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是一座丑陋的城市,一座肮脏的城市。气候令人厌恶,政治像是糊弄孩子,交通几近疯狂,竞争更是你死我活、残酷无情。但有一件关于它的好事――一旦你住进了纽约,一旦它成了你的家,那么所有的地方都会显得不够理想。
――约翰•斯塔贝克
美国作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说过:“无论在影响、地位还是追求方面,纽约本质上是全国性的。没有人会认为这地方属于某一个特别的州,它属于整个美国。”两百年后,这段话依然正确。对比中国,作为世界首都的纽约看起来已经像个老城,很多角落显得沧桑感十足,但这丝毫不能掩饰这座城市的野心与勃勃生机。
对于恐怖分子而言,纽约是最合适的攻击目标。没有哪个地方比“大苹果”更能代表美国。这里足够多元、丰富和躁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明信片。如果能够通过击垮纽约而让美国威风尽失,本•拉登的计划堪称完美。
只是他们忽视了这个城市的精神。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乔治•兰克维奇说,虽然自独立战争以来,纽约从未遭受过暴力袭击,但其存在的每一天,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市民之间有着永无休止的求胜之争。
这个城市里,那些刻薄的大街小巷已成了演出永恒挑战、人为拥塞、剧烈竞争和短暂胜利的大舞台。这座城市只吸引梦想者和投机者,而对目光短浅和对未来忧心忡忡的悲观主义者,则总是嗤之以鼻。
1972年,世贸中心落成时,纽约人对它冷嘲热讽――两座塔楼显然过于方正,在这座时髦的城市里显得格格不入。导游们甚至声称,站在世贸观光平台最大的好处是,再也看不到它了。
10年前,《欲望都市》第四季拍完还没播出,制作人发现了问题:根本无法将画面里的世贸中心抹去,它无处不在,很多剧情都要靠双子塔楼来帮助推进。
岁月流淌,世贸中心已经和自由女神、中央公园一起成为纽约的象征。如今,从哈德逊湾望过去,天际线变得低矮了很多,视觉上的“空洞”让回忆的痛苦更为持久。
不论是独立战争还是南北战争,这座城市都曾经犹豫过自己的阵营,那种桀骜不驯的劲头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世贸遗址上依然满是脚手架,围绕着重建,争吵仍然没有停息。但只有这样的争吵,才会让各方最后走到一起。
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在继续。华尔街依旧忙碌,麦迪逊大道依旧是广告业的圣地,人们还是会去格林威治村朝拜艺术家,新年夜还会去时代广场玩倒计时。
“9•11”纪念水池马上就要开放,设计者Michael Arad说:“纪念碑试图努力去展现理解、支持和对更美好明天的期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