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党章党规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学习安排,结合个人实际, 我就对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情况作一交流发言。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遵循。通过再一次逐字逐句学习党章,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
一是重温了初心使命。党章规定: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每名党员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通过这次的学习,从心底再一次唤醒了入党的初心,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强化了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时刻警醒自己坚守和履行入党时对党的庄严承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不移的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
二是看到了差距不足。党章是党员行为规范的总要求。在 99 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党不断赋予党章新内容,明确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为锤炼共产党员的党性树立了根本遵循。对照这些要求,逐项检视自身,感到自己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履行党员义务、树牢宗旨意识等方面
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必须坚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深挖根源,全面整改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功夫,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是指明了努力方向。党章是党员的信仰之源和精神之基。回归党章,从党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补充精神养料,是党员永葆政治本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党章为行为基准,从党章出发,始终坚持党的纲领、坚定理想信念,以党章为镜,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自觉为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努力奋斗。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经验,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内容、主要任务、重要举措作出系统部署,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遵循,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强大武器。通过学习,我有四点体会:
一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始终以党中央的旗帜立场、决策部署、担当精神为标杆,提高政治站位、查找政治偏差,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
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提高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宗旨决定了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是共产党人的灵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任务是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要把铸就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三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党内政治生活要有原则性。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自我净化,靠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前些年,造成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首要原因也是丧失了忠诚与担当,批评和自我批评刀枪入库。有了矛盾和问题就要摆到桌面上,要以对同志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开展真诚的思想交流和交锋,而且不能积攒到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要随时随地开展,见人见事见思想,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四是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警觉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内政治生活最为重要的遵循,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政治警觉,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把准政治方向,对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坚决抵制、勇于斗争,切实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无往而不胜的重要基石。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纪律观念、规矩意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需要日积月累的终生努力。通过逐条逐段的学习《条例》,重温了党的各项纪律规矩,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每一名党员必须坚守的“底线”。我们要牢固树起党纪党规就是带电高压线的纪律意识,使党的规章制度成为心中的“规尺”、“诫律”,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是进一步增强了 严以律己的行动自觉。明规矩是守规矩是前提,守规矩是明规矩的目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条例》,始终守住纪律底线,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到知大小、知进退、知荣辱、知是非,用纪律和规矩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党规党纪,主动接受上级监督、同级监督、民主监督,切实发挥“头雁”效应。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管党治党的责任和决心。作为机关党委书记,通过对《条令》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必须把强化党的纪律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真正把担子担起来。要进一步加强纪律教育,让全办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
要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加强日常监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早教育、早提醒,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
机关文字工作,以起草领导讲话稿居多,这也是直接服务领导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稿起草者常为此点灯熬油、大费苦心,有时甚至茶饭不思,身心饱受煎熬。如果我们静下心、跳出来审视就不难发现,领导讲话稿在绝对的变化中蕴含着相对的不变。把握领导讲话稿的“变”与“不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稿写作。
一、内容常变,主导思想不变 我们说领导讲话要能指导和推动工作落实,而工作本身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进展和成效,所以每一篇讲话的具体内容也要随之变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不管讲话内容如何变化、领导认知怎样发展,讲话的主导思想、基本立场和核心观点必须体现一惯性。
具体来说,有三点需要我们把握: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三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形式常变,基本章法不变 领导讲话稿作为一种常见的事务公文,不像法定公文那样有明确规范的格式要求,再加上主题、听众、场合、时间、种类、素材、领导风格等各种因素变化,最终呈现出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讲话稿虽无“定体”,但须有“大体”。
这里的“大体”,主要指一些基本的章法。
从逻辑顺序看,各种形式的领导讲话稿,都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展开,“是什么”阐释概念,“为什么”说明依据和重要性,“怎么办”明确举措和要求。有些简短讲话,领导同志一上来直接提要求、讲“怎么办”,但仍然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为话语前提,只不过因为之前已经很明确,所以没必要再讲。
从框架结构看,各种形式的领导讲话稿,一般可归结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以及“平铺式”“层进式”等,而且可以相互嵌套使用。具体因领导同志风格习惯而异,有的领导习惯严密逻辑,一层套一层,一直分到三、四级标题;有的领导习惯平铺直叙,一字排开讲七、八条,都是可以的。
从总体脉络看,各种形式的领导讲话稿,无非要按照“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形势、部署工作”“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做好保障”“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思路举措”等大致脉络来进行,以把问题分析清楚、把思路梳理清楚、把任务交代清楚为要。
三、问题常变,解题思维不变 每一篇领导讲话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都不同,即使是需要持续解决的复杂问题,在每一次讲话中分析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但无论问题怎么变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有章可循的,方法论的要求从来都是一致的。
常见的有这样几种思维,需要文稿起草者全面掌握、学
好用好:
一是辩证的思维。善于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看待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来研究问题,善于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的关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
二是历史的思维。从历史的视角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所处的阶段和现状,把握前进的方向和趋势,指导当下和未来的工作。只有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不忘初心、保持定力,才能抓住机遇、强化担当,在历史进程中创造新的历史。
三是法治的思维。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必须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行必依法。要自觉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和法治轨道,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确保不偏离法治轨道、不突破法律边界、不逃避法律责任。
四、表述常变,文风要求不变 不同类型的讲话,有不同的语言表述,比如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宜庄重严谨,座谈会上的讲话宜亲和贴切,开幕词、欢迎词等礼仪类讲话宜热情洋溢,等等。但是从总体来看,各种类型的讲话稿对于“短实新”的文风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要在“短”上下功夫。言不在多,要言不烦。后人常引用鲁迅先生那句“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的经典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今
年以来,各地在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过程中,再次提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的要求,强调领导讲话稿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坚决摒弃不得要领的冗词赘语和于工作毫无益处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对于这些要求,文稿起草者都要认真把握。
要在“实”上下功夫。“五讲五不讲”的重要要求挺好,即“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对此,文稿起草者必须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做实。
要在“新”上下功夫。实践中,同一工作内容常开会、常讲话的情况是很多的,这就要求多变换讲话的角度、维度和向度,注意从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深度挖掘,努力讲出新意,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人民日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讲话岂可“到此一游”》的文章,批评有的领导同志讲话习惯于套用“万能句式”,既无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又无推进工作的真招实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实践中,“变”与“不变”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把握好“变”,能使讲话稿出新;把握好“不变”,能让讲话稿守正。善于从永恒的“变”中把握“不变”的规律性的东西,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一条重要方法论,需要我们每一位文稿起草者身体力行、勉力而为。
由于领导讲话的场合、对象、内容、作用、风格不同,加上领导讲话稿又是高度自由的文体,因而它没有固定不变
的格式。如何设计结构、安排层次,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根据需要和领导的个性风格而定。下面介绍一些比较常见、通用的框架格式,可供较少接触这种文体的机关干部参考。
领导讲话稿通常有总标题、副标题。其中总标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样式:
一种是,体现讲话场合及讲话内容的叙事性标题。也叫简式标题。主要用于小型会议、一般性工作会议或公务活动,如《×××同志在县以上单位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写明讲话人在什么会议(场合)讲话便可。有时候标题内不写讲话人的姓名,而放在标题下居中的位置。总标题下方,一般还应标明讲话的日期,用括号括起。
一种是,体现会议主题及讲话内容的观点性标题。也叫双标题。主要用于庄重场合或大型会议、大型活动。这类标题有的还在后面加设副标题,说明什么场合、什么人的讲话,如《沿着新时代道路奋力前进,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第××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即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主标题常常明确提示讲话主题,概括讲话内容,有时就从讲话中摘出一句关键词。
还一种是,套用相应规范的特定标题。也叫固定标题。即会议(活动)+××词(讲话)。如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以及开、闭幕词,法院工作报告、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从中央到地方,沿用几十年不变,成为一种法定标题。
讲话稿开头,是讲话思路的起点,不但使听众了解讲话者的意图,而且提领整个讲话,起着定调的作用。好的开头,像歌唱家唱出的第一个音符一样,至关重要。可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把听众吸引住。要尽可能用简洁、概括、形象、生动的语言,达到“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的功效。以下十二种开头比较常用:
(一)开门见山式。一开头就直叙本题,切入正文。即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讲话内容,让听众一下子抓住讲话主题。这种开头庄重、简洁,对控制会场的气氛有较强的作用。
(二)概括说明式。即把要讲的内容用几句话概述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和要点,以引起听众的注意。这是上下都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三)开篇点题式。即对要讲的问题,表明讲话人的态度,然后顺着把下面讲的主要内容点出来。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讲话中开头:“今天我想讲一点关于我们的党的作风的问题。” (四)设问启发式。开头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听众的兴趣。这种设问式的开头,不仅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突出了讲话的主旨。
(五)阐明政策式。在开篇就简明扼要地阐明大政方针和相关决策部署,然后再联系实际,叙述自己要讲的内容。
(六)介绍背景式。开头将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一下,帮助听众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对讲话主旨的理解。当然这种背景材料必须是多数听众不了解的新情况。如众所周
知的斯大林 1941 年 7 月 31 日的《广播演说》,以重大事件(德军向莫斯科大举进攻)为开头,让听众在震惊之余,进一步倾听有关情况及对策。
(七)曲转入题式。开头先讲几句“题外”的话,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话锋一转,进入正题。
(八)提出任务式。开篇就把面临的任务提出来,然后再就如何完成好任务,列出有关问题,分别叙述清楚。
(九)介绍评价式。一些纪念性等集会上的讲话,一开始对所纪念的人物、事件做出介绍,同时作出评价,然后交代讲话的目的。
(十)名言警句式。引用一段名言、警句、典故、谚语、诗歌或讲一段故事等作为开头,引人入胜。
(十一)祝贺慰问式。一些表彰大会、纪念大会以及一些节日祝词、代表大会的祝贺等,开头一般都是对有关人、事表示祝贺或慰问。
(十二)分析形势式。以分析当前某方面的形势,指出召开会议(举行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为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