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的力量教育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精神关怀,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规定,是教育人性化的主要体现。教师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我们应该对学生充满关爱,爱护他们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果将“情感”投入体育课堂教学运作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得到激发,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在眼前。而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以一颗爱心关注学生,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就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努力锻炼身体、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育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要有孜孜以求的精神。任何教学活动的安排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内涵,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伴有积极的心境状态,学生愿意同教师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包含着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认识态度。“关注”是教育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学中应该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之间互相接受,浸染于心理相容、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中。
  二、激发兴趣以熏陶学生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带着兴趣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更是课堂上师生共鸣产生的基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探求知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相应情感。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堂课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角度入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善于熏陶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选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三、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不再像以前强迫性地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跟着老师做,而必须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要求做,达到某种效果,否则就过于呆板。应运用快乐教学、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纠正教学内容的技术动作,如跑步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越野探险”、“迎面接力”、“开火车”;投掷方面可采用“投篮入筐”、“掷沙包”等游戏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
  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带到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求知的心扉,燃起对知识的追求热情。如上篮球的反掩护内容时,设问应怎样掩护,掩护者应站在何处?怎样挡住防守者的移动路线,让同伴摆脱防守获得进攻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试验,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师再讲解纠正时,他们会更认真地听,收到的效益也会越好。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新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教师的良好形象会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的语言富有艺术性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喜欢上你的课,如进行跳远和跳高的腾空教学时,为让学生做出腾空动作,可用竹竿系上一个球撑在起跳线的上空,让学生在向上跳的瞬间触摸球,并带着好奇练习,从而达到向上腾空的好效果。
  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课堂情感关系
  学生是有着丰富情感和各种需求的活生生的人。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主要有依恋、尊重、理解等需要。教师要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因为人的一切活动追根溯源,其动力都来自需要,需要的满足是人情感产生的内在基础。首先要运用情感感染功能,满面春风上课堂,以教师的快乐、饱满、振奋情绪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情绪,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气和活力,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收新信息。其次要爱护、尊重、理解学生,尤其不可歧视后进生,为他们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雪中送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产生更强大的上进心和极大的成就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真正实现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