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城市迷雾:模拟城市5和城市天际线

  热词:城市化   城市,象征着现代,也意味着发达。“十一五”末,我国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到47%,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   然而,当城市化进程全速前进、城市规模极度扩张后,随之而来的各种“城市病”,正一点点吞噬着它原有的面貌。户籍门槛、购房限制、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强制拆迁……种种发展困局阻碍着城市前进的脚步,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破解城市化困局已经迫在眉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该只是一句口号。
  
  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渴望有一份安定的生活,医疗、教育、保险,自己所享有的一切与别人毫无差别。而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很多外地人在一个城市里难以找到归属感。
  目前,城市化在我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50%,而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在2030年达到65%。
  2011年两会前夕,人民网发起的在线调查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在众多热门话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断攀升的城市化面前,城市户籍问题显然是摆在众多外地人面前最头痛的问题,也势必会成为两会期间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成渝模式
  我国城市人口的膨胀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我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当前,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为50个。
  城市人口的蔓延已经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困境,外地人的融入与本地人的认同,无时无刻不缠绕在外地人的心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一些在外工作的上班族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十一五”期间,雷声大雨点小的户籍改革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2010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终于见到一丝曙光,重庆、四川成都的户改为多年争执不下的户籍制度改革解开了序幕。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拉开大幕的时候,户籍问题已经是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2010年8月,重庆户改正式拉开序幕,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籍为突破口,力争在2020年将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而且,重庆市提出的户改目标,是要在2010-2011年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在2012-2020年,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
  如此宏大的工程,实施必然连带着众多因素,在住房、养老、教育等方面都会给重庆的城市发展带来巨大考验,重庆户改才刚刚拉开序幕,各方面都有待迎接考验,并且需要进一步完善。
  就在今年2月22日,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宣布,自4月1日起,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这是成都户籍改革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4月1日起,在社会保险方面,成都的城镇居民和非城镇居民已经没有区别。成都的户改之路正在慢慢进行,这项举措将使全成都的劳动者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农民工的身份将消失。
  去年11月16日,成都市在经过五个月的调研讨论之后,终于在户改之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这次户改被称为“最彻底的户改”,其目标就是将成都打造成一个“城乡居民可以自由迁徙,并享有平等的教育、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城市。2010年11月,成都宣布将施行在城乡全域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到2012年底前,建立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可以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
  说起成都户改,前期早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自2003年起,成都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战略,并且一直持续不断地向农村投入。根据数据显示,成都市从2003年到2009年累计投入达594.8亿元,这笔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而正是由于这些资金投入,使得当前成都户改的成本小了很多。
  城市中的户籍问题,无非就是没有户籍的人无法享受到跟持有户籍人相同的医疗、教育、社保等方方面面的相同待遇。成都、重庆推进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恰恰都是强调要让新进城的农民工和城里人享受相同的待遇,让融入到城市中的农民不会在这个环境中没有归属感。
  
  外地人与房子较劲
  新年伊始,就在成都、重庆进行户改之后,有关城市户籍的话题一再成为舆论焦点,但这一次不再是因为个别区域的户籍改革,而是外地人因为户籍原因,在城市生活中遭受限制。当人们看到一丝曙光的时候,迷雾,又再一次将这缕曙光遮挡。
  2月16日,京版“国八条”落地,北京市正式公布房地产调控细则,要求自政策发布之日起,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这个被称作“京十五条”的政策刚一落地,立刻引发关注,其中对非北京户籍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有网友惊呼,这简直就是要把外地人赶出北京。在此之前,北京市的汽车限购政策中,也明确规定外地人购车需要出示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证明。
  北京市出台的这一系列限购政策,对外地人的限制可谓是最严厉的,不过细细想来,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使得它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已经到达1972万,提前十年超过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要在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1800万的目标,在这1972万人中,流动人口占到760多万。
  有一种舆论认为,北京市的这项政策就是为了间接地驱赶外地人离京,在剑指高房价的同时,达到减少本地人口的目的。就在网民对这些限购政策争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网络笑话诙谐幽默地表达了外地人的无奈,网友们用“没有缴纳5年保险,摇不上号”来形容今冬北京迟迟不见的初雪。
  外地人在北京受歧视了吗?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微博上调侃说:“怪不得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中没有人口规划数,是准备用限购把限人口问题一并解决了吧?外地人中一大批是无社保和无连续纳税证明的中低收入者。有一批是企业纳税的股东们,还有一批给北京带来财富与消费税收的非工资性收入者。他们都被排除在外了。”
  北京户口历来是最值钱的,人们通常会询问来京工作的外地人,“单位给解决北京户口吗?”尽管有舆论认为,北京市的这一项限制措施不会持续太久,但这次针对户籍的限购措施出台于“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足以引发深刻的思考。
  
  风口浪尖上的户籍制度
  就在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表示,中央正在出台一个文件,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次在两会召开之前,温总理特地与网友在线交流,听取网民的的建议,并且特别强调解决农民工户口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势必会造成众多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太元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城市化发展,方向是没有错的,但其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全面反思。农民长期用高强度的密集型劳动来从事低附加值生产。从2003年期,政府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减免农民的负担,但这治标不治本。从2008年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趋于“治本”的政策出台了。”
  重庆市的户改可谓首开户改先河,但重庆所要面对的城市化问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王太元教授直言不讳地说:“重庆的城市化率很低,1000万农民进城不算什么。政府让重庆农民进城之后,不能将这1000万人口都变成社会保障的对象,至少600万人是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
  两会期间,有关城市化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注定会成为议题的主角,医疗、交通、住房等问题,都是城市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当户籍与医疗、住房等问题挂钩后,外地人的户籍俨然成为各种问题中最扣人心弦的话题。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律师王振宇,向国务院法制办快递审查建议书。他认为,北京新出台的购房购车规定涉及户籍歧视。王振宇认为,在整个户籍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出台这一做法,可能会引起外地仿效,希望公共政策不要以户籍作为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