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摘要:《霍比特人》是英国作家托尔金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表达的人文精神和复杂、多变、奇幻的剧情使其成为一部经典小说,也因此快速得到了传播。基于此,本文分别就《霍比特人》在中国译介的基本条件、市场概况、翻译风格等展开分析,并就文化交流、商业发展、读者数目等一系列推动译介工作开展的因素和翻译强调通俗化、忠于原著思想和重视语义表达等翻译风格进行讨论,以期為后续外文译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霍比特人》;文化交流;奇幻文化;语义表达
  比较文学中的译介是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1xanslation studies),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着眼于外文翻译、翻译文学。我国现代译介学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速度较快,得益于市场化的商业环境,译介工作和商业活动往往能够同步开展。就《霍比特人》的译介而言,整体工作是在内在、外在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逐步进行的,从译介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具备一定的分析价值。
  一、《霍比特人》在中国译介的基本条件
  (一)文化交流的进展
  《霍比特人》成书于1937年,当时我国对外交流受到政治环境影响(抗日战争),因此读者并不了解这一作品,到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环境趋于稳定,各类外文作品开始进入我国,《霍比特人》、《精灵宝钻》等小说也作为奇幻文化的代表之一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中,快速得到读者的肯定。到20世纪后期,美国好莱坞影视基地在高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筹备进行《魔戒》(也称《指环王》)的拍摄,该作品成为一剂助推剂,快速加深了我国读者对奇幻文化的兴趣,也使《霍比特人》的译介得到快速推动。
  (二)逐步推进的奇幻文化
  西方奇幻文化与我国奇幻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奇幻小说往往以“不了了之”作为结局,或者带有针砭时弊的特色。《霍比特人》则强调人文精神,这意味着我国文化和《霍比特人》存在兼容上的难度。随着《精灵宝钻》以及《魔戒》三部曲的问世,我国读者、观众渐渐熟悉了西方奇幻文化,并对其中的英雄主义、人文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其他作品的译介提供了支持(《魔戒》三部曲是《霍比特人》的续作,但在被拍摄为电影后得到了广泛认同,因此该作品的影响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大于《霍比特人》的)。
  二、《霍比特人》在中国译介的市场概况
  (一)日益增加的读者数目
  我国读者接受奇幻文化的速度较快,这是由于我国文化本身内容丰富,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奇幻文化进入我国之初,翻译、出版等各行业就快速发现了该类作品的价值,并应用不同媒体进行了立体推广,导致我国奇幻作品的读者数目快速增加。2014年,我国北京某高校曾进行过一组调查,研究人员选取了北京各地14所学校,随机寻找451名学生,询问学生对于奇幻文化的看法、了解程度,结果上看,超过80%(372人)的学生听说过《霍比特人》,另有47%(253人)的学生观看、阅读过《霍比特人》三部曲中的至少一部。与此相对,2002年该校的调查中,仅有50%左右的受访对象表示了解《魔戒》,仅有15%左右的受访对象观看、阅读过《魔戒》三部曲中的至少一部。该数据表明,奇幻文化在我国的读者数目增长速度较快,这是译介工作开展的核心支持之一(本节数据来源:北京青年周刊2016)。
  (二)现代商业发展的推动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商业化进程也较为理想。大量“舶来品”进人我国,其中包括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我国社会经历了多个世纪的混乱和文化闭塞后,依然展现出了极大的文化兼容力,进入我国的外文作品快速打开市场,这使翻译、出版以及其他行业敏锐发现了来自奇幻文化的商机,并开展了对应工作。如河北某出版社2000年出版《霍比特人》、《精灵宝钻》、《魔戒》等奇幻小说共及7万册,到2010年,达到14万册,2014年《霍比特人》三部曲上映后,出版量激增至31万册,如此大的发行量也体现了现代商业发展对译介工作的突出价值。
  此外,我国商业环境多年来的持续发展也为译介工作提供了良性土壤。在《霍比特人》进人我国前,商业化的奇幻电影已经通过各类渠道或多或少的进入了市场,最初的《霍比特人》动画电影上映于1977年,相关宣传海报和片段曾以不同途径进入过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文化市场,激发了我国民众对奇幻电影的热忱,商业化前景理想,有力推动了后续译介工作。
  三、《霍比特人》在中国译介的翻译风格
  (一)忠于原著思想
  《霍比特人》译介工作对翻译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翻译风格,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意味着表达方式的不同,《霍比特人》诞生在英国,英国保守文化在语言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即“话中话”特色。进行翻译工作时,也要求透彻理解作品的原著思想,给予精准的表达。如《霍比特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五军之战》,索林与12矮人据守在艾鲁博废墟,面临精灵和长湖镇人类的围困拒绝交出财宝,坚定的说:“so come.”(那就来吧),这句话表达的是索林守卫财宝的决心,虽然翻译上没有添加其他元素,但一语中的、简单明了的突出了原著思想,属于较为成功的翻译。
  (二)强调翻译的通俗化
  通俗化翻译是《霍比特人》译介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正如上文所说,文化差异导致文字表达的不同,也会造成读者阅读的困难,很多西方谚语、格言与其表面文字存在差别,如果不给于通俗化的翻译,读者阅读过程中也会出现困难。如甘道夫劝说比尔博参加冒险时的一段话“Theworldisnotinyourbooks andmaps.It"s outthere.”(真正的世界不在你的书里和地图上,而是在外面),该句表达的是甘道夫的鼓励,在翻译时,直接采取字面直译的方式,既精准表述了原文,也从引申的角度使其显得通俗易懂,更有利于读者理解文字。
  (三)重视语义表达
  语义表达在外人翻译工作中非常重要,很多俚语、俗语不能完全按照纸面文字进行直译,需要翻译人员理解作品、语言,应用更直接、更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霍比特人》三部曲中,这类翻译方式也是其风格特点之一。如比尔博对冒险失去信心时,尝试返回,甘道夫给予的语言激励:“but home is now behind you,the world is ahead.”(现在你的家在前方),该句原意说“但现在家在身后,世界在前方”,如果给予直译略显哕嗦,翻译为“现在你的家在前方”,更有力、简洁的表明了甘道夫想表达的意意思,翻译和阅读的效果都能更突出。又比如比尔博和史麦革对话时的短句“Lost”,原意为史麦革输掉了游戏,应翻译为“失败者”,为满足后续剧情(丢失魔戒),简单翻译为“丢了”显然更加妥当。
  四、总结
  通过对《霍比特人》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该作品的译介成功和其读者群的形成、读者对奇幻文学的认知和接受、译者的努力等方面息息相关。《霍比特人》的译介是一个过程,其基础是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奇幻文化的逐步推进,同时日益增加的读者数目以及良好的现代商业环境也使译介工作的土壤渐渐成熟,翻译风格上,译介工作基本做到了忠于原著思想,也强调翻译的通俗化,重视语义表达而非咬文嚼字。各种不同的因素在译介工作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霍比特人》在中国的译介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