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廊外交说起_走廊外交

  近日,中日关系因日方扣押中国渔船、触发有关钓鱼岛的主权纠纷而陷入紧张。为打破僵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曾努力游说中国,希望日本首相菅直人,能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上会谈,而日本民主党前代理干事长细野豪志更为此秘密访华。甚至有媒体报道,有日本官员提出“哪怕是站着说上几句也行,当然最希望能够坐下来会谈”。多名日本内阁官员也公开称期待恢复中日对话,修补受损的双边关系。
  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10月5日,因三大“偶然”因素,两国出现了一次戏剧性的“走廊外交”。这“三大偶然”分别是:一、会议散后,菅直人与温家宝在走廊“偶然相遇”;二、走廊里“偶然有两张椅子”;三、旁边又“偶然有一名翻译”。
  于是两人便如此这般,“偶然”进行了25分钟的“走廊交谈”。事后,新华社报道所用的字眼是“交谈”,而不是“会见”这类较为隆重、正式的字眼。
  因为日本的要求勉为其难促成的这次走廊外交,让我想起前外长唐家璇退休后所著《劲雨煦风》中的一章。他任外长期间发生了中美南海撞机、美军“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中俄黑瞎子岛问题谈判等11件外交大事,其中第一件大事正涉及中日关系。唐在书中指出战后中日关系的重建和发展有两大关键,若能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向前发展。这两大关键是:一、日方如何看待历史;二、日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不知经过这次纠纷后,中国是否会把领土纠纷作为第三大关键?)
  2005年3月,温家宝曾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就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出三大原则,分别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这里正道出了两国关系前述的两大障碍:一、日方如何看待历史,包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及教科书篡改侵华史实等问题;二、日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对台独的态度。当年5月胡锦涛与小泉在印尼雅加达会晤时,提出发展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时,再次重申这两大点。
  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也就是小泉担任日本首相的5年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关键障碍涉及第一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有趣的是,为了打破僵局,日方也曾多次提出希望与中方领导人见面。
  2001年8月13日,小泉首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为缓和两国关系,他曾多次写信向江泽民解释,并提出希望尽早访华,更承诺去卢沟桥抗战纪念馆悼念中国死难者,就侵华历史表示反省。于是中方同意他来华访问。
  2002年4月21日,小泉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方再度反应强烈。小泉原定同年9月进行的正式访问,立即遭中方搁置。日方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是否有回旋余地,都遭拒绝。但9月的亚欧首脑会议中,中国总理朱?基还是和小泉会晤了,没有完全关上大门。
  2003年1月,小泉第三次参拜。当年5月中国新一届国家主席胡锦涛答应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日本驻华使馆即提出,小泉希望到时与胡会晤,恳请中方考虑,获得回应。这是胡温新领导层上台后,第一次与日本最高领导层会面。同一年,吴邦国、温家宝,以至胡锦涛自己,都在不同外交场合,与小泉再次会晤。
  之后,2004年1月,小泉第4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外相町村信孝访华,再次向中国外长李肇星表示,小泉希望在4月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胡会晤。见还是不见,唐家璇形容,当时“颇费了一番思考和斟酌”。最后中方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小泉在历史、台湾、中日整体关系等问题上需作出积极的表态,获得日方同意。唐以“仁至义尽”来形容中方答应这次会晤,并形容会晤时“胡主席的表情始终非常严肃”。
  但结果是,雅加达会晤后,小泉还是进行了第5、第6次参拜,导致两国领导人的接触彻底中断。直到2006年小泉卸任,日本首相易人,两国领导人才重新开始互访。
  由此可知,两国关系陷入谷底时,似乎总是日方更紧张,要以见中国领导人打破僵局,小泉如是,菅直人也如是。
  经过2006年10月安倍访华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访日的“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康夫访华的“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的“暖春之旅”,两国关系终于回到了正常轨道。
  两年之后的今天,日本执政党由自民党变成了民主党,讽刺的是后者本来以亲华见称,被誉为民主党“三架马车”的鸠山由纪夫、小泽一郎和菅直人,都有深远的中国渊源。鸠山一贯主张不参拜靖国神社;小泽亲自率领过史上规模最大的日本议员访华团;至于现任首相菅直人,不但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公开承认日本侵华史实,更是日本政界罕见的公开反台独的政治家。
  是什么让民主党“变脸”?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鹰派领军人物、外务大臣前原诚司的影响;也有的说是安倍及福田政权对中国友好无助于民望,但当年小泉对中国强硬却支持度高企,于是菅直人在这次钓鱼岛事件中的强硬便有内政考虑,以挽救民望江河日下的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