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木兰诗篇》第三场木兰人物情感变化分析
【摘 要】歌剧《木兰诗篇》节选于《木兰辞》中众所周知的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这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女英雄主义故事,传达给人更多的是英雄的一面,而歌剧《木兰诗篇》在此基础上做了二度创作,更多地体现出一个平凡女孩的悲欢离合、儿女情长。在平凡中表现出的一种博大的情怀和现代社会人民爱好世界和平的愿望。本文主要讨论歌剧《木兰诗篇》的第三场之木兰的情感分析。
【关键词】木兰;刘爽;欢喜;忧伤;离别
中图分类号:J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5-0034-01
歌剧《木兰诗篇》第三场主要描写战争凯旋后木兰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对于爱情的向往,作品中她与刘爽的这段感情体现出作者创作的设计感:由于木兰女扮男裝,使她对刘爽大哥的感情因有所顾忌而无法表达,此段中作者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设计,展现了一个灵动的木兰。在诙谐有趣的画面中,木兰用巧妙的一计,试探刘爽对自己的感情,而憨厚的刘爽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木兰的心迹,体现出无私的动人真情。这样的设计本源于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但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演员进行细致地领会与琢磨,并用肢体与表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升华人物之间的情感,使人物更加灵动并富有个性,也使作品更加丰满和生动。
凯旋归来后,受伤的木兰第一次亮相便是一段独唱《木兰花》,而这段独唱歌词的内容,也给了我们暗示。大家心目中铮铮铁骨的男儿,竟是不为人知的女儿身,她内心的一些苦闷与忧愁又有谁人知?这段独唱还体现了木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国家甘于奉献与牺牲的女英雄形象。以下就着重分析这一场木兰的情绪变化。笔者将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对刘爽的感情:自我矛盾——内心的欢喜与忧愁
战争胜利后,作品更多地关注了木兰女性化的一面。女儿身的她,内心充满愁闷,她对爱情的向往,却只有月亮知道。剧中将月亮拟人化,也更让我们感受到木兰那无人诉说的情感。当她看到镜子时,表现出女人的天性,这也是作者设计的巧妙之处,丰富了木兰的形象,也使观众看到木兰柔情的一面。而这时刘爽的突然闯进,使她有些慌乱:她害怕刘爽发现她的真实身份。也正是她的慌乱反应,让刘爽感到疑惑。刘爽为她的一点变化而不知所措,更为她战中受伤而担心不已。刘爽表露出的真挚感情,使木兰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刘爽对自己的炽热真情,愁的是她无法告诉刘爽实情,更无法表露自己对刘爽的感情。无疑,此时的木兰充满了复杂和矛盾。当她经过内心的挣扎后,终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这是情感变化与过渡的一个重要接口。这一变化过程,具体而言是层层递进、极其丰富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
二、木兰对刘爽从“戏谑”到“认真”的情绪转化
当木兰被内心的纠结苦苦困扰时,灵机一动想到用另一种方式去试探刘爽的心迹。木兰以兄弟之情调侃刘爽,而刘爽的反应,正是木兰情绪实现一次次转化的重要因素。战后离散本是常事,在这里被木兰作为试探刘爽的引子。然而憨厚的刘爽并不知其中真意,因此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木兰期望的反应。木兰对此又急又气,只好说如果自己是个女人。刘爽这时果然被吓了一跳,随即又觉得不可能,这也在木兰的意料之中,这时的木兰露出一点得意,于是趁机间接地表达了对刘爽的情谊。而刘爽对木兰的玩笑表现出的些许不屑,让木兰着急万分。一直把木兰当小兄弟的刘爽更是云里雾里,看到生气又认真的木兰,便顺着她:假如木兰真的是女人,刘爽会娶她为妻。刘爽在表达的过程中,也带着对木兰的“调侃”,而此时的木兰内心既憧憬向往又害羞腼腆,只好以假生气回应。沉浸美好的想象后又面临日益逼近的离别,使得分离的伤感更加浓郁,这是木兰又一个情绪的转变。
三、即将离别的忧伤与对感情的坚定并存
木兰情绪的转变,将情绪推向了高潮,女扮男装的木兰,依然有女人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一面。当她想到战后离别,他们不仅天各一方,而且身份更会天差地别时,更加心乱如麻,她的刘爽大哥会不会忘了她,此次的离别会不会就是永别?而刘爽对木兰所表露出的真诚,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刘爽的感情。面对离别的两个人,彼此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而这种人间最珍贵的情感,易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永恒追求,由此将此剧推入又一个高潮。
剧中木兰的情感与心理变化非常丰富,木兰女扮男装的形象与她身份的不断切换:在外人面前她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但究竟因是女儿身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女性的一面。所以人物不断地进行性别切换,需要演员仔细琢磨研究。而形象如此丰满的人物,其中诸多细节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与发掘。人终归生活在真实的环境里才能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