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两次兴建两度被拆的武汉中山公园苏式门楼,即将按最初的模样恢复重建。日前,由武汉建筑设计院绘制的重建效果图首次曝光,恢复历史原貌5处细节有变。”
……
若不是读到这则新闻,几乎快忘了那座雄伟壮观大门楼的曾经存在。走在解放路上,搭起的蓝色施工挡板,从起初的不习惯绕路到渐渐麻木,习惯成自然后才发觉,挡住的不仅是风景,更是遮蔽了记忆。
来去匆匆的脚步,聒噪的街头,哪会有片刻时间回想,原来,这里曾经那么美好过。
上世纪50年代,那个武汉人最意气风发的时代,站在中山公园大门楼上,20公里长的解放大道一览无遗。占据着最理想的位置,它不再只是一个门楼那么简单,做过检阅台,做过群众活动中心,各种荣光,令整个公园也光彩耀耀。
重建门楼,意义已不在“门”,而是成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明年的仲春时节,一座崭新而又复古的门楼将从历史图片中走出来,相信,因为门楼的复兴,这座百年沧桑的中山公园也将焕发新生。
青春如它百年依旧
李婷
9月的解放路,中山公园地铁站工地上,一片机器轰鸣的景象。
明年仲春时节,一座崭新而又复古的门楼,将从历史图片中走出来,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座门楼,很多老武汉市民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伴随着几代武汉人的成长。但如今提起,却早已陌生,因为它已经离开很久,此次复建将再现它1956年的模样。
对于一座免费开放的公园而言,重修门楼,复兴的不仅仅是当年的模样,更是当年那个“独领风骚”的风光岁月。
地皮大王的私家园林
中山公园并不是一开始就以“中山”命名。在它最初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座公园。它的原名叫西园,是一处私家园林。提起西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歆生。
提起刘歆生,大家总会有意识地给他冠上一个头衔――“汉口地皮大王”。这位汉口最早的开发商,坐拥着从舵落口到堤角的大片土地。他通过不断的土地开发,填平沼泽建房卖房,一跃成为汉口首富,也成就了现在汉口的雏形。所以才有了黎元洪面前大话“都督创立了民国,我则创立了汉口”的豪言壮语。
很多人都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位汉口首富,不把这座私家花园建在市中心,而选择当时湖泽遍地、人烟罕至的芦汉铁路外?
1909年,刘歆生邀约华商在汉口航空路(现地质大学分校处)建成了与西商跑马场(解放公园的前身)抗衡的华商跑马场。为了自己同共建华商跑马场的朋友在比赛后游玩的需要,1910年,刘歆生在距离华商跑马场不远处的协和医院西侧,建立了一处别墅性质的私家花园。因为这处私家花园,刚好位于他1905年在循礼门建的豪华别墅“刘祥花园”的西边,所以起名为“西园”。
当时的西园远没有现在的面积大,大约只有3亩多。而里面也只不过是一栋两层小楼和三四间房屋,然后再略种一些花草树木。现在已看不到曾经西园的影子,大多已经在历史的变迁中荡然无存。唯一公园进门处右边的假山,是西园时期的遗迹。只不过在1928年建设中山公园的时候,加以扩建,并命名为棋盘山。
汉口有了公园
西园并没有伴随着刘歆生太久。1921年,直系军阀肖耀南在“鄂人治鄂”的口号下担任湖北督军。1922年,刘歆生为应付“军政府后湖清丈局”对其地产的清查,将西园送给时任湖北军政府财政厅长的李华堂。这位西园的第二任主人,十分喜爱这座建在郊外风景清幽的园子,于是对西园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将西园扩大至近20亩。现在公园里的部分水塘以及一些假山,就是那次扩建的产物。这样一来,西园更像模像样了。
但李华堂也没有享受到这片园林给他带来的乐趣太久。北伐战争胜利后,作为北洋系的李华堂失势,而西园也作为逆产充公没收。刚得势的革命党人为了拉拢民心,准备把西园改造为公园,用于汉口市民的日常休息、游玩。因此,便有了建造汉口第一公园的计划。
公园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从西方文化中渗透过来的。因此当时有公园的城市,都是近代化较早的城市。汉口第一公园,是全国建立最早的4个公园之一。 1928年夏初,建筑专家吴国柄由英国留学归来,在他的建议下,经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知本批准,在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汉口特别市长刘文岛、第19军军长胡宗铎等的支持下,成立“汉口市第一公园办事处”,派吴国柄负责修建。汉口第一公园的选址,除了包括原来的西园之外,还扩大至直鲁豫同乡会公地范围之内。为了更好的建设公园,当时的政府部门,也运用了不少铁腕,动用军人和犯人挖湖、堆山,并从鸡公山林场运来大批树苗,绿化全园。而且因为当时那一片有许多坟地,浮棺遍野。为了公园的建设,不惜迁移大量坟墓,并对无人认领的浮棺进行焚烧处理,并把骨灰贩卖到农村当做肥料来处理。因此,政府部门,特别是当时汉口特别市市长刘文岛,在民间也落得了许多骂名。就这样在骂声与铁腕之下,汉口第一公园的面积扩大至12.5公顷。部分竣工后,于1929年6月10日先期对外开放、
以国父为名
现在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广场上,耸立这一座孙中山与宋庆龄夫妇铜像。那是在2009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43周年的时候落成的。但提出在公园内建设孙中山像的计划,却是很早就有了的。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民国缔造者,各地纷纷掀起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热潮。这股热潮,也波及到公园的建设上面。各地纷纷兴建中山公园,不少地方,也把原有公园的名称,改成“中山公园”,汉口第一公园就是如此。
说起来,武汉应该是和孙中山先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城市之一。在这里,不仅打响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而且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也多次提及武汉。因此,在1929年10月10日,当时的双十节,正式对外开放的时候,汉口第一公园正式改名为“汉口中山公园”,并兴建了中山公园的大门,大门是根据英国皇宫巴肯汉姆来设计的,门两边的石墩子上,刻有“中山公园”四个篆体字。现在中山公园靠近湖北广播电台一侧的公园侧面,就是当年的大门,两边的石墩子遗迹仍在。
建设孙中山像的计划,也就是当时确定的。很多人都会疑惑,怎么这么早就提出要设立,为什么到前年的时候,才真正建起来呢?
其实,这座孙中山像一直都在,只不过换了个位置。这座孙中山像武汉人都非常熟悉,就是民权路、民族路、三民路路口的那一座,俗称“铜人像”。由于1931年大水,处在湖泽地带的中山公园全部被淹没,只好把这座由上海著名雕塑家江小鹣设计的铜像安放在当时的汉口模范区内。这一耽搁,便是76年。
这场大水,不仅耽误了建铜像的计划,同时也几乎毁坏了公园内一切建筑。1932年,仍由吴国柄主持整顿修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修复时新修了“日晷”。人们只知道北京故宫有日晷,中山公园建日晷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创举。这座日晷建成后,不仅起到了报时的作用,也为公园添了一处景点。但很可惜,现在未能保存下来。修复后的中山公园,范围较前扩大了一倍多。
沦陷屈辱与光荣受降
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把中山公园改造成了军营,这也是中山公园毁灭性的日子。公园假山挖掉修造成了汽车库。公园内所植的树也被栓上了军马,有的树还被砍去修筑防御工事之用。更为屈辱的是,日本人还在公园内设立纪念战死军人的祭场,到了祭奠的日子,会在那里杀害无辜平民用中国人的鲜血祭奠他们的亡灵。
中山公园,在这段极尽屈辱的日子走过了7年。直到1945年9月18日,国民政府第六战
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在汉口中山公园新建的受降堂,接受了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第六方面军指挥官司冈部直三郎等呈上的投降书,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是中山公园历史上最光辉的一幕,也是武汉人民薄海欢腾的一天。现在公园里的受降堂和受降纪念碑,仿佛诉说着那段洗刷屈辱的历史。
繁华地的检阅台
上世纪50年代,应该是武汉人最骄傲的时光。建大桥、建工厂,整个武汉都融入到意气风发的氛围中。而中山公园恰好是这些意气风发的见证者。那时候,随着武汉展览馆、武汉商场、武汉饭店、武汉剧院等一大批“武”字头地标建筑的兴建,曾经偏安于铁路外的循礼门至航空路一带,从湖塘荒野,平时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跃成为汉口最繁华之地。而当时高标准新建的解放大道,也被誉为武汉的长安街。
中山公园特殊的政治地位,也是在这个时候显现的。因为兴建武汉展览馆,为了与周边配套,政府就决定兴修中山公园大门。当时,因为“五一”和“十一”都有群众游行,所以,大门同时还肩负着检阅台的功能。每到有重要节庆日的时候,中山公园和武汉展览馆之间就会成为武汉的群众活动中心。尤其是每年的国庆游行,这里都会被装饰的无比隆重。当时省市领导和首长,工农兵和各行各业的群众,都会来这里共同庆祝。此外,伟人的追悼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所以这里俨然是武汉的天安门广场。
时髦的动物园
这一光荣的历史,与中山公园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吕学赶老人再清楚不过了。吕老从1965年开始就被分配到中山公园工作。其间,植过树,搞过公园的商业,也当过干部。现在虽然年近古稀之年,早已退休,
中山公园的门楼,成为解放大道上地标式的建筑。(来源于资料图片)
1927年,汉口市国民政府将西园收归国有并确定建为“汉口第一公园”。
40年代日本军用明信片上的中山公园,为现存中山公园最老彩照。
鲜花满园,不少学校都组队去参观。
但是,凭着对中山公园的这份感情,现在依然做着中山公园的园史研究工作。
说起中山公园的历史,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刚参加工作不久,中山公园上演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场景。“那时候是在人民剧场演的,一场可以坐6000人,但场场爆满,有些直接是团体包场。”说到这些,他难掩兴奋。吕老口中的人民剧场其实就在公园里,位于如今的大广场一带,是当时武汉市最大的露天剧场。
整个剧场呈古代的官帽形,舞台处有顶棚,高约30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就是放在现在,也非常的壮观。”那时的人民剧场,上演过京剧、汉剧、楚剧,就连国外的歌舞团也来这里表演过。“除了大风大雨,都会准时上演。很多人都在这里开了眼界。”吕老说,由于90年代后文艺发展不景气,很多剧目都没人看,1993年,人民剧场被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
据吕老回忆,当时的中山公园里面,还有一座动物园。而且是全湖北省唯一的一家动物园,所以很多来汉的外地人,都会来到这里看一看,并且回家再做一番炫耀。在中山公园看动物,也是当时一件时髦的事。
全民游乐场
经过了60、70年代大风大浪政治运动的洗礼,80、90年代的中山公园逐渐脱离出政治运动的中心。与50、6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群众游行深刻的记忆不同的是,对于“80”后的武汉人而言,中山公园便是他们从小玩到大的游乐场。
云霄飞车、疯狂老鼠、海盗船、碰碰车等等,大多数“80后”孩子都可以对这些娱乐设施如数家珍。每一声疯狂的尖叫和荡漾的笑声,都承载着太多童年的回忆。而随着2001年,中山公园改造后的免费开放,来中山公园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满当当的人挤得走也走不动。
如今再次走进这座公园,广场上的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不远处,传来票友们咿咿呀呀的胡琴声,而后面的游乐场,尖叫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不禁让人感慨,这座已经有101岁的公园依然年轻,依然散发着青春。
走出公园,门口的地铁工地依然忙碌。过不了多久,当象征着中山公园那段最辉煌时期的门楼树立起来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山公园一定更美。时光洗涤了旧年华,增长了一代人的皱纹,只有中山公园,未曾老去,永远年轻。
我们的最乐园
李婷
第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第一次同好朋友在过山车上放声尖叫,第一次珍贵的留影纪念,第一次同票友们唱戏,第一次晨练……在中山公园,有着太多美好第一次的回忆,小时候一定嚷着家长带去玩;长大了,家里一定保存一张印有“武汉中山公园摄影”字样的黑白照片;年老了,一定邀上三五好友早起打打太极、练练嗓子。中山公园,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乐园,搜罗园区,这些角落你还记得吗?
最亲民的姻缘角
喷泉广场北侧
“姻缘角”在喷泉广场北侧自发形成已有5、6年,每个双休日前来相亲的人,由最初的每天十几人,发展到了每天上百人,不过基本都是家长过来,替儿女们寻找合适的对象,看简历、抄电话号码,很少有年轻人。
最受欢迎游戏项目
摩天轮
追追赶赶、高高低低,甜蜜中不再畏高。建于1986年的摩天轮,早已经退役,25年来接客300万人次,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现在的摩天轮去年开始运转,高42米,有28个明黄色靓丽吊箱,吊箱上部设有天窗,可以看星星;下部有网孔透气,可以一家三口玩,也可以很浪漫地谈个恋爱。
溜冰场
双排鞋,地面还是木地板,有些地方使用久了,还打上了补丁。这样的溜冰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无比风靡,成为男生追女生、谈恋爱的不二选择。一直到现在,仍有喜欢怀旧的朋友,特意去追忆感受当年的纯真。
过山车
小时候,每次经过过山车下面,脚就挪不动了,迟迟不肯走,也不敢上去坐,只能在下面傻傻地望着,看着上面的人哭的哭、笑的笑。长大后,三五成群,在最高处尖叫,是一件极其痛快的事。
最经典留影景点
大门楼
堪称地标,外地来武汉的人,都要在这里来留个影,以表示“来此一游”。门楼庄严典雅,雄伟气派,以此为背景照相,无比骄傲。逢年过节,集体照、家庭合影都要在这里选景,在50、60年代,回家拿着这样的照片,可以四处向人炫耀,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音乐喷泉
后起之秀,冲天的水柱、四处溅起的水花、变幻的色彩……这壮观的场面不仅迎来大批市民的观赏,更是成为继大门楼之后,又一经典的拍照留影之地,尤其是老人家和小朋友,更喜欢以此为背景,“咔嚓一下”,喜笑颜开。
水泥大白象
小孩们总是爬在大象上,特别活泼,背景又是透明花房的圆顶,适合合影。每逢儿童节、周末,就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此留影,每大一岁照一张,眼看着大象越来越小,孩子越来越大,这才是成就感所在。
最具童年回忆的道具
单轨火车
长得像火车,其实是用于高架观赏的游艺机。很多人小时候都坐过,坐在上面,举目远眺,沿途可欣赏优美的园林景观和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让人留连忘返,一般都是家长带着小朋友坐居多。 碰碰船
一进被围蔽起来的公园大门,就可以看到雨亦奇亭,亭子里会有很多人唱戏、弹琴,在亭子下面,就可以看到很多五颜六色的橡胶底碰碰船,浮在水面,这就是小朋友最钟爱的碰碰船,也有小情侣会青睐。一边划着船,一边听着亭子里的“依依呀呀”,很惬意。
最原汁原味的角落
四顾轩
1934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为长方形石混结构,以花岗岩砌成。该建筑极尽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同时又与其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共组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老中山公园就有的区域,保存良好。
张公亭
1933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亭高19.6米,六层石混结构,具有以园形和穹顶为特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亭内设有张之洞生平业绩展览,为公园的重要人文景观,同时也是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纪念张之洞的建筑之一。
棋盘山
原名狮子山,建于1913年,1928年公园扩建时命名为棋盘山,是华中地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叠石假山。面积400平方米,棋盘山用太湖石和片黄石堆砌而成,周边有六条石阶小道蜿蜒而上,山上高低错落,几许山峰跌宕有致。是上个世纪20年代人工叠山的经典之作。
最佳春游地
草坪
每年的春游,不少老师都会带着学生在这里游玩,有的更是小学、中学,春游都是安排在公园。划船、唱歌、假山上捉迷藏,和小伙伴一起抓蝴蝶,放风筝,在草坪上踢毽子。一天的春游,可以激动上大半个月。 最具人气晨练点
胜利广场
以前是足球场,后来变为高尔夫球场,到1945年才恢复为高尔夫球场。建成胜利广场是用来缅怀历史,但地方开阔,深受“晨练一族”喜爱,跳舞的、踢毽子、打太极的……
最多票友聚集地
雨亦奇亭
相比这个文雅的名字,大家更愿意称其为“ 文化亭”,是公园内远近闻名的票友聚集点。每天清早开始,就有大批爱好者,背着胡琴、古筝、笛子等各种道具,摆好姿势,站定开腔。
最具教育意义建筑
受降堂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必游地,陈列受降堂场景实物及抗战史料,分为“抗日烽火”“江汉怒潮”“血染楚天”“受降纪实”四个展区,以300多幅珍贵的黑白大照片及文字资料重现历史。
原市长王守海来中山公园视察受降堂时指示一定要把武汉受降堂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王市长修复受降纪念碑的指示,现修复的受降纪念碑,高1.80米,宽0.6米,汉白玉石材,正面“受降纪念碑”及反面纪念碑碑文均系当年受降主官孙蔚如将军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