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学困生的基础
笔者认为,一个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取决于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取决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所谓“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称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的学生。他们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厌学,有较严重的压抑和挫折感。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伴的尊重,常常采用调皮捣蛋的方式唤起周围人的“关注”,然而他们常常被老师和同伴漠视,因而屡教不改、破罐子破摔……如何帮助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使其健康成长,是所有为人师者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在工作中的点滴做法。
一、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由于学困生的思想行为复杂多样,因此班主任在调查了解时应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了解学困生,尤其要重点了解掌握这样几方面情况:1、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如:与其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和事;生活习惯;和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等。2、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或特长;喜欢看哪类书刊;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自卑心理强不强;逆反心理如何;性格特征等。班主任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困生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然后寻求对策。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老师是尊重他的,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制定对策,走进心灵
1.尊重选择,个性发展。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本能需要,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尊重。所以,我牢固树立“一个也不能少,人人都有提高”的观念,尊重我班所有的学生,尊重其人格及个性差异。接受尊重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其亮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尊重、引导和激励他们去争取成功。我班甲同学从小生活在福利院,缺少家庭的关爱,学习基础很差,成绩不理想。可是,他对体育却情有独钟。他想去参加体育队,但必须经过班主任的同意,他因为成绩差,怕我不同意,就一直不敢和我说。得知这件事后,我主动找到他,告诉他我尊重他的选择,并希望他能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出成绩。听了我的话,他简直欣喜若狂,向我承诺一定好好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果然提高得很快,在区运动会上取得了好名次。我就继续鼓励他,希望他把对体育的那种执着精神同样用在学习上,激起他学习的欲望。但因为基础太差,成绩还是不理想,我就主动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为他补习。他的学习在不断进步,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最终升入了理想的学校。正是我尊重了他的选择,使他学习生活中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2.尊重人格,找回自信。学困生在班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说他们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了其人格和自尊心。于是他们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平等、公正,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只有他们自己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才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3.尊重家长,争取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却严重忽视家庭教育,完全忘记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我班乙学生,有一段时间上课总是睡觉。通过观察、询问,我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包工头,根本不懂得教育子女,在他的思想里只要孩子犯错就是一顿毒打,从不愿与老师交流。十多年来,孩子已经被打皮了,只是表面怕他,其实心里不服……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又开始做父亲的工作。我想要改变他的教育态度,必须先尊重他的想法。我主动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孩子的情况。他也道出了他的难处:孩子的母亲因为要动手术回老家了,家里家外都要他来照顾,孩子又不听话,所以孩子只要有点错,他就忍不住大打出手,其实他心里着急。我首先对他的心情表示理解,又结合乙的具体情况,帮他分析了孩子的心理,最后说说孩子的优点和我的一些建议。在我不厌其烦的劝说下,他亲自来到学校要在放学时接孩子回家。在办公室里孩子当面给父亲认了错,父子和好了。经过这件事以后,孩子变得懂事多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管理好一个班级;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教好每一位学生,绝不能把学困生当做包袱而轻视、放弃他们,而要讲究教育方法,从尊重出发,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产生信心、希望和动力,使每一个学困生重新回到前进的学习队伍中来,促进每一位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