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把握规律,锐意改革,推进我省医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医学高等教育是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健康中原战略的关键内容。目前,我省共有专科以上医学类专业高校59所,本科以上医学类专业高校14所。截止到2017年6月,我省医学类本科在校生人数77501人,硕士生6257人,博士生348人。2017年,我省医学类硕士研究生毕业1912人,医学类博士研究生毕业99人。在师资方面,我省医学类院校共有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杰青2人、干人计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4人。另外,曰前我省有5所院校设有医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2所学校具有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点。高层次科研平台少,没有医学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我省医学高等教育的现状。
分析问题,找出不足,发现我省医学高等教育问题所在
对医学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既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这决定了医学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内在规律。医学教育具有周期长、费用高、分阶段细、连续性强、成才难度大等特点,合格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培养,必须遵循特殊的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总体来看,我省有关部门和高校对医学教育的保障、管理、培养、研究、服务等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导致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科学研究水平不高,创新驱动难以实现,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在机构数量方面,我省14所开设医学本科教育的高校中,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只有5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仅有2所。而山东省有医学类硕士学位授予权院校(所)9所,具有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院校(所)6所。我省医学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过少,严重制约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数方面,2017年,我省医学类博士毕业生99人,硕士毕业生1912人。而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年博士毕业生628人(是我省近7倍),硕士毕业生554人。在高质量医学教育的规模上,我省全部高学历医学人才培养总数远远比不上一所国内一流大学的医学院,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行业需求方面,2017年底,我省有执业医师(含助理)21.98万人,注册护士24万人,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为2.3人,每干人注册护士数为2.53人,低于全国平均数2.44和2.74,距离我省“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每干人执业医师2.49、注册护士2.86的目标相差甚远。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我省目前高层次人才急缺,高层次科研平台不足,科研产出少,反哺教学不足。
从高层次医学类人才储备来看,我省有院士、杰青等国家级优秀人才21人。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拥有院士2人、“干人计划及外专干人”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杰青2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合计42人,是我省2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有院士2人,长江学者7人,杰青8人(合计17人);再比如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有工程院院士1人、干人计划6人、长江学者及杰青9人(合计16人)。我省医学及生命科学研究水平及高层次人才引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要围绕打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医学教育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从科研获奖看,近10年来,我省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共计203次,分别是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20项、科技进步奖179项,而其中涉及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获奖仅有9次,占我省获奖总次数比例不到5%,而仅以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来看,全国100个获奖项目中有24个涉及生命科学与医学,几乎是四分之一的比例。优秀学术成果的质和量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科研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相互支撑的关系,无法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局面,难以实现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促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首先,是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严重弱化。我国医学教育模式,不同于欧美主流模式,既有精英教育的部分属性,又有缩短培养周期加快人才供给的历史需求,医学教育始终在兼顾二者的前提下艰难前行。但医学生的培养,首先是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一味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对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伦理观必然带来潜在的隐患。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非专业的全面素质教育,旨在加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认知,使学生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等全方位的培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三观,尤其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医学院校过分强调专业化与专门化,通识教育严重不足,大部分医学院校通识教育仍处于边缘地位,沦为专业教育的陪衬。
其次,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严重脱节。基础是医学教学的前提,临床是医学教学的实践,两者不能分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这是国家卓越医师计划的核心内容,提倡从临床上的问题切入,再回归到基础。但是大部分医学院校依然按照解放初期医学院的培养模式——基础是基础,临床是临床,基础阶段与临床阶段严重割裂,没有把临床资源和基础阶段教育整合、打通,没有充分发挥医教融合的作用,嚴重制约了医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把握规律,锐意改革,努力提升医学高等教育质量
首先,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切实加大投入保障和政策供给。建议省委省政府统筹设计我省医学教育发展规划,按照医学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同时,由于医学教育周期长、费用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提高对医学院校的拨款标准,充分考虑医学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医学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将目前文科类专业2.5系数提高至3以上,在高校专项业务经费分配因素中,给予医学教育特殊的权重倾斜。同时对医学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职称结构、优势特色学科、协同创新中心遴选、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申报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加快提升我省医学教育质量。
其次,要加强重点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扩大培养规模。高层次医学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最主要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对医学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教育与卫生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对重点医学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倾斜力度,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时,推动重点医学院校与专科类医学院校合作,突破分校政策瓶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再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医学院校要把握好战略机遇,加快教育创新发展。西医院校要遵循世界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中医院校要充分利用中医高等教育60年积淀的办学经验,从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加大学科布局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通识教育,做好基础与临床的融合。按照社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为推进“健康中原”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