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政治思潮新动态 政治思潮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科索沃宣布独立、美国金融危机、俄格冲突等重大国际事件持续牵动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国际秩序的调整,带动国际政治思潮风生水起,一些有关全球发展模式、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等方面的新主张、新论调相继出笼,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美国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推动关于全球发展模式的反思加深,呼吁改革当前国际体系的声音也不断增强。
  
  (一)新自由主义受挫,“华盛顿共识”受到质疑。不少外国政要、学者认为美式自由资本主义是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元凶,自由资本主义推崇过度自由和追逐利润,已经走向“市场原教旨主义”、“赌博资本主义”和“金融投机资本主义”,充满了冒险、投机和非人道成分,发生危机只是时间问题。日本学者指出,新自由主义将市场竞争原理普遍化,把市场经济与社会割裂开来,以市场取代社会,破坏了原本社会的稳定性,最终使得市场经济本身也陷入极端不稳定状态。法国总统萨科齐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是不能接受也不应该接受的资本主义模式,必须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弱化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美政府为拯救危机违背推崇的不干预市场信条,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神话,暴露出该模式的诸多弊端和问题,引发学界、政界广泛质疑,认为“华盛顿共识”不但害苦了东欧国家及拉美国家,而且美国自身也深受其害。现在是重新评估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时候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目前不仅发展中国家对是否应继续拥护自由市场模式感到困惑,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国内也出现“市场是问题,政府是解决之道”的声音。
  (二)改革现有国际体系的呼声四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有所求。现有以美国主导的全球管理体系特别是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无力应对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亟须改革。但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向上,全球各主要力量各有打算。欧盟希望改变由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适当抵制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模式、加强全面监管、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金融行业行为守则等。日本一方面希望维持美元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实现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大国共治”。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表示,当前金融动荡和危机暴露出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弱点,必须加以改进,同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也期望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并增加发言权。但美国并不赞同对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只是谋求各国共同出力帮助美国度过当前的经济困境。
  
  科索沃、阿布哈兹以及南奥塞梯等地区的独立刺激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情绪,同时美俄围绕上述地区独立以及其他矛盾的斗争加剧了西方的“俄罗斯威胁论”。
  
  (一)科索沃独立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一些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情绪升温。科索沃独立违背了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一方面将“民族自决”原则与国家主权原则对立化,片面强调“民族自决”的绝对性。另一方面打破以往受压迫民族、受压迫国家从外部独立的原则,开启了大国以武力支持一个国家内部个别地区主导民族脱离母国而独立的先例。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声称科索沃独立是一个“特例”,不会在其他地区复制,但科索沃独立还是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分离主义力量。西班牙分离主义组织埃塔指出,科索沃独立的例子证明争取独立并非不可实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分离主义组织表示,克什米尔人民再也无法忍耐,国际社会应当加快克什米尔的政治谈判进程,因为联合国安理会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有现成的类似决议。苏格兰民族党宣布要在2010年发动苏格兰独立的全民公决。比利时荷语分离主义政党质疑为什么要保持这个名字为“比利时”的临时屋顶。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认为,波罗的海国家的俄罗斯居民有权效仿科索沃,建立自己的共和国。
  (二)“俄罗斯威胁论”伴随着美俄、欧俄矛盾的加剧不断发展。西方从来没有将俄罗斯真正列为盟友,在极力挤压俄罗斯地缘空间的同时,还不时对俄罗斯的强硬反应进行攻击,认为俄罗斯没有放弃大国野心,对欧洲等地区仍然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炮制了所谓的“俄罗斯威胁论”。2008年,伴随着西方与俄罗斯在科索沃、东欧反导系统、俄格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显化,西方进一步渲染“俄罗斯威胁论”。美国国务卿赖斯将俄罗斯的强硬举动归结为一种“令人不安的侵略性行为模式”,指责俄罗斯领导人正将国家引向一条在国际上“自我孤立和无足轻重的不归路”,美国将联合一切“负责任的国家”向俄施压,进而改变后者的行为方式。西方舆论大肆抹黑俄罗斯,认为俄是一个正在谋求恢复昔日大国地位的能源超级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尚不发达但带有帝国野心的、集权的腐败国家,甚至将俄罗斯与前苏联相提并论。西方学者还将俄罗斯的“威胁”具体化,认为俄罗斯将世界拉回了冷战时代,希望在东欧重建一个“简化”版的苏联帝国,抑制欧洲其他国家,但使用的是银行和输油管道,而非坦克和战机;俄罗斯使用油气收入,收购其他国家财产,并渗入西方市场和企业;俄罗斯还与欧洲一些国家结盟,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来分化欧洲。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于世界主要力量对比的持续变化以及美欧战略利益。谋求建设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一)美国霸权力量的相对衰弱以及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堀起进一步增强了西方的“无极世界论”。“无极世界”最早由美学者尼尔?弗格森在2004年提出,但未受国际社会重视。2008年年初,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指出,由于美国无力维持“单极秩序”,世界将失去一个“权威的调停者”,进入不稳定的“无极化”时代。这样的“无极世界”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比美国的单极支配“更加危险”,世界需要象美国这样的领导者。美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及学者扎卡里亚断言,“美国时代”已经结束,并分别用“无极时代”和“他者的崛起”来描绘21世纪的世界格局。哈斯还认为,美国单极时代转瞬即逝,取代单极世界的不是多极时代而是“混乱危险的无极时代”。那些有可能成为“极”的国家或联盟都面临自身的问题,世界各种权力高度分散,并且民族国家逐步丧失对权力的垄断。《波士顿环球报》认为,美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在发生改变,这不是一个多极世界,而是一个无极世界。中国和印度正在空前崛起,但两国都还没有真正崛起。不管是单独还是和传统盟友一道,美国都无法再确定议事日程,因为欧洲和日本也不再是当年所扮演的角色。牛津大学罗伯茨教授也认为,美国已经在世界秩序中失去了领导角色,但是不会有国家或组织来接替,由不同的国家或联盟担任领导的“无极世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法国总统萨科齐秉承法国多极世界的一贯主张,认为当今世界已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2008年年初,萨科齐在外国驻法国使节新年招待会上表示,“两极世界”和“单极世界”已经终结,“超级大国”的概念也已经成为历史,当今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换了时代”,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已经崛起,俄罗斯国力恢复,这些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解决环境、能源、金融稳定等全球性问题。西方独自为世界“定调”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相对大国。而没有绝对大国,未来的世界将是多极化,而不是绝对一极。法国将致力于将欧盟建设为世界“一极”,加强国际多边机构改革,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和八国集团扩大,建立符合21世纪现实的有效的多边机制。
  
  (责任编辑: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