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深受各国重视的热门经济指标。了解这一指标,对正确分析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价格现象会有很大帮助。      什么是CPl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价格水平。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对象,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的、连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赡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除CPI外,还有GDP平减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某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覆盖面最广,从理论上来说是最合适的通货膨胀指标。然而这一指标计算复杂,资料收集较难,国外一般也只能按季度测算、公布数据,难以满足及时观察和分析通货膨胀变化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是最不合适的指标。PPI是许多国家按月发布的另一个重要价格指数,用以说明投入不同生产阶段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但因其不能反映种类繁多的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因此相比较而言,衡量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CPI,仍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指数。所以,从衡量通胀的角度来看,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还是CPI。
  
  美、日、德三国的CPI
  
  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并定期编制、公布CPI。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编制的CPI以涵盖面广、采集数据方式科学、计算方法不断改进完善、准时定期公布而闻名。
  美国的CPI由劳动部劳工统计局编制,按月于报告当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发布。劳工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每月要对大约23000个零售商和87个城市的其他商业机构进行电话采访,收集80000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些商品和服务共分为8个类别,各类及其权数分别是: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其中权数表明各类商品或服务在居民生活和消费支出中的重要性,其大小是通过向成千上万个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在前两年购买消费品的比重来确定的。这些权数每两年就要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而且每次修订后都能尽快公之于众。
  为使CPI能更好地反映通货膨胀的真实趋势,劳工统计局会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季节调整,以尽可能弱化甚至消除季节变化对水果等时令性产品的价格的影响。此外,美国还发布核心CPI(core-CPI),即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等易受短期波动以及政策调控影响的商品价格后编制出的价格指数。近年来,不只美国,包括英国、日本、加拿大、欧元区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编制核心CPI,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相比CPI来说能更好的反映潜在的通胀率,反映物价的中长期走势,因此更有助于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从美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的高通胀,还是80年代中期的低物价、90年代以来持续了10多年的“新经济时代”的低失业、低通胀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编制的CPI在很大程度上都真实地反映了各时期的通货膨胀程度,并为政府的决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提供了政策导向。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源价格逐年走高,以及近期因恶劣自然天气和生物能源的制造而导致的食品价格的不断攀升,都给美国(当然也包括其他国家)带来了通胀压力。一旦发生风吹草动,美联储就会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以收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物价的上涨,使CPI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长期以来,美联储以平抑物价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也是美国CPI波幅降低的重要的政策原因。
  日本也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经济指标资料,其中CPI由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编制,每月通过发布《消费者物价指数月报》对外公布。日本CPI同样反映的是居民购买的同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幅度;价格调查对象为从全国抽取的167个市的34000个商业、服务业基本单位和24000个房屋出租单位;调查的商品是根据相关标准选择10大类580种项目,各大类商品和服务的权数以及用以比较的基期有规律的进行调整。除CPI外,批发物价指数也是日本用以说明物价波动幅度及变动趋势的重要指标。
  20世纪初至今的100多年中,日本CPI的波动非常剧烈,先后出现数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由于技术进步以及廉价商品的进口,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物价水平开始全面、持续下降,经济因此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中。严重的通货紧缩使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并一度使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无用武之地。自1999年起,日本就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降到超低水平,以最大可能的放松银根,刺激需求。尽管本身具有无可避免的负面效果,但这一政策在刺激潜在需求向实际需求转化、刺激资金流向股市以使股价回升方面的确起了重要作用。“零利率政策”到2006年7月才结束,CPI的增幅也在此后连续10个月上升。但是从近期日本CPI变动趋势来看,日本仍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
  作为欧盟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德国的经济指标历来也备受关注,其中CPI尤其是国际投资者必须掌握的指标之一。德国CPI由德 国联邦统计局编制。每月中期,工作人员就收集750种特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共约获取40万个价格)。及时性是德国CPI的主要优点之一。政府会在调查的同一月份于25日发布一个临时估计的通货膨胀数据,最终的CPI则在两周后发布。虽然初步数据只是一个临时信号,但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对此却非常重视,因为初步CPI和此后公布的修正后数据的差别几可忽略。
  德国是世界上控制CPI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一战结束后,德国曾发生过灾难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高1000%。为避免灾难重演,德国央行在二战后制定了强硬的、固定的反通胀政策。数十年来,即使是CPI年增长率仅超过2%,呈现最轻微的通货膨胀势头,都会引起德国央行的高度重视,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持CPI的增幅接近零,哪怕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者失业很严重的时期都是如此。维持稳定的CPI使德国遭遇了长期的高失业,但同时也奠定了马克在世界上的强中地位。
  
  中国CPI指标及其完善
  
  中国自1984年开始编制CPI,经过数次改革,在CPI的调查方法、计算公式、权数的获取等方面均已比较成熟。与美国相同,中国CPI也包括8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编制CPI所用的各大类产品的权数是依据全国12万城乡居民家庭调查资料中的消费支出构成确定的。由于消费结构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因此CPI权数每年都做些小调,每5年做一次大调。2006年,经例行调整后,8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三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6%,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
  1994年到2006年,中国CPI呈现先迅速下降后在低位徘徊的走势。在低位徘徊的CPI与人们对物价上涨的直观感受不符,即使2007年3月份以后CPI增幅已连续5个月超过3%,仍有观点质疑中国CPI并没有完全反映出现实的物价上升程度。与西方国家相比,与中国的现实相比,中国的CPI在编制和信息发布方面还存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
  首先,CPI各大类商品价格的权数设置不太合理,不能完全反映居民的消费支出。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食品类权数却仍高居榜首且无变化;相反,医疗、教育、住房消费等居民支出最高的几项,权数却偏低。即使经过调整,这些项目的权数仍被严重低估,其价格的上涨也因此未能在CPI中得到全面反映。
  其次,中国CPI的编制过程和相关信息发布应与国际规范接轨。以权数为例,公开发布的权数仅是居民各类消费在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占CPI的权重有多大则未公布,权数的获得只能根据相关信息计算、测定。事实上,重要经济指标的规范、透明能够影响公众对政府政策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而影响公众预期恰恰是控制通胀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三,中国还从未编制提供过核心CPI,这也是金融决策参考的一个缺憾。考虑到食品价格上涨是近期CPI高企的主要原因,编制核心CPI,反映剔除短期影响因素的价格走势就相当必要。此外,CPI本身固有的特点也使其不能反映生产、流通和投资领域的价格状况,尤其不能反映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变化,因此,仅依据CPI来判断通货膨胀的程度并据此采取应对措施,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可知,CPI大幅上升、通胀压力增大时可以加息的方式予以抑制,而CPI低位小幅波动时则可维持较低的利率。然而,如果CPI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消费生活的现实,对经济运行的解释力和通货膨胀程度的反映能力当然就会弱化,由此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有可能造成经济行为的扭曲。由此可见,编制科学、规范、透明的CPI在一个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责任编辑: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