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初中生感恩篇一: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理论篇
感恩的内涵与由来
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从狭义来讲, 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但是从广义来讲, 感恩应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给予我们的一切恩惠和方便表示由衷的认可和真诚的回报。而在传统文化中呢,也记载着不计其数的感恩故事,从最早期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这样的记载,对于古人而言,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比如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君子也。”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此小人也。”所以我觉得在新时代,我们呢,对于感恩,依然是我们应该继承并超越的一种优秀文化,感恩应该被继续发扬光大。
感恩节源自美国,据说,感恩节的设立,最早是用来感谢北美印地安人的。感恩,在西方应该算是有比较长的历史了。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 “感恩”的解释:“对别人所施的恩惠表示感激。”人们是因为得到他人的帮助受了恩惠而由衷表示感激,是出自对人类共通的一种本性的感激之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一种自发行动。它既是一个系列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行为过程,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绝
非“感恩戴德”的臣民心理,因为从人格上来说,感恩者和被感恩者 是平等的,只不过
出于各种原因前者产生某种匮缺需要后者援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天生就是和贪婪,吝啬,冷漠对立。感恩教育 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由此可见感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观点,建议中国设立自己的感恩节。的确,我们身边的有些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局势,“感恩教育”应势而生。具体通俗一点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感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 一种道德教育,和一种以人性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尼采曾经说过,感恩是一个人灵魂上的健康,一个人只有灵魂健康了,他才能够生活得快乐自在。所以我们生活当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一些人,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所抱怨,那么他们不快乐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不会去感恩生命的难能可贵,不会去感恩这个世界的美好,相反的,你有一颗感恩之心,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你会去坦然接受一切你无法逆转的事情,所以从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上来讲呢,感恩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许算是一个尝试,也使人们对年轻一代“多点人情味”有了些许希望。这不仅仅要求社会的警惕,也警告包括教育者、父母们在内的一群人,别再对孩子们的道德滑坡
视而不见,因为孩子们关系到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初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漠视生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们应该对生命感到敬畏和感激,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最起码的感恩。
当今的中学生,他们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困惑,整天抱怨“活着有什么意思”;在当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下,中学生的目标和理想就是中考和高考,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无法正确看待生命的五彩缤纷和多姿多彩,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看不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所在,因而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经常沉溺于网络、暴力游戏等,更有甚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逃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自杀。
2.迷失自我
我们常听到中学生说“不长大该多好啊,长大太无聊太可怕了”,这是他们的心声。他们可能因为缺乏信仰而担忧前途的渺茫,他们可能因为受现实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而机械地追求成人化、世俗化的“理想”,他们可能迷失在网络和暴力游戏的虚幻世界里。缺乏足够生命关怀的他们正在忘却追求人生的远大理想,正在忘记建筑神圣的精神家园,迷失在自我价值的泥潭中。
3.冷漠恩人
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每个人都与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反之,一个缺乏感恩的社会必然是冷漠的、相互猜忌的、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尊重他们,报答他们,但是当前的部分中学生不懂得感恩,冷漠恩人,甚至是恩将仇报。
对父母:大多数中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部分中学生是家里的“太上皇”,稍不顺心就与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得关心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追风,挑吃拣穿,相互攀比,不懂得体贴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
对老师:一些学生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把美好的师生感情变成了简单的“商品关系”,认为老师付出劳动是应该的,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所以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认为老师的提问和改错惩罚都是故意刁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行径;部分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就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更是无视老师的存在;不少学生把取得成绩全部归结为自己的努力,稍一退步就是老师的责任,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师的工作。
对同学朋友: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更多时候表现为自私自利,自
我中心,好的经验和参考资料不能与同学分享;只重索取,不求贡献,在需要朋友的时候一个样子,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是;物化朋友之间的友谊,认为什么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购买和衡量的;锱铢必较,不能宽容别人,甚至想找机会报复。
感恩的意义 感恩的意义:
一、感恩使人知足。俗语说,知足常乐。老子说,知足者富。知恩,感恩,谢恩,才会懂得知足。
二、感恩使人与环境融洽和谐。感人之恩,必不与人争。感人之恩,必与人为善。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他的生活环境必定是完美的,使他幸福平安的。否则的话,一个人一生不会有安生的日子过。
三、感恩使人成长。感恩是一种学习态度。从别人所做的“一切”(注意是一切,绝不只是某些或某一部分)当中去体验和学习做人之道,处事之道,从而不断地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完美。俗话说,没有最美,只有更美。人生的使命,就是使自己不断变得更完美。
四、感恩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贡献,他使被感恩的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共同营造出一个完美的现实。 由上可知,感恩最大的受益人首先是感恩者自己。被感恩的人也受益,前提是自己先受益。如果感恩者并不觉得受益,他人的受益也只是表面现象,很可能会是明益暗害。
从长远来讲呢,感恩也是一个国家的需要,一个民族的需要,北宋的范仲淹就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曾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精忠报国的岳飞,可以看到振兴中华的孙中山,看
教育初中生感恩篇二:做一个感恩的中学生
做一个感恩的中学生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感恩的中学生。
感恩,是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我们用最初的本能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
感恩,是我们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我们用日积月累的知识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
感恩,是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所有,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生活感激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
我们要会感恩,感恩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珍贵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十几年,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酸,含辛茹苦,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对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为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顿饭,倒一杯水,洗一次脚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是我们对父母感恩的表现,父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快乐。
老师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二父母,为了我们早日成才,为了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的鬓角又多了许多银丝,额头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对老师,我们要有一颗尊敬的心。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我们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是对老师最真诚的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向父母感恩,要
向老师感恩,也要向那些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感恩。
我们要感恩于山川,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们要感恩于河流,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我们要感恩于草木,才会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毅。
我们做一个中学生,就要学会感恩,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那私这世界将是多么美丽的人间啊!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10-12-29 ·访问人数:88
教育初中生感恩篇三:中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浅析
中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浅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优越的生活和地位使他们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而很少关心别人。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尊重每一份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笔者在一所普通中学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专题问卷调查,重点针对中学生对感恩教育的意识与行动,内因与外因,家庭与学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在对该校187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感恩教育”中,主观意识和实际行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感恩意识淡漠,缺乏实际行动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出什么是“感恩”吗?你认为感恩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只有12%的学生能准确的回答,“感恩就是尊重与关爱,感恩就是要学会感恩祖国,感恩家乡,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而77%的学生则回答的很模糊,不能准确说出,对感恩一无所知的学生,竟占到了11%。可见,一些学生对感恩缺乏明确的认识,感恩意识较为淡漠,缺乏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二、感恩信念不强,从众心理普遍
当我们问到“看爱国题材电影时,你的状态是什么?”40%的学生回答“受别人干扰,无法投入观看”,60%的同学回答,自己表现出认真观看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说风凉话。当问及“面对班级的集体荣誉你的态度是什么?”有36%的学生选择了“发自内心的特别高兴”,有54%的学生选择“想高兴又不好意思表现,怕让人笑话”,还有1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跟我无关”。初中生正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对“感恩教育”构成了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中学生德育的一个瓶颈。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缺乏正确引导,感恩方式单一
当我们问及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感恩行为时,“是否经常为自己的父母揉揉肩,陪他们聊聊天?”有47%的学生回答“偶尔有”,有27%的学生选择“一周至少一次”,竟有26%的同学选择了“一次也没有”。很多孩子还选择了”很少做家务”或“基本上不做家务”。
当孩子真的想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事情的时候,往往被自己的父母所阻止。原因有以下种种。或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是担心贻误孩子的学习。殊不知,亲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好的教育。做家务、孝顺父母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遗憾的是,工作繁忙的父母不仅很少和孩子谈心,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家长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家长与教师谈论的话题也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在其他方面,涉及的就很少,学校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教学工作而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