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野下成人教育大学英语学习观的建构


  摘要:现象学哲学理论颇具方法论的意味,它使社会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在19 世纪实证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发生了重要转向。成人教育研究不可忽视这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思想,成教生英语学习观对其学习行为的性质、质量和效果,对教师教学成效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现象学的方法论运用于成教生大学英语学习观的建构,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成教生大学英语学习观,将对提高成教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象学;成教生;大学英语;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152—02
  
  一、现象学理论
  
  (一)现象学定义
  现象学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作为方法的现象学,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 [1]。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它的起源被认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后来,德国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也使用了现象学一词。在他们之后,德国哲学家H·洛采等也使用过现象学一词。现象学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浩大、复杂的哲学思潮,则是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开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法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法国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之后,现象学又传入英、美、日、加、印度、苏联和东欧等国家。至此,现象学成为一股国际性的哲学思潮。“现象”一词来自希腊的 phaenesthai,意指闪耀、显现自己、显示出来等。在现象学理论中,其“现象”与一般意义“现象”含义不一,它指的不是有空间外延的物理现象,而是外界活动或客观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物。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to the things themselves),其含义就在于“让事物本身显示自己”。现象学哲学理论颇具方法论的意味,它使社会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在19 世纪实证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发生了重要转向。
  (二)现象学主要方法
  1.“悬置”。“悬置”是现象学的基本方法。离开“悬置”,根本无法进入现象学的研究领域。通过“悬置”将一切预设和假设都“存而不论”,也就是现象学方法上的“中止判断”。这些正体现了现象学所标榜的“无立场性”、“无倾向性”和“无前提性原则”。“悬置”是现象学迈向认识事物新的意义跨出的第一步。它的实施能使研究者以事物显现的那样看待事物,回到事物本身,免受偏见和前见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整合了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等多种研究法的精华,在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 [2]。
  2.还原、建构、解构。(1)还原。还原是现象学研究的重要步骤。还原的基本含义是把人们带回到体验世界的意义和存在的起源之处。用胡塞尔的话来说,就是“回到事物本身”。(2)建构。存在并不像存在者那样可以通达,我们并不简单地碰见它,存在必定总在一种自由筹划中被带入目光,就像我们将会显示的那样。这一对预先所与的存在者(向着其存在以及其存在之结构)的筹划,我们称之现象学建构 [3]。(3)解构。所谓解构,即被传承的、必然首先得到应用的概念的批判性拆除(一直拆除到这些概念所由出的源泉)便必然属于对存在及其结构的概念性阐释,亦即属于对存在的还原性建构,只有通过解构,存在论才能在现象学上充分保证存在论诸概念的纯正性 [3]。
  (三)“生活世界”理论
  胡塞尔秉持“回到事情本身”的基本原则和态度,于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认为自然科学遗忘了生活世界,也就遗忘了“一切意义的基础”。有不少学者对胡塞尔这一术语进行了阐释。罗伯·索科罗斯基(Robert Sokolowski ) 就曾经以空间测量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世界的含义。他举出了一个有关空间测量活动的四个层次的例子,这四个层次如下:第一,起先我们以手的长度或步伐的宽度来做为测量的起始单位;第二,之后我们以木头等坚硬的物体来取代原先的测量方式,借以避免因每个人身体尺寸的差异而造成不确定性;在第三个层次,这一个坚硬的物体被“公尺”或“码”等概念取代;而到了第四个层次,我们不再使用外在的工具或单位来测量客体,而改用客体内部的相关性来表示(如长是宽的两倍)等等。索科罗斯基指出,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我们使用手、步伐或木头等工具时,我们还存在于生活世界之中;而在第四个层次,当我们只是使用客体内部的各种关系来进行测量时,它们就己经不属于生活世界的层次,而是属于严谨形式的世界了。第三个层次则处于第一、第二与第四层次之间,作为严谨形式世界得由生活世界而来的过渡与转换 [4]。可见,胡塞尔所指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奠基性的、前给予的世界,是前科学的、前理论的、前概念的,并且是直观的。
  
  二、现象学视角下的成教生大学英语学习观
  
  在教育研究界,带有现象学理念的教育研究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就盛行于欧美教育思想领域。现象学教育学( 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更是被欧美、韩国甚至我国当代教育研究界所关注。同样,成人教育研究也不可忽视这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思想,通过对现象学主要特征以及主要方法的概述,笔者发现现象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对成教生大学英语学习观的建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作用。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基本态度和“生活世界”的理论启示我们,在成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应体察成人的生存境遇,直面成人学习与教育最源初的真实生活,洞察成人生活世界中丰富的学习与教育体验。了解成人生活世界———他们的劳动生活世界、职业生活世界、家庭生活世界、社会生活世界、情感生活世界、心灵生活世界、闲暇生活世界等等,选择最为实际与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构建正确的成教生大学英语学习观,对其自身学习行为的性质、质量和效果,对教师教学成效都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内容的取舍
  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成教生会遇见繁杂的学习内容:语音、语法、词汇、听说、写作、阅读、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等。成教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拥有价值的知识,这涉及到一个学习内容的取舍问题。现象学研究的实践表明,如果研究者给予研究对象选择他们自身生活体验的例子越自由,研究者获得的资料就越丰富。这指导成教生在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内容的取舍时尽可能选择与自身生活体验相符合相一致的内容,这样可以从有限的学习内容中发现丰富的知识经验。如从事理科工作的成教生除了学好英语词汇及语法之外,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强化非常必要,能够阅读英文原文资料而不等靠译文的出版,可以使他们更快了解到西方的最新研究动态,不落人后,推动自身发展的与时俱进。而从事涉外事务的成教生除了需要拥有很好的听说技能之外,对西方国家文化知识的重视,会帮助他们在涉外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可能引起的种种问题。
  (二)学习方法的选择
  学习方法在成教生英语学习观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而不良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学习事倍功半。必须学会运用还原的方法把一切先前的偏见、假设和条件都去除,从而看到那些被忽略的、隐秘的却是最原本的、作为依据和意义来源的东西,进而获悉对自身英语学习来说最原本的东西,并基于成人生活世界中学习的“事情本身”而最终获得一种创新。现象学的精神就是敢于面对事实进行创新的精神,必须一丝不苟地取用看所教会我们的东西,但取用不是真正的目的,有创新才是目的。其核心就是:一切从头开始,以往一切规则无效,这个“头”就是事实。因此,成教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时应该格外慎重,要紧密结合自身内部情况与外部情况的事实。现象学还原、建构、解构的研究方法对来自社会不同领域成教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