人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人很早就将美国人视做伙伴和盟友,相信他们会和以前的英国殖民统治者一样,带来现代化技术、武器和援助,而又与英国人有所不同的是,美国人似乎还无意于改变沙特王室的地位。
美沙两国的安全合作关系正式始于1943年初,即沙特政府同意美军在达兰市建立一个空军基地,而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依然胜负未卜。随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艘停泊于外海的军舰上会晤了沙特国王阿齐兹,进而说服了沙特支持并加入盟国。二战结束后,沙特得到了大量的美国军事援助及先进武器,拉开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深信,应当将沙特牢牢地拉入西方阵营,极有必要对阿齐兹故后的继任者(于1953年即位)加以笼络和利诱。1957年1月,他甚至邀请沙特新国王访问了白宫,这也是当时美国政府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意在拉拢重要的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来共同遏制苏联。
其后,沙特阿拉伯更加依赖于美国盟友的武器和军事技术。70年代,美国还一度推行所谓的“双柱”政策,即扶植沙特和伊朗作为西方国家的合作伙伴,充当稳定本地区局势的两大支柱。但到70年代末期,随着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双柱”中的一大支柱轰然倒塌。而作为另一支柱的沙特尽管也风雨飘摇,却始终还能维持下去。
如火激情终不再
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一直承担着沙特的军事防务,而沙特则为世界石油生产的稳定提供着保证,从而形成了两者间“各取所需,互为利用”的独特关系。这种交易在海湾战争期间更是表现得一览无余。即便如此,美国政府官员们仍时常将两国关系描述为“缺乏浪漫爱情的协议婚姻”。
毕竟,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只是文化上的,更多地还是政治上的。沙特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已成为屡次引发美沙关系紧张的一大根源。多年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均承诺,不得有犹太人在美军驻达兰空军基地内服役。阿美公司也曾答应过类似要求。
9.11事件之后,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之后,沙特不事张扬地支持了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行动。
然而,由于美国极力推行强硬的军事及外交政策,沙特国内普通民众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据2002年初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沙特人当中,只有16%的人认同美国的做法。而且,产自美国的消费品也愈来愈受到冷落,无论是可口可乐,或是万宝路香烟,所有美国产品的销量均在几个月内出现萎缩。总之,美国2002年出口沙特的贸易额减少了30%。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沙特政府迟迟不能解决其境内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也颇有怨言。一部分人甚至明确地指出,沙特政府根本无意于此。对于美国的报怨,沙特政府认为:美方根本没有考虑到沙特社会的脆弱性这样一个重要事实。这个国家正经历着艰巨的社会及经济转型,而且,它在竭力维护美沙盟友关系的同时,还必须确保自身的稳定。试想,一旦沙特本国的统治者被伊斯兰各教派认定是美国的傀儡,那么,伊朗前国王巴列维的下场将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