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


  [摘要]后现代主义向人们提供新的教育研究思路和视角,它挑战二元对立,提倡思维的多元;批判理性,鼓励人文的关怀;解构元话语,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教育研究方法应转向方法和思维的多元,研究的人文关怀和话语的创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60-0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nt)是一种影响深刻的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它产生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波及到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并在二战以后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后现代哲学继承了结构主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从存在主义吸收了“绝对自由”的价值观,从解释学继承了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和排拒普遍科学方法的态度,从现象学获得了对常识、理论和传统的存疑态度以及分析意识现象的方法。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后现代主义可以是一种观点,即是一种理解人类目前生存状况的方式;二是认为后现代主义也可以是一个新的纪元,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反对现代哲学的二元论和还原论;否定机械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论;以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对机械论和还原论进行质疑,其思维的非中心性、多元性、异质性、开放性、宽容性、无限性与现代思维的中心性、本质性、整体性、同一性针锋相对,给人文科学的研究提出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方向。后现代主义对于教育的冲击主要在教育目的、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与教育制度的批判等,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
  一、挑战二元对立理论,提倡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
  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受“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任何研究都希望得到完全统一的结论,例如,教育的价值选择在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之间摇摆,师生关系到底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人们总试图从“多”中求“一”,从“异”中求“同”,从“表象”中探究“本质”。这种单向的、整体的、同一的思维方式必然会造成人们只重整体不重部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及只重中心不重边缘,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被忽视,研究走向僵化、封闭和脱离现实。因此,二元对立将会严重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导致教育研究缺乏多样性与丰富性。
  教育理论的很多方面都受到这种“解构”哲学的冲击和“破坏”,导致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教育研究方法受到否定、怀疑和挑战。例如,在课程论方面,美国学者Patrick Slattery于1995年出版《后现代时期课程的发展》对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泰勒原理提出了挑战。他的思想不仅是否定“元叙事”还是否定“二元论”的,他认为“二元思维方式在后现代课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方‘阴’‘阳’对立的思维方式必须重新予以调整,从而产生一种对整体多方面的、互补的认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二元思维方式的调整是人们认清纷繁复杂的课程论的前提,否则很难认识事物的整体性,势必会产生偏见与对立。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研究中,要重视研究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强调研究成果的多维性和动态性,应该允许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研究结果的多样化,不去追求完全的一致。教育研究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一切规则、标准、方案,向僵化凝固、缺乏想象力的理性主义教育研究方法告别,促进教育研究生机勃勃的自由发展。“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普遍主义,才有可能把握我们现在和过去一直生活于其间的丰富的社会现实。”
  二、批判理性至上,提倡教育研究的人文关怀
  理性主义是支撑现代教育的思想支柱,它认为人有一个普遍的本质,因而主张用统一的手段达到一个统一的目标。理性主义的假定是: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本质、科学的基础,理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标准。长期以来,现代主义就是凭借着理性的特权,使自己充当将人类从无知之中解放出来的先知角色。理性主义的弊端是将理性当作人的本质后,就把人片面化、对象化、固定化了,教育领域的理性主义在现代达到了顶峰。现代社会强调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使教育陷入“非人性化”的境地。而后现代主义却认为将一种理性绝对化是错误的,“现代主义对理性与集体、制度与秩序的强调,目的是将个人塑造成现代工程的零部件,忽视了人的个性、导致人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疏远、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理性至上和理性权威,认为理性的绝对权威是不合法的,本质中包含着病态、暴力和极权主义。理性主义思想家的错误在于把理性的方法夸大成唯一的、无限的方法,而实际上理性的方法是有限的、现成的。若只以理性的、单一的、整合的思维方法来面对教育科学丰富复杂的客观世界是难以应对的,是无法把握事物的全貌的。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所经历的体验,以便人类在放弃了完全依靠理性的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寻找到新的更为合理的解决方式。
  在以往的教育研究中,我们基本采用理性主义的思维方法,把人作为一个无人性的存在来研究,忽略人的非理性因素,如:情感、价值、信仰等;而且研究人的知、情、意时也是将它们完全割裂开。这样的教育研究缺乏人文基础、人文关怀和人文意义,脱离生活的实际,纯粹追求知识的获得,这样的研究又能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教育研究必须走向真实的生活,观察与领悟现实教育世界的问题,通过考察、思索、研究,真正实现对复杂的教育现象的整体关照。
  三、解构权威话语,提倡教育研究使用崭新话语
  “本质”、“过程”、“原则”是我们谈论教学论时常用的话语,这套凯洛夫教学论的话语框架已经成为教学论的习惯用语甚至是权威话语。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等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体现。权威话语尽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却左右了研究者的话语,僵化了思维,迫使研究者顺应约定俗成的话语去说话,显现出话语的贫困而导致理论的贫困。“元叙事”以真理的名义去讲话,使真理的话语变成“元话语”。元话语在话语中处于中心的地位享有特权并压迫其他弱势话语。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对于我们改进教育研究方法大有益处。因此,尽管后现代主义有它的缺陷,我们也应该积极吸取它合理的一面,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