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渐浓,但对于曾经风头一时无二的社交网站MySpace的员工来说,这个冬天还远没有结束――他们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 1月12日,刚刚上任的CEO迈克?琼斯就宣布裁员近五百人,幅度达到50%,同时还宣布,新闻集团正在考虑分拆或出售MySpace。就在同一天,其中国办事处也裁员三十多人,总裁魏来也在其列,公司只剩下十人左右。更糟糕的是,作为MySpace核心业务的MySpace音乐公司在美国访问量下降了47%,其总裁霍尔特据称也会在近期离职。
和MySpace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曾经的竞争对手Facebook总裁马克?扎克伯格被评为了2010《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而且,Facebook现在拥有接近六亿用户,刚刚获得了高盛5亿美元投资,市场估值超过五百亿美元。如果时光倒流,6年前,MySpace的创始人德沃夫和安德森一定不会相信,当年自己嫌7500万美元收购价太贵的Facebook,今天已经远远超过自己。毕竟,当年被新闻集团看好且收购的社交网络,可是MySpace。
2008年12月是个分水岭:Facebook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MySpace,此后,Facebook的曲线一路急速上扬,而MySpace则是平缓下跌。如今已是积重难返。
MySpace和Facebook的双重命运,其实早有迹象。在美国,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选择加入某个社交网站。选择MySpace曾是酷的象征,那里容许你自己设计页面,加入音乐,用五颜六色的装饰来宣扬自己的与众不同。但问题随之而来,年长一点的人不会喜欢这种风格,太轻浮了。相比之下,Facebook简洁的蓝白色更加清爽。而且,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被设计过度的MySpace主页载入时间太长,Facebook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打开。
在被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后,MySpace开始了堕落之路。首先,在并入一家上市商业公司后,盈利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MySpace开始引入大量粗糙的广告,而且这些广告也让他们的网站载入速度变得更慢。德沃夫曾无奈地说,“我们关注的是利润,而Facebook重视用户体验。”的确,扎克伯格即使在急需钱的创业初期,也坚定地拒绝了低质广告的进入,因为Facebook更关心的是提供给用户真正好用并且有价值的服务。在MySpace几经反复最终又选定以音乐娱乐为主打品牌,继续依靠广告来支撑自己的同时,Facebook已经稳步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台,通过应用和人际关系的拓展来挣取利润,与用户双赢。
两者的用户群体与扩张渠道也注定了今天的结局。被新闻集团收购后,主管MySpace的邓文迪选择了明星策略,让各界明星进驻MySpace。一开始,这可以吸引那些年纪不大又容易被偶像蛊惑的粉丝,但是,明星和粉丝的关系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交”,而更像一种追随与被追随的关系,他们之间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这张网随时可能会被戳破。与MySpace相比,Facebook可谓稳扎稳打,他们从校园起步,从哈佛扩展到常青藤联盟再到全世界,这里的友谊关系相对更真实、也更坚固。Facebook也有名人的页面,但大多数人来这里,都是为了和现实中的朋友沟通。得益于这种战略,他们的用户群体平均素质也要高于MySpace。而且,这种用户网络越来越多地和他们的职业网络重合起来,所能激发出的能量要远高于MySpace。
这也许是MySpace的最大失误,在定位上,它就已经输给了Facebook。当后期它开始示弱,转向成为提供音乐和娱乐文化的平台时,不管是战略上还是心理上,它就已经不再是Facebook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