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告诉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

  深圳的城市精神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观念史。城市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灵魂。纵观深圳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拼经济、拼管理和拼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拼经济要求深圳勇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打牢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拼管理要求深圳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拼文化要求深圳把握世界城市发展最新趋势,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圳观念既是这三个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成为引领三个阶段发展的风向标。在拼经济方面,深圳人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等观念,这些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在拼管理方面,深圳人先后提出了“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等观念,体现了深圳的开放品格和包容精神,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拼文化方面,深圳人提出了“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观念,体现了深圳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文化动力。这些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观念,正是深圳30年改革开放诸多观念的精彩浓缩。
  每种观念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价值资源,“十大观念”则构成一个有机的价值体系。这“十大观念”反映了从保障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一步步向保障文化权利的演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人的“经济权利”的觉醒与解放,要建立市场经济的秩序,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使人们免于物质的匮乏;“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观念之所以振聋发聩,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文化权利”的全面觉醒与解放,文化权利的实现得到普遍的关注,人们要参与文化的创造,享受文化的成果;“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观念之所以散发芬芳,是因为评价人生的模式发生了转折,人生的意义不只是金钱和物质,爱心给人生带来尊严和高贵,人们要建立内在的精神秩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观念之所以让人感念,是因为移民城市的宽容如此温暖,陌生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窗台上一束不知名的野花,纵然无言,那份淡淡的爱和馨香也沁人心脾。这种价值观,说到底是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从人的经济权利到人的文化权利,从人的勇气到人的创意,从人的接纳认同到人的关爱传递,这都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这才是深圳“十大观念”所具有的价值底蕴。
  
  世界告诉我:国家的崛起,首先要城市的崛起
  
  对城市地理学方向的学生来说,其基本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差异的详细分析,弄清城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哪些改变。作为初学者,你会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有很多基本的问题。确切地说,城市地理学到底是什么?它与其他部门地理学有什么关联,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学科有什么关系?城市化包括什么,它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所有的这些问题对于城市地理学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章将通过反复介绍本书组织理念和基本概念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强调:城市地理学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十分重视空间、地域性、距离和地方等概念。其次,我们将从地理学角度综述以往的城市研究方法。我们将看到,这些研究方法都被应用到本书的整体研究框架中。这个研究框架允许我们涉及城市地理学的不同方面,以至我们能理清将城市化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的各种关系。本章的第二部分重点强调了将城市化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城市地理学和城市变化是由于经济发展与技术、人口、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长期动态变化的结果(有时候是原因)。由于这些变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形成。因此,城市地理学的总体研究框架也需要从全球的视角来审视城市化。最后,我们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城镇总是处于持续的变迁之中,它们既是产业的集聚地,也是社会、文化和政治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熔炉。环境还常常会加剧城市变化,使城市的功能、形态和外表都发生改变。例如,一百年前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革引发了欧洲和北美的城市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重大转变,逐渐形成了现代城市的空间、经济和政治框架。
  目前我们又生活在另一个转型时期,这一次主要包括了经济、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全球化进程。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偏好造成了由于收入、种族和家庭地位分化而形成的城市肌理碎片化,进而使中心城市经典的马赛克社区模糊化。由经济重组导致商业和居住用地选择性的再中心化,紧随着商业和工业选择性地去中心化,使得长期存在的城乡对立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规模巨大的外围城市在一些名不见经传之地出现,被称为“边缘城市”和“急速发展的郊区”。
  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发展,并伴随着截然不同的城市化过程,产生了新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同时也涌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前很紧迫的问题就是过度城市化过程,即城市发展过快超过了它们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和住房数量。有些城市的“寓所”被城市空间所分割,形成被隔离的居住飞地。豪华的住宅与公寓大楼的背后是富有活力的正式经济部门所提供的高报酬的工作和机会,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贫民窟和非法定居点的居民,他们往往在非正式部门工作(不由政府管治的工作),由于缺乏正式的教育培训而受限,通常按性别、种族和民族被划分形成严格的劳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