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构建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学习方式,适用于课堂学习、小组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合作学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在大学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在小组构建、内容选择、评价考核、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关键词】大学课堂 合作学习 构建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同伴互评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DIA16034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24-02
  一、合作学习的概况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已成为当代教学主流的理论之一。由于国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成功,我国国内大学课堂也纷纷加入合作学习的潮流之中。但两者的效果有明显差距。其中,有些高校会采取STAD(student-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强调小组奖励,所有人成功机会均等,组内合作而组间竞爭,但实现STAD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构建合理的小组结构和活动方案(朱婉珍,李未才,2009);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大学课堂都是大班授课,合作学习往往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合作学习效果不佳的最重要原因是学习小组的构建和管理不完善,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戴国,2015)。所以,在追求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构建和组织管理合作学习小组仍是目前合作学习领域的难点。
  二、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
  1.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上课的学习模式。首先,要全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例如,老师应准确了解学生的人数,学生中男女比例,男女生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合作学习分组的前提条件。其次,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结合学生性格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按照每组4-6人的模式进行分组,最好在以小班授课的班级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模式。由于一些大学课程要求小组课下做一些课题研究和案例分析,在征求过大多数同学意见和通过一系列调查之后,最终以交流方便为分组的方式,即一个宿舍的同学为一组。最后,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各方面表现,进一步对小组成员角色定位。为了能够使小组内成员得到平等的表现机会,小组成员角色可在每次作业或考试之后进行更换,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增强小组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点。经调查发现,小组人数在4-6人可以使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尤其可以帮助不擅长表达或者思维欠佳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锻炼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可应用于小组的课堂学习、课下作业、课后考试等方面。在大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小组的课堂互动学习,课下共同完成作业,期中期末答辩考试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其中,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可表现为小组合作讨论课上老师讲到的案例、作业成果的展示等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以及合作的力量。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充实活跃,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能动性。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体系包含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同伴互评是指班级内各小组互相进行匿名评价,并且由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评价标准。例如,在期末课程论文撰写和发言环节,各小组会进行交叉互评。首先,在课程论文撰写方面,各小组依据内容结构、文字要求、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标准互相进行打分。其次,在课程论文发言环节,各小组大致从课件内容和发言人的表达两方面相互进行打分。这种评价体系不仅让学生自身明白论文和答辩的标准,也可让他们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其次,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贡献系数来评价,贡献系数是由学生课上课下表现、作业成果展示和答辩过程综合决定的。因此,学生也更乐意接受这种多重评价标准,从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综合学习的能力。所以,这一评价体系能够最大范围地呈现老师和学生公平、公正、公开的打分标准。
  4.发挥教师的调节作用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这并不说明教师毫无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是起到调节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某一任务的合作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矛盾较大、性格冲突、无法沟通和解等现象。教师此时就应发挥自己调控者的角色来帮助他们解决矛盾,进而使各小组继续完成学习任务。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监督者的身份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准确掌握上课的节奏,帮助同学们合理地学习。所以教师的角色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构建。不论何种课堂,构建的标准都应根据班级内成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分组标准和模式。同时,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它成为主流的原因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这一点也与教学目标完全契合,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国内大学课堂现状的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婉珍,李未才.大学数学STAD的小组构建与活动方案设计[J]. 浙江科技学院学,2009(4).
  [2]戴国.高师院校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及成员角色定位分析[J]. 高校期刊,2015(18).
  [3]常久城.“二合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
  [4]彭杜宏.大学生团队学习取向调查研究[J].心理学进展,2016(3).
  [5]神惠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与学习评价[J]. 中国大学教学,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