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听音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对于电影人而言,威尼斯的传奇,不只在水上,也在胶片的斑驳光影里。本届(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因为众多中国影人的汇聚而受到影迷的关注。
9月8日电影节落幕,由张艺谋担任主席的竞赛单元评审团将各项大奖悉数颁出。李安导演的《色,戒》获得金狮大奖和最佳摄影,成为最大赢家。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导演的《我不在场》也获得最佳女主角和评审团大奖两项荣誉。法国人阿布戴―柯西胥可以说是受封中为数不多的新生势力,他的影片《谷子和鲻鱼》不仅和《我不在场》并列拿到了评审团大奖,其女主角还在最佳新人奖项上击败了此前备受期望的汤唯荣膺新宠。纵观获奖名单,完美的平衡法则体现得淋漓尽致――三部颇多斩获的影片一中一美一欧,华语电影和好莱坞两大阵营鼎立,美国电影的四处开花更高调显示了威尼斯向好莱坞的示好。
今年来自美国的竞赛片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七部之多。虽然评论界对“好莱坞系”在威尼斯的前景并不看好,但最终评选结果却让这些人闭上了嘴――《我不在场》、《节选修订》、《刺杀神枪侠》三部影片便抢走了评审团大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四个重量级奖项。《节选修订》的导演帕尔玛获最佳导演银狮大奖,这位被奉为“当代美国的希区柯克”的大导也是最具争议的导演之一。而在表演奖项方面,布拉德?皮特与凯特?布兰切特分别摘得影帝影后头衔。想起两位在《通天塔》中无间的搭档与该片导演冈萨雷斯坐镇本届评委的巧妙“撞车”,这也许也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具玄机的一段佳话。两位红星的同时受封也昭显了威尼斯紧跟戛纳献媚好莱坞的审美趋向,毕竟工业电影时代商业的影响力是无穷的。
华语电影在水城也收获颇丰。进入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达到了创纪录的四部:李安的《色,戒》、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杜琪峰的《神探》和李康生的《帮帮我爱神》。入选地平线单元的有吕乐八年前的旧作《小说》,这个故事原名《诗意的年代》,有王志文等人加盟。同时入选的还有杜海滨的《伞》和贾樟柯的《无用》。吴宇森监制、陈奕利导演的《天堂口》,云集了目前国内最好的青年演员,讲述上海滩的故事,此片作为午夜场展映闭幕片放映。除去李安,贾樟柯也续写了威尼斯神话,《无用》捧得电影节纪录片的最高奖项――地平线单元纪录片最佳影片,贾樟柯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连续两年获得两大单元最高奖项的导演。同时,《无用》成为首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获最高奖项肯定的中国纪录片,成为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丰碑。
东方的内敛气质,隐忍的传统观念,加上贯穿五千年文明史的浑厚背景,凭借着这些优势,华语影人在威尼斯注定会有更多收获。这里要重点说的还是李安。事隔一年再度捧得金狮大奖,他不仅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第三位两夺“金狮”的导演,也让华语导演史无前例地创造了水城三连冠的影展奇迹――在威尼斯电影节举办64届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人可以连续三次霸占“金狮”。2005年,李安凭借描写美国西部牛仔的“同志”题材影片《断背山》第一次捧得“金狮”。2006年,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凭借他的新作《三峡好人》以“惊喜电影”的身份最后一刻入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这一届还有杜琪峰导演的《放逐》和蔡明亮导演的《黑眼圈》同时入围。第三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贾樟柯最终“意外”捧起“金狮”大奖。今年,开幕第二天便举行首映的《色,戒》,即时引发媒体的争论,影展会刊的媒体评审团和民间观察团均不看好影片夺奖,打分偏低。李安在映后第三天也转往加拿大参加多伦多电影节。然而,峰回路转,颁奖典礼上,李安再次现身,事隔一年再捧“金狮”!
在李安之前,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历史上,“双金狮俱乐部”只有两位会员:1980年和1987年,法国导演路易?马勒凭借《大西洋城》和《孩子们,再见》成为第一位两夺“金狮”大奖的导演;1992年和1999年,张艺谋凭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第二位“双金狮俱乐部”会员。两位导演都是在相隔六年之后再捧“金狮”,而李安则把这个间隔缩小到了一年,这不仅是空前,很可能也是绝后!
事实上,本届电影节最巧妙的平衡就是李安的《色,戒》夺得金狮大奖。李安身兼华语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导演两重身份,颁“金狮”给《色,戒》也是平衡好莱坞与华语电影两大势力的最佳选择,并且据说《色,戒》也是众多参赛片中在商业与艺术中兼容性最好的,如此一来可谓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