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背景、过程、影响等基本史实,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方式、影响等基本史实。
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掌握其提出的过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发展的业绩,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正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3.认识到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四、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归纳概括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分析法 五、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 六、 教学课时
1 课时(45 分钟)
七、 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由于历史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性和帮助学生构建思想、完善人格的职责,这就赋予历史教学体现以思想感悟为主体的教学“主题”或教学“立意”的使命。所以,在历史课堂中确立教学立意有着重要意义。
“新路”一词是教材中提到的,所以我在研读教材后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立意——” “大国新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开头的导课《厉害了 我的国》,纪念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开辟了一条大国新路,到本课结构:寻路(改什么)——筑路(怎么改)——达路(改啥样),再到后来的小结:模仿苏联的路(计划经济体制)——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后升华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新年贺词结课,点明:不惧风雨,不畏险阻。使本课的教学立意贯穿始终,并且润物细无声地直达学生心灵。
(一)
导入新课(4 4 分钟)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视频,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看我们中国这几十年有怎样的发
展。
我们国家走过了 1978,走过了改革开放 40 年,走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开辟了一条 大国新路。选择这条新路源于咱们上节课学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咱们今天就先学改革,当年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又是如何走上改革之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 【设计意图】:以剪辑视频《厉害了我的国》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把握时代特征,创设历史情境,且一开始就抛出“大国新路”这一教学立意。
(二)
讲授新课(2 32 分钟)
本课共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按照寻路(改什么?即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筑路(怎么改?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达路(改成什么样子?即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方便学生掌握。
1. 目标导学一:寻路 ——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改什么?)
(1 1 )含义
我们自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是有优越性的,但是因为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所以这种优越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中变和不变的分别是什么?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变:生产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改革的含义)从
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改革的 含义,寻路——改什么),因为理论性强,所以通过读材料让学生层层深入,归纳总结,论从史出。
3. 目标导学二:筑路 ——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 1 )农村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 探究 原因
请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指出改革的必要性,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材料 1:吹哨集合,等齐下地, 干活一窝蜂,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劳动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普遍“磨洋工”,(人民公社)社员干活毫无积极性。
——林志友《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比较研究》 【材料解读】:“吹哨集合,等齐下地”说明是集体劳动;“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说明平均分配;后面更是直接指出问题。
平均分配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这不只是农村存在的问题,城市企业也是同样的。
材料 2:1978 年,全国还有 2 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 3: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 年 12 月)
【设计意图】挖掘事件内在联系,帮学生还原鲜活的历史,通过材料,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情境,理解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要改革,吃饱肚子,从而理解改革的原因。
②过程 A.安徽凤阳尝试
改革必须先从农村开始。但是究竟怎么改?即改革的措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摸索出了一个办法。(展示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名村民的“生死状”图片及内容)
通过分析协议书内容,让学生思考农民有哪些责任和利益?从而体会到改革的结果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做法取得了成功。
材料 1:“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 18 岁。”
【解读材料】: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方法:分田到户 材料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979 年,粮食产量增长 6 倍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并感受到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所冒的风险及取得的成效,体会改革的艰辛与成绩。
B.归纳总结农村改革过程 数轴形式展现农村改革过程:尝试:1978 年小岗村的生产责任制→发展:1983 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核心内容)→深化:乡镇企业的发展(eg.美的等企业)
材料 1:这 6 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 21 年增长的粮食……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邓小平时代》 【数轴解读】:A.从字面意思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再给出精准 定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B.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C.提出美的、格兰仕是之前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成的。
并带领学生思考农村改革不变的土地公有制,变的是生产方式(集体生产变为集体与家庭统分结合)和分配方式(平均主义变为按劳分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过渡 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了城市。1984 年,邓小平在会见科尔时说过: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 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改革的过程:从农村到城市,体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
过渡使这两个知识点有机结合。
②改革措施及原因 材料 1: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要买风扇、鼓风机降温,要经过 1 11 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 2:(1984 年担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时)欢迎我的是 3 53 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 CEO)
学生解读材料中企业存在的问题,填写表格,对应解决方案。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中心环节 所有制结构 单一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增强企业活力 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职权划分 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讨论完成表格,让学生意识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国有企业的弊端,解决这些弊端就是城市改革的措施,明白其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
③城市体制改革的结果 数据还原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它是全球第一白色家电品牌。介绍还有很多企业也是从1984 年城市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并且腾飞的,如:万科,联想等等。
图片展示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发展历程:
1984 年的青岛电冰箱厂——亏损 147 万
1991 年组建海尔集团 ——1992 年利润 8 亿元
现在的海尔集团
—— 2018 年营业额 2661 亿元
可以看出城市体制改革颇具成效。
改革的结果:A.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B.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平均分配的弊病;C.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D.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设计意图】数据对比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明白城市体制改革的作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 目标导学 3 :
达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
通过解读漫画,帮助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改啥样? 答:从计划经济体制改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提出、确立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含义: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 年市场变为决定性作用 提出: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国家计划 市场机制 调节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法律手段
调节方式 国家直接调控企业 国家调控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所有制结构 结构单一 结构多元 利益分配 平均主义 注重效率 D. 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设计意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漫画解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即点明课题了,又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的目标。
(三)
课堂小结(9 9 分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是我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1978年,我国首先在农村开始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 年,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模仿苏联的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 40 年来,摸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的是一条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制度自信就是说我们坚定所选择的道路,坚持所创立的制度,自信地认为我们必然因此不断发展前进。有了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我们最终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最后用习总书记的新年贺词结束咱们今天这堂课,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
【设计意图】从学习苏联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升华到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使本课教学立意贯穿始终,且自然流畅,不生硬。中国的改革始终在路上,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结课,厚重而具有时代感。
1. 知识结构图
含义:不变+变+目的+实质
背景:农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
内容
农村
阶段
尝试:1978 年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1983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化:乡镇企业发展
意义
A.激发劳动热情,生产力的大解放 B.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经
C.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开辟新路 济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体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改革在农村成功;城市企业缺乏活力
制
开展: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
改
内容
所有制:单一公有制→公有主体,多种所有制 革
分配方式:平均→按劳分配主题,多种分配
职权划分:生产经营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影响:
企业自主;克服平均分配; 调动积极性;经济大发展
结果:
计划经济体制
含义:市场+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调配起基础性作用
阶段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1993 年确定 基础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3 年决定性
作用:
2. 趁热打铁
巩固练习
(1)1990 年桓台县 2.6 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 1020 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亩总产量超过 1000 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答案】B (2)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