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电商发展的形势_2011年第二季度世界政党形势综述

  2011年第二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发展影响,主要发达国家政治生态深入演变,欧洲的反政治体制运动影响凸显,美日朝野恶斗深化。中东地区多国党争或朝野博弈继续发酵,执政党困境普遍加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执政损耗显露,面临的挑战增多。通过调整、变革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些国家政党共同的选择。
  第一,西欧多国反现行政治体制现象显露,执政党困境加深。自西班牙“5•15”运动开始,西欧多国青年接连发起大规模社会抗议活动。此轮抗议除要求改善民生外,还将矛头直指现行体制弊端,认为现行政治体制使得青年沦为“牺牲品”,更换国家领导人也难以解决问题,要求推进民主化改革,肃清贪腐,取消政客特权。面对青年的强力诉求,西欧主流政党未能作出积极回应,处境更加艰难。葡萄牙社会党成为因债务危机下台的又一个政党,西班牙、意大利及法国执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受挫,希腊泛希社运改组政府也难获认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后续效应持续在欧洲发酵,西欧多国经济长期低迷,失业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失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高福利体制越来越难以为继,主流政党束手无策,导致青年失望情绪大增并对现行体制产生质疑。有欧洲舆论甚至认为,短期内欧洲难以恢复曾经的繁荣,这种情绪可能刺激广大青年诉诸欧洲版的“阿拉伯之春”,引发街头斗争愈益激烈并扩散至更多国家。
  第二,中东、黑非洲部分国家政治形势复杂发展,政局动荡不安。一是部分动荡中国家反对派与政府对抗趋于激烈。利比亚反对派气候已成,获得全球20个国家的承认,在军事上由守转攻,而卡扎菲当局则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受挫,处境愈益艰难。叙利亚政府一方面倡导全国对话,改组政府,准备启动全方位改革;另一方面坚决武力平暴。反对派则加强内外协调,提升自身实力,同时加强内部整合,以扩大与政府对话的力量。也门总统萨利赫不愿辞职交权,使得与反对派的政治和解陷入僵局。萨利赫遇袭受伤并赴沙特阿拉伯治病后,国内出现“政治真空”,反对派、部落力量以及执政党内部等围绕萨利赫回国及权力移交等问题斗争激烈。摩洛哥国王宣布修宪,削弱王权、扩大首相和议会权力,但不少民众对修宪成效表示质疑,呼吁继续抗争。二是突尼斯、埃及两个“剧变”后国家的政治重建进程充满不确定和斗争。两国各种政治力量围绕即将举行的选举展开激战,不同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加快,伊斯兰力量有所抬头,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合法化并组建自由公正党参选。两国临时执政当局加大政治改革力度,以争取民心,备战大选。三是部分黑非洲国家爆发新的政治动荡。尼日利亚总统大选争议引发北方大规模骚乱,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布基纳法索总统私人卫队哗变,加之群众抗议活动升级,促使总统孔波雷任命新总理和陆军参谋长,以稳定局势。
  第三,日、美两国朝野斗争趋于恶化,消极影响突出。日本各政党在复合型灾难尚未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将焦点转向首相菅直人的去留问题上,迟滞了国家复苏进程。尽管民意支持持续下降,菅直人却不愿提早辞职,意图通过改组内阁、延长国会等手段拖延下台时间。在野党自民党坚持“倒菅”,但在对政府不信任投票未获通过的情况下,对是否与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心存疑虑。民主党内部派系纷争明显,不少政治人物积极促菅辞职,以换取在野党对灾后重建法案的支持。美国民主党政府任期将完,共和党掣肘力度加大。共和、民主两党围绕临时预算开展激烈博弈,在总统奥巴马出面干预、政府作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下,才达成妥协,避免了政府关门。但在提高国债上限问题上,共和党认为必须减少开支,而民主党则认为要向富人加税,双方互不让步,使得美国面临“还不起债”问题。
  第四,一些国家选举结果和选战引人注目,影响深远。一方面,部分国家政党格局因选举发生较大变化。加拿大保守党赢得大选且首次成为议会多数派,左翼政党新民主党快速崛起并取代传统第二大党自由党的位置,第三大党魁北克集团几乎全军覆没,使得该国政党格局出现历史性变化。芬兰议会选举后,民族联合党跃居第一大党,社民党上升为第二大党,极右的正统芬兰人党异军突起、成为第三大党,执政党中间党沦为第四大党,使得该国传统的三党居优格局转向四党鼎立。秘鲁民族主义党候选人乌马拉当选总统,打破了传统政党的多数派地位,进一步扩大了拉美左翼优势。印度部分地区选举中,包括印共(马)在内的左翼力量遭遇惨败,使得印度政党进入了国大党和人民党两强对峙的新格局,左翼失去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国家传统强势政党保住执政地位,但隐忧渐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赢得国会选举,但得票率降至心理底线60%左右,反对党史无前例地获得6个席位并在不少选区获得40%左右支持,表明反对党对政府的影响力增大,人行党传统执政方式的调整难以避免。南非举行第四次全国地方选举,非国大依旧诉诸种族票和感情票,虽然赢得选举但得票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非国大经济政策未能有效惠及广大黑人群众,黑人“跑票”增多。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上升势头明显,对非国大挑战增多。
  第五,一些国家政党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影响力。古巴共产党顺利召开六大,选举产生了以劳尔•卡斯特罗为第一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了《经济和社会政策纲要》,决定在坚持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前提下,推动非国有经济发展,全面更新经济模式;转变党的职能,实行党政分离,党逐步从非党事务中脱离出来;转变政府角色,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干部任期制、促进干部年轻化。古共还决定于2012年年初召开全国代表会议,讨论改进党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以及组织工作等。新西兰工党召开第95届党代会,提出以高科技、新技能为重点的新增长方式,主张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正,反对出售国有企业和实施劫贫济富的税收政策,以争取民意。俄罗斯统俄党在党主席普京倡议下,积极组建“全俄罗斯人民阵线”,谋求将立场相近的有关政党、工会、妇女组织、青年组织、老战士协会等组织纳入其中,以扩大普京的政治基础,确保其在总统大选中占据优势地位。坦桑尼亚革命党深刻反思总统选举中支持率有所下降的原因,全面调整中央领导班子,整顿党风党纪,进一步统一党内思想,拉近党群关系,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