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来过长堤街,你就没有感受过真正的老汉口。这么说,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因为这条街太长,而且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商业区、居民区、商业居民交杂区……老汉口有过的一切,它都或多或少地残留着丝丝缕缕的痕迹。
长堤街,位于?口中部偏南,与之平行的南为沿河大道、汉正街,北为中山大道。如其名,这条街非常之长(4000米),同时也很窄(宽3-4米)。
如果你打算逛这条街,建议从?口路进入,也就是中山医院附近,直至武胜路。这一片以居民区为主,漆成黄色的小平房,阳光洒在上面格外好看,宠物狗们悠闲溜达着,小朋友们则在尽情嬉闹。
家住长堤街
拿着相机去长堤街,别指望能拍到多么优美的照片。因为它的气质,除了市井,还是市井。不要以为我是在贬低它,池莉曾说,用“市井”来形容武汉,其实是种抬举。市井,不是一种对生活的精炼么?
曾经住在长堤街现在已经搬走的50岁的肖阿姨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长堤街的房子基本都是平房,两层的房子都属于“高楼”、“豪宅”。对于住在长堤街的岁月,肖阿姨记忆最深刻的是邻里关系非常和睦,那种旧式的邻里关系,琐碎且温暖。
或许,这也跟这条街着实很“窄”有关,人们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拿着相机来这里拍照时,总会有热心人告诉我们可以去哪里拍。正值一个有太阳的下午,除了做生意的、上班的,有闲的人们都会搬着凳子坐在外面晒太阳。整条街道,好不热闹。
一位名叫“天堂的杂音”的网友回忆了小时候家住长堤街老房子里的岁月,那是上世纪70年代,老房子有着新居所没有的气质:“我们房间的窗户很美,全部都是雕镂精细的一扇一扇木格窗,对着天井这一面几乎全部都是。小时候,我常常趴在这些窗上对着这些漂亮的图案发呆。”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老长堤街人”逐渐搬离,狭小和不方便当然是搬离的最大理由。现在的长堤街以外地人居多,所以你会看到这条街的三分之二基本都是做生意的:小手工作坊、小商铺、小饭店……
当然,还是有少数老居民一直居住在此。照片里那个78岁的汪老太已在长堤街住了61年,而她所在的这座带天井的老房子据说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她脸上的笑容告诉我们她住在这里感到很安逸,不过,要是有机会,她还是希望能够搬出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当长堤街还是长堤
长堤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条“街”。
公元1635年,亦即明崇祯8年,当时的汉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筑了长堤街,西起?口,东至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长江边,称为“后湖堤”,也叫“长堤”――后人为了纪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
而堤内,正是大名鼎鼎的汉正街。
正是有了长堤的保护,才有了堤内汉正街的成长、发展和繁荣。长堤筑成后,茶楼、饭馆、旅馆、店铺开始日益增多,逐渐形成汉正街到黄陂街一线为中心的商业市场。因此可以说,长堤街曾经是汉正街的护卫。
清同治三年亦即公元1864年,汉口修建了一个城堡,一为防“寇”,二为防洪。功能与长堤相同,于是长堤开始逐渐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再后来,开始有居民在堤两边建屋起楼,逐渐形成以堤身为轴线的几乎与汉正街平行的街市。长堤街,是用了近2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堤到街的成长过程。
初来长堤街,你会觉得这里就是汉正街,作为两条相邻平行的街,它们的味道都那么相似。
长堤街,汉口之根
大家都知道,从前的武汉只有武昌与汉阳。说长堤街是“汉口之根”,那是因为它见证了汉口从初建成到繁荣的漫长时光。
汉口的形成要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入江开始。汉阳“分娩”出了一个雏形的汉口。到处都是水道,到处都是渔船。
在明嘉靖四年设置汉口镇时,汉口仅有人家1395户,6978人;到长堤筑成后的明代末年,汉口才开始成为著名的码头;而汉口跻身“四大名镇”,则已是清代初年的事了。
这汉口繁荣的源头,不正是长堤的修筑建成么?
长堤街之地名演变
到了清末,长堤街已经逐渐成为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但长堤街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称为“长堤街”的。有的时候,它也被叫做“后湖街”。
民国初年,长堤街分段称为“劝工院堤街”、“大通巷堤街”、“观音阁堤街”,到了上世纪20年代,开始统称为“长堤街”。
1967年,长堤街曾改名为“红安街”,1972年又复名为“长堤街”。如常里、遗安里、天顺里、复善里、明德里、广安里、忠厚里、长堤巷并入。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堤街,曾建立了一些中小型工厂,现在基本都已经不复存在。
长堤街最初是泥土路,后来铺条石路面。据记载:“有街以来,仍多次被水淹及,几经沧桑,当非昔日旧貌。”
汉口曾有个“玉带河”
长堤刚刚筑成后,附近曾有一条玉带河。它的踪影现在已经无处可寻。
玉带河与长堤其实一道形成。当年取土筑堤之时,环绕堤北掘土成沟,沟宽二丈,西起?口,连通汉水,东经江汉区近江地带,通往长江,因为以回曲襟带的形状穿过市镇,所以被称为“玉带河”。
玉带河曾是老汉口的一道著名风景线,据史料记载:“春夏水涨,可通小船,河岸沿线先后架设木、石桥梁30余座,径通后湖。两岸广种树木,风景宜人……”汉口竹枝词中曾有“杨柳依依玉带河”的句子,据说它的美丽程度与南京的秦淮河有一拼。
美景自然会带来商机,当时的玉带河边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茶楼、饭馆、客栈、风月场鳞次栉比……那么玉带河最后是如何消失的呢?源于上文提到过的“城堡”,城堡建成后,玉带河也逐渐荒淤了。
热干面与长堤街的宵夜
这个关于热干面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悄悄流传:传说上世纪30年代初,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无可奈何之下,李包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
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
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热干面”。
长堤街的市井味,也决定了这条街上以小吃见长。到了天气尚好的晚上,长堤街上的小商铺们纷纷关了门,大排档们一涌而出。这里的确是一个吃宵夜的好地方,水货汤包、锅贴牛肉饺、红油萝卜汤……上期《大武汉》杂志还推荐了一个“桂萍牛杂”,并有地图附上,大家就按图索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