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后带来的成本压力,将毫无悬念地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最终为电价上涨埋单的,仍然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每个人都逃不过。。 在各地依次闹出电荒之后,坊间传闻已久的电价上调终于成真。
5月31日的《京华时报》报道说,国家发改委决定自6月1日起,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钱,但居民用电不调价。
按照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的解释,这次电价上调的原因是“目前电价太低,高耗能行业死灰复燃,所以需要通过价格手段抑制不合理需求增长”,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电煤价格持续上涨,不少电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无钱买煤发电,所以造成给地屡屡出现电荒,所以适当上调电价,缓解电力企业的成本压力,也是为了“保障民生”。
争议仍在,但涨价已成定局,现在与“涨价合理性”同样应该重点关注的,是此次电价上调给民生带来的影响。按照发改委的说法,由于本次电价调整中居民用电不涨价,所以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间接影响也非常有限。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杰更是认为,此次调价对通胀没有明显影响,间接影响是大概会拉高CPI0.05个百分点。
居民用电不涨价,所以对CPI没有直接影响,表面上来说是成立的,但在间接影响这方面,我觉得却应该慎言“非常有限”,虽然刘树杰所长预计此次电价上涨只会拉高CPI0.05个百分点,但由于他本人隶属于主导涨价的发改委,在没有其他机构独立测算数据出来之前,刘树杰给出的数据是要存疑的。他会不会因为身份所限帮助发改委尽力减轻涨价带来的震荡呢?这并非毫无来由的揣测。
事实上,虽然此次居民用电没涨价,但谁都很清楚,工商业和农业用电涨价后带来的成本压力,将毫无悬念地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最终为电价上涨埋单的,仍然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每个人都逃不过。更何况,资源性产品涨价巨大的传导效应,我们已经在成品油涨价中屡次领教过了――最近菜价和日化用品大幅涨价,其根源就是上游的成品油涨价。事实上,早就有人提出过,有关部门与其控制终端产品的涨价,不如严格控制源头的资源性产品涨价,并且这样做也更合理――资源性产品的公益性原本就决定了其价格应该受到严格控制。
更让人担忧的是此次电价上涨形成的示范效应――电价因为亏损论上涨了,天然气呢?自来水呢?成品油呢?关于这些资源性产品,企业喊亏损的声音都快把我们的耳朵磨出老茧来了。电价一涨,难保其他资源性产品不会跟风要求涨价,到时候,每种资源性产品会不会都以“对CPI影响非常有限”来游说发改委?发改委能不能扛住,这些都是巨大的问号。
在电力企业运营成本不明的前提下涨价,本身已经没有足够说服力,“只会涨价”的质疑更让资源性产品的公益性大打折扣,如此背景下,还要故作轻松地说“涨价间接影响非常有限”,哪能让人感觉到这是在“保障民生”?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