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应用中高等教育的创新
摘 要 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信息环境以及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使高等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震荡,也开始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变革。本论文在此时代浪潮下,探索和研究高等教育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与可行性,试图为高等教育技术创新与改革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智能技术 新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1大数据创新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基于大数据教育分析与新媒体智能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概念性研究、影响性研究、管理机制与引导策略研究、技术与指标体系研究。从2002年美国新媒体联盟(NMC)的地平线研究项目,2012年中教联联合清华大学共同主办 “智慧校园2012高峰论坛”,到2015提出了扁平化教育概念,创新智能技术、载體(如谷歌眼镜等)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把大数据分析及人性化创新教育看作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致胜关键,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前景指明了方向。
1.1推进现有教育体系转向
应用大数据分析结合新媒体与创新智能技术的教育新媒体应用平台,推进重构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育体系,转向为以行业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创业促就业的教学体系。
1.2推进教学与需求凸显问题的改善
在大数据分析环境中,开发数据元标签单元并通过新媒体串联,力图通过模型、评测方法、数据链接、分析定位等途径改善目前凸显的能力培养错位、课程孤岛、评测系统无力、成就感差、行业认知滞后等传统教学与市场需求断裂问题。
1.3推进教师队伍与市场的结合
创新方法必将与传统教学、管理思维冲突,加上高等学校教师数字媒介素养不高;管理层面缺乏对教学的激励机制等等,致使教育创新改革推进困难重重。以平台促进改革、以学带动教,逐步加强管理层面的沟通,推动教师数字媒介素养思维的提升。
1.4建立完整的评测管理流程
开发大数据挖掘的教学分析方法,对整个教学流程效果进行监测、分析,为教育教学中的动机、认知、课程、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变化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
2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
大数据是教育需要借助专用的思想和手段从大量看似杂乱、繁复的数据中,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数据足迹,以支撑大学生学习、创业、就业等预测、规划,提供各教育领域的决策支持。
开发、运用计算机数据元件和应用软件来丰富课堂内外教与学的方法,分析个体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学习方向;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教师教学情况,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用大数据策略分析、监控学生情绪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实施情感帮助,以提高高校情感教育及管理,防治大学生情感危机。
3以新媒体应用为链接平台
3.1链接对象
采用可以用某种商业应用软件生成都独立的、基于技术的培训(TBT)程序,对它进行设计以便把教学材料(文本、图像)整合到作为链接对象的程序中。开发教学内容资料库及较为复杂的教学组块通过程序链接在一个或多个教学平台上重复使用,并保证平台内容的可更新、替换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时效性,满足个体学习的特定需求。
3.2设计安全电子文件夹
电子文件夹是全面的综合个人管理系统(IMP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卡技术把身份卡片元件嵌入微式芯片辨别身份(指纹、声波纹、视网膜扫描等),来保护个人安全。
3.3开发元数据标签
元数据标签是“数据的数据”,用于标示分布式学习环境中需要管理和传递的教学学习资源。元数据标签采用多重属性来标记单个学习资源。包括开发课程设计元数据标签;构造设计元数据标签;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元数据标签;学生管理元数据标签等等,结合新媒体应用,使学生能够随时进行课程学习,合作开展项目,分享创作成果等等,促进学生们在知识产生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他人进行合作。
4以智能技术实现交互教学与管理
4.1智能程序运用提升教学指导
智能程序运用是利用ITS 程序来指导学习者实现特定内容领域的专门技能,产生接近一对一指导的效果:建立专家模型,反映以目标和次级目标表示的理想解决途径,指导教学活动。并实现一个协作学习的工作空间,包括电子会议系统、虚拟教室、导师系统、协作支持。
4.2模拟游戏设计增强学习热情
模拟及模拟游戏是教学设计最有价值的工具,模拟技术如3-D建模、角色扮演、视频和案例研究等融建构真实的情境,以形成和验证新观念或练习特定的任务及相关技能;模拟游戏是通过智能虚拟助手实现游戏模拟、内容计算、情感计算、神经计算、自主计算。模拟及模拟游戏环境中也包括智能计算机生成代理,使真实的合作式互动成为可能。
4.3可穿戴技术加大学习互动
可穿戴技术源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对教育研究取得的进展,通过对研究者大脑、肌肉神经的内部电化学活动的能力转换成可视化成像,来跟踪学习者行为表现,在整体任务或部分任务层次上进行行为表现评估,提供有效反馈,调整学习进程。例如,借助穿戴设备实现量化自我进行身体跟踪,确定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快速的交互管理。
参考文献
[1] R·A·瑞泽.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威廉·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来自国际学校的启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电视大学学报(增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