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PK”引发的思考


  最近网上特别流行一段话: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届学生的智商都呈现同比上涨的趋势,但是却普遍的越来越缺少上进心和奋斗力。任由老师古今中外名人事迹说破了嘴皮子。学生依旧不愿奋发向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目标。究其原因,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既有积极与消极的矛盾,自立与依赖的矛盾,也有勤奋与懒惰的矛盾。所以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就是我首先完成的教育任务。其中“擂台PK”就是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方式之一。
  我现在执教的班级是我从三年级接手的,学生总体倾向于活泼、多动、聪明但是马虎类型。从三年级接班开始,他们的马虎就始终是他们学习上的绊脚石。几年来,我一直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激励他们,但是一直收效了了。直到五年级的时候。某天,我班的两个“调皮大王”之一——房明琦,早晨到了学校之后,不停的在玩儿,就是不写黑板上留的早自习作业。我灵机一动,大声说:“房明琦,今天你就和肖海铭(另一个‘调皮大王’)比赛,看谁写的快!”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竟然用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对待起了那天的早自习作业,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另一个“调皮大王”也是出了奇的又快又准。没想到,我一次无心的安排,却让这两个平时不相上下的孩子有了竞争意识。以此为契机,我在全班推广了“擂台PK”比赛。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和自己成绩,能力,水平不相上下的“对手”。班内的每项活动,每次的小测试……都和对手进行“PK”,胜利的人从“对手”那里得到一张卡片。每周班内进行一次总结,赢的同学被评为当周“擂主”,名字被贴在班里的“PK”擂台上。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过去自己总被父母和老师拿来和班内最优秀的同学比较,压力很大,感觉自己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人家。现在,有了和自己水平相差无几的同学做“对手”每次考试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取不出错!
  随着擂台赛在班内的推广,我在教学中处处、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精神。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这个小案例,我分析总结如下。
  我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选择竞争目标
  1.以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优秀学生为竞争目标
  班级不少学生身上凝聚着许多闪光点,有的刻苦好学,有的助人为乐,有的意志坚强、有的严守纪律、有的……这些学生自然成了他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况且,目标就在眼前,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受其熏陶、感染激发学生直追猛赶。
  2.以自我为竞争目标
  小学生人人都想当一个好孩子,引导学生以旧的自我为竞争目标,实际上是让小学生自己剖析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地和旧的自我挑战。战胜自己的缺点,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学生在次次的超越中,逐渐完善自己、改造自己。
  二、充分为学生创造竞争机会
  1.让竞争意识在课堂中萌发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度过。让竞争走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我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讲授新课、复习巩固等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创设竞争机会。学生在一个个比赛中培养了竞争意识,提高了能力。
  2.让竞争在课外一系列活动中开花
  教室内、操场上都可见同学们唇枪舌战,你争我抢的热烈场面。拔河比赛,学生们群情激昂,书法比赛令人大开眼界。“校园文明小天使”比赛,大家你帮我学,互敬互爱,关怀备至。总之,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随时随地都可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才能乐于和别人竞争,勇于和别人竞争。在工作中,我处处注意培养学生向强者挑战的勇气。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只要有自信心,有勇气,一定能战胜强者。让学生懂得和强者挑战,即使输了也光荣。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诱导,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干什么,他们都觉得自己行。
  2.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
  (1)言传身教做学生的知心人。一次,我和我班的小棋王比赛。教师和学生比赛,谁胜谁负自然特别引人注目。几十双眼睛盯着棋盘。结果呢,我是一败涂地,“老师输了”同学们的目光都落在我的身上,“我输了,给我一星期的时间,我想我一定会赶上你的”。安详的神情,轻松的语言,自然给学生启迪:应该有勇气,应该把失败作为前进的动力。当我和学生竞争取得胜利时,我也注意自己态度的谦虚,分析自己的不足。我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欢乐,和学生一起承受失败的考验。这样通过长时间的诱导,学生走出了误区,不会为胜利而骄傲自满,停止不前,也不會为失败而烦恼。
  (2)典型模范激发学生的斗志。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和伟人对待成功与失败的伟大事迹,如爱迪生失败了两万五千次,对发明蓄电池的兴趣还是那么专一;小说家约翰克里西收到了743封退稿信,但对学习的兴趣有增无减;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当他50岁时,已经发表了48篇科学论文,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或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地发现研究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许多多伟人的感人事迹鼓舞了学生,对学生形成“胜不骄,败不馁”良好心理素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总之,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发,培养了学生开拓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活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解恒(1982.11—),女,辽宁省营口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工作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