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楼”的塌掉


  孔尚任《桃花扇》中有一经典唱段,因将“兴亡看饱”而被后人反复咀嚼:“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见他樓塌了……”
  庙宇楼台,“高大上”之象征也。“曾睡风流觉”的“青苔碧瓦堆”,一日忽然土崩瓦解、香消玉殒,怎不令人唏嘘!古往今来,“高楼”人皆羡之,众皆攀附,须知高处不胜寒,“凤凰台”到头来“栖枭鸟”。
  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苏州城破之前,尚在连夜“起高楼”。后来,李鸿章得见“忠王府”,连连感叹:“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见之境也”。但是,“楼”起得越高塌得越快,奢华愈甚破败愈速。纵观太平天国的几大“天王”,哪个不是刚刚打倒帝王将相自己迫不及待登台,极尽奢靡之能事?结果呢,起事时摧枯拉朽,得势时迅即腐朽。
  对“楼塌”之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访苏归国途经松江省(1953年并入黑龙江省),被安排下榻哈尔滨颐园街的一栋高档别墅里。毛泽东当时就皱起了眉头,挥笔写下10个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20世纪90年代,福建厦门有一栋红得发紫的“红楼”,红顶、红瓦、红墙、红窗、红门、红灯笼、红地毯,楼主是远华走私案的头儿赖昌星。红楼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当时投资就达1.4亿,上下7层,真个是神仙住的“七宝楼台”。据说,赖昌星被查处后,“红楼”曾用作党员干部的教育警示基地,但因过于奢华和“暧昧”,不但没有起到劝诫作用,反而让一些人萌生“自叹弗如”的感慨,后来不得不停止接待游客参观。
  唐陆贽有云:“侈心一萌,邪道并进。”可见,“侈心”之害,与“中邪”无异。高楼望断,红尘万丈,能参透者寥寥无几。更可怕的是,有的明知高处不胜寒,却向“高楼”行,落得个楼塌人亡,抑或跳楼身亡的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曾语重心长地讲过柳宗元的《蝜蝂传》。蝜蝂小虫有两大特点:一是善负重,看到什么东西就往背上驮,“虽困剧不止”。人们见其可怜,替它拿掉一些,但走不了几步,碰到东西它又去驮;二是喜爬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而死”。这则古寓言,真是写尽世人“嗜取”之劣根。
  中学课本选录有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雷峰塔是被一块块的砖石给抽空的,而“楼”的塌掉恰恰相反,是被一块块多余的“砖石”给压垮的,正如小虫蝜蝂。春节前夕,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网信办原主任鲁炜被“双开”的消息公布。“野心膨胀,公器私用”“频繁出入私人会所,大搞特权”“十八大后不收敛、不知止”……看看这些 “极其严厉”的措辞,再回头看看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等,与蝜蝂寓言何其相似哉!
  高楼万丈,信仰为基。信仰的地基不牢靠,作风的柱子不结实,就会地动山摇。当年延安的最高建筑,莫过于宝塔山上那座宝塔了。然而,这个并不高的“高楼”,却成了千千万万热血之士心中的圣殿,不惜生命以仰望之,朝拜之。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战胜了国内外一切顽敌,筑得今日之广厦亿万间。
  现在,我们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政党,8900多万党员就好比8900多万块砖头,唯有靠共同的信仰信念牢牢粘合在一起,才能确保中国大厦永不坍塌,确保红色江山千秋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