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带来巨大的发展活力,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分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千百年来处于停滞状态的农民生存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变化增加了就业的流动性。加上多年积累起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这就使人们感到,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也比过去突出和复杂。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深远意义,在于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所提的世纪性问题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直接动因,是化解新阶段的社会矛盾;
其深远意义,在于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所提的世纪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延伸,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如果说,“什么是社会主义”说的是目标,“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说的是途径,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途径。这有两层意思:作为目标来说,我们要建设的是富裕的社会主义,同时也是和谐的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和谐也不是社会主义。作为途径来说,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不可缺少和不能动摇的基础,同时要通过社会和谐来建设社会主义;
不发展经济建不成社会主义,没有社会和谐也建不成社会主义。通常说的“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关系中的“稳定”,往往是作为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条件,而社会和谐更具有目的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社会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要兼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利益。社会矛盾是长期存在的,重要的是通过化解矛盾而推动社会进步,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矛盾演变为对抗性矛盾。这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避免社会大变革所常有的那种剧烈震荡的重要原因。
使各阶层人民的实际利益随着改革和发展的进展而增加
化解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使各阶层人民的实际利益都能够随着改革和发展的进展而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扩大对于改革和发展的共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当务之急是“雪中送炭”,帮助城乡贫困人口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使之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要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几亿农民,特别是失去土地而生计又没有完全落实的农民;
人数在1亿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的作为工人阶级尚不稳定部分的农民工;
下岗失业工人;
新的社会阶层;
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劳资关系,等等。要把解决民生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解决民生问题要循序渐进。要慎许诺,重落实
解决民生问题要循序渐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都深得人心。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解决民生问题,但目前国家经济实力和政府能够集中的资源毕竟有限,只能提出能够解决的任务。要慎许诺,重落实。不轻易许诺,但一诺千金,决不失信于民。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要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坚持可持续的原则,防止“福利陷阱”,以保护经济发展活力。
要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可否提这么几条原则:第一,要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保障平等竞争环境,以及社会所有成员的基本生活,解决社会领域的公平问题;
第二,要合理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分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的责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第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有差别,但制度建设应追求统一,以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许多社会问题,需要从个案处理转向制度性解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农民上访40%是由土地征用引发的,26%是由承包地流转引发的,两者合计占农民上访总数的66%;
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占73.7%,其中征地占48.1%,承包地流转占25.6%,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征地问题更突出。土地使用制度关系几亿农民生计,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有长远打算。例如,随着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和寿命延长,“老年”的界定是否需要有所改变?在老龄化阶段如何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需要在适当时候延长退休年龄?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富裕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邓小平晚年说过:“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以后财富怎样分配,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邓小平年谱》,第1364页)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发展起来以后的社会问题,以及继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像抓经济发展那样来解决社会问题,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