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阅读答案:知识经济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兴起背后的基本论点是:在过去五年间,曾经存在着集中的市场激励的奇特结合,导致了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并已开始孕育经济组织和政府按未来将要据以行使其职能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高技术和高技能服务以及由它们创造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里的突然和不断加速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对自19世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某些更为深远和出乎意料的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反映了这一显著的转变。自60年代起,服务价格以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在这些服务业中,63%被认为属于高技能服务类型。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现在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最近由麦肯锡公司完成的一项研究推断,到下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属于“脑力”工作。

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也不只限于服务部门。知识工作兴起的程度甚至在日益缩小的制造业和物品生产部门也是显著的。这些部门在最兴旺的1950年至1980年间,大多数需要的只是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技能(“做”和“移”)。这些技能很容易获得,并可无尽重复。但是今天的现代企业由知识劳动者统治着,甚至在装配线上也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人。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以知识为基础的转变的第二个重要指标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随着过去五年里计算技术的重点从做帐转向高速通讯、收敛式发展,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在其中,不但全球市场,而且目前全球劳动力的蓄积库也开始出现。在许多情况下,电子公司的全球化已经产生。例如,超过100家的美国公司,将它们软件的“代码切片”外送往印度,在那里由熟练的项目员完成工作,并在一夜之间用电子手段传回美国。事实上,估计超过400万“事实上的外国人”属于直接受雇于美国的劳动力。这些美国劳动力居住在国界之外,不用付税,只通过电子通讯网联系。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展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在其中,跨越边界的运作日益伸展到由买主、资源外输代理人和全球分发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摘自Dale Neef《知识经济》1998)

1.下列对“知识经济”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经济”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勃兴于20世纪90年代。

B.“知识经济”也可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C.“知识经济”在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就是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是农业社会,20世纪是工业社会,21世纪是知识社会。

B.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主要是因为服务价格以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C.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数从事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劳动(“做”和“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则大多数要从事“脑力”劳动(“想”)。

D.知识经济时代的跨国公司可以将产品分发到国外,由国外的工人加工,然后再用电子手段传回,这样就不必缴纳税款。

3.下列各项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在生产与服务部门高技术与高技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

B.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无法生存。

C.计算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D.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无国界”组织。

参考答案:

1.D(知识经济不等于“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只是以其为基础。A见第二段第一行与第一段第一行。B见首句。C见第一段末句。)

2.C(A项错误在于19世纪即“转变为工业社会”,21世纪是否能进入知识经济还未知。B项服务业对GNP的贡献与服务业价格的增长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D项只适用于电子公司,将“代码切片”发到国外再用电子手段传回,并不适用于其它公司。)

3.B(第三段“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只说“增长”问题,没说“生存”问题。A第一句需概括二三两段信息,第二句见第四段1行。C见第四段“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D见第五段“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展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