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 你的肩膀上有蜻蜓么? 肩膀上的蜻蜓

  爱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就一定要好好去爱。――《你的肩膀上有蜻蜓么》      198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一场“人祸”,瞬间扭曲了一个孩子的生命轨迹。
  “当天由同一位医生接生的四个孩子中,三个都夭折了……”这一母亲在19年后,仍旧不能释怀。“本来是很普通的引产,结果变成了难产。孩子生下来后,医生就说‘没希望了’。”母亲不甘放弃,将不会哭、不会闹,宛若植物人的婴儿抱回家,用农村的土办法――“扎针”,刺激婴儿的穴位。“几天后,当我们都不再抱希望时,孩子终于哭出了声……”
  这个“命硬”的婴儿,叫姚凯。
  
  姚凯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士官,母亲是小学教师,姚凯的降生本应带给他们无限的欢乐,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孩子残疾的残酷现实。为了给儿子看病,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拜访了无数名医,得到的只是一个相同的结果――缺氧致永久性脑部损伤。
  由于脑部损伤,姚凯的语言、行动能力大大低于同龄儿童,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根据医生的指导,开始对他进行康复训练。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一次次温柔的抚慰,终于感动了上苍:三岁半时,姚凯第一次开口叫“妈妈”,他们潸然泪下;四岁时,姚凯第一次独自站了起来,他们喜极而泣;6岁时,当姚凯独自迈出颤巍巍的第一步时,全家人抱成一团,放声痛哭。在姚凯与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姚凯除了语言表达、身体动作有所欠缺外,智力发育基本达到同龄正常儿童水平――这不可不谓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迷失的小孩
  
  2005年的一天,站在窗台上的姚凯,准备在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再给韩老师打最后一次电话。
  韩老师可谓是姚凯的忘年交,他们的缘分,是从一个热线电话开始的。2005年,时任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节目主编的韩老师,接到了一个观众的热线电话,打电话的正是姚凯。当一肚子苦恼与疑问的姚凯在电视中看到了《心理访谈》节目后,立刻打电话到节目组,诉说自己的苦恼,倾听者,恰恰是韩老师。这种倾诉苦恼的电话,韩老师每天要接到很多,他早已习惯,不想姚凯的这个电话,他一接就接了好几年!初次通话,韩老师的鼓励让姚凯很是感动,此后,他便经常给韩老师打电话,倾诉心声。一个在辽宁,一个在北京,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几乎每天一个电话。
  “韩老师,我要走了,离开这个世界……”当韩老师像往常一样接通姚凯的电话时,听到的却是一句诀别!韩老师立刻联系到建昌县公安局:“有个残疾孩子要跳楼,他家的座机是……”当姚凯的母亲接到消息飞奔到家时,及时赶到的民警和消防队员,已经成功地将姚凯解救下来。母亲抱着姚凯,又是心疼又是自责:“这孩子最近情绪不太稳定,没想到他真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那天,妈妈在判卷子,很辛苦,我就想帮妈妈判卷子。可妈妈不让我帮忙……”回想起当年的“糗事”,姚凯羞红了脸:“我以为妈妈是怕我判错了,觉得自己很没用,又想起很多事:表哥独自去葫芦岛玩,我不能去,伙伴们学习都很好,我却很糟糕……一时想不开,就……”姚凯认识到自己的幼稚,他向父母,向老师,向所有关心他的人,真诚地道歉:“对不起,我太自私了,只想到了自己的苦闷……”
  
  电脑的各种命令,一看就会
  
  虽然是有惊无险,但姚凯这次“自杀”,着实吓坏了父母与韩老师。他们意识到,初中毕业后一直闲在家的姚凯,必须要干点儿什么。“姚凯最喜欢什么?”韩老师的一句提问,让母亲回想起一段往事:姚凯11岁那年,第一次跑进了网吧,见到了电脑,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在互联网中流连忘返的姚凯“不幸”被母亲逮个正着,拖回家一顿好打。“当时我以为姚凯是去网吧玩游戏的,不问青红皂白就揍了他一顿。当我问他‘你还去不去网吧了?’他默不做声。后来我才发现,孩子不是爱玩游戏,他感兴趣的是电脑。”母亲的预测没有错,姚凯坚定地给出了答案:“我喜欢电脑!”
  父母买了一台老式电脑,让他练习打字。“将来可以当个录入员,也算有个正当职业,毕竟我们不能照顾他一辈子……”父母本想让儿子学一门糊口的手艺,但他们低估了姚凯的“野心”。当姚凯将键盘敲得啪啪作响时,他早已不满足“会打字,会上网”―“我要学习制作Flash!”
  建昌县当时没有制作Flash的闪客,甚至连相关的书籍都没有,姚凯的母亲便托人从葫芦岛市买来厚厚的教学书,在韩老师的指导下,姚凯开始自学Flash制作!“开始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个事情做。”连姚凯的父母都没有想到,在电脑方面,姚凯有着特殊的天分。“我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但电脑的各种命令,我一看就会了,不知为什么……”经过一番苦学,姚凯竟然可以为当地的婚纱影楼制作电子相册了,而且反响出奇地好。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孩子在这方面有特长,将来也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可惜,父母再次低估了姚凯的“野心”―“难倒我只能在葫芦岛呆一辈子么?我要去北京!学更高的技术!”
  2006年底,姚凯来到北京,在一家培训中心学习一段时间后,又师从他的老朋友―韩老师,开始学习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姚凯这孩子在电脑这方面,的确有天赋。一个免费试用一个月的视频软件,被他‘捣鼓’几下,就破解了,可以永久使用了。当然,这属于侵权行为。”听到师父如此“另类”的褒奖,姚凯笑得颇有些得意:“那个软件的密码太简单了……”
  
  我的肩膀上有蜻蜓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是一项“要技术,要思路”的工作,正规传媒大学毕业的科班生刚入行时,也需要师父指导几年才能独立制作节目,“野路子”出身的姚凯却很快小有所成。“像普通的婚宴、会议的片子,姚凯拿起来就可以编。”师父的肯定让姚凯信心爆棚。今年夏天,他居然瞒着师父干了一件“先斩后奏”的“大事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身为《讲述》栏目主编的韩老师率队奔赴前线,“闲来无事”的姚凯便跑回老家,凑集起几个同学,将一部Flash作品―《你的肩膀上有蜻蜓么?》改编成剧本,拍摄了一部DV短剧。
  剧情倒是很凄美:在一个非常宁静而美丽的小城,有一对恩爱的恋人 。在一场车祸中,女孩不幸受了重伤,几天几夜都没有醒过来。男孩儿向上帝祷告,将自己幻化成蜻蜓,来换取女孩儿的生命。女孩儿醒了过来,满世界地寻找男孩儿,却从未发现总有一只蜻蜓悄悄地落在她的肩头……
  可是,功夫没学到家,姚凯拍出的作品自然漏洞百出,“山穷水尽”的姚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却又不想放弃,一时间骑虎难下。当韩老师从灾区回来,看到了姚凯拍的短剧时,哭笑不得。
  “姚导,当导演过瘾吧?”硬着头皮去请教师父的姚凯,听到师父叫自己“姚导”,惭愧得低下了头。“拍这部短剧的钱,是你爸妈出的吧?演员虽然是你的同学,但也欠人情吧?在当导演之前,先成为男人吧!”一番语重心长后,韩老师帮助姚凯修改剧本,重新拍摄。“姚凯已经先斩后奏了,这笔支出对他的家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付出,不能浪费。”当姚凯再次回到建昌县拍摄短剧时,韩老师带着摄制组,拍摄下姚凯拍戏的全过程,制作成了一期电视节目―《姚凯拍戏》。“跟师父比,我差得太多了,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不会再这么冒失了……”
  2008年8月初,在家乡拍摄完短剧回京的姚凯,又受到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网站的邀请,为其制作Flash。“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一路坎坷走来,姚凯感触颇多:《你的肩膀上有蜻蜓么》中的女孩从未感觉到肩头落那只由男孩化成的蜻蜓,姚凯却有体会:“父母给予我太多太多,他们总是满足我的各种要求。师父付出了太多心血,还有许多关心过我的人,他们就是守护我的那只蜻蜓……”短剧中男孩为挽回女孩的生命,幻化成蜻蜓也无怨无悔,姚凯很钦佩:“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只蜻蜓,落在别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