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ss/dxss201619/dxss201619114-1-l.jpg
  摘 要: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21-02
  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教与学的灵魂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通常经过培养可以让正常人具备的。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创造出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打破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这是在班集体中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例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并且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分析。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上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16、8厘米和10、8、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厘米、8厘米、6厘米和10、16、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不能首尾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或首尾相接但不是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2、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创新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排除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素材,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3、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乐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颖,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创新。本人教授“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