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业创始人如何移交权杖


  (美)沃顿商学院(供《IT时代周刊》专稿)
  许多知名的技术公司目前仍由企业创始人掌控,但随着年龄的老去,这些元老级的CEO将不得不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卸任,但是——
  
  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创办人、22年来一直担任公司CEO职务的斯科特·麦克尼利最近宣布卸任,成为大型技术公司继任问题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沃顿教授和技术专家认为,由于此类技术公司的增长速度异常迅猛,加之创办者多数都是年轻有为之士,所以常常产生其他行业不曾面临的继任问题。沃顿商学院的法学及商业伦理学教授凯文·韦巴赫说,“多数知名的科技公司如今仍然由,或者说不久前仍然由魅力超群的创始人掌舵。”
  以比尔·盖茨(Bill Gates)为例,2000年他将微软的CEO职务传给了他的首位雇员斯蒂夫·鲍尔默,自己仍担任公司董事长。同年,Adobe System的创办者约翰·沃诺克和查尔斯·盖施克也将CEO的接力棒传给了布鲁斯·齐臣。
  然而,由于高科技行业起步的时间还不长,许多知名的技术公司仍然由企业创始人掌控,譬如已担任SUN公司数十载CEO职务并已成为公司偶像的麦克尼利。甲骨文的奠基人劳伦斯·艾里森迄今为止已在CEO的位置上呆了近30年的时光;苹果(Apple)的创办者史蒂夫·乔布斯中途曾经离开公司,但眼下正在老东家重温蜜月时光,并成功推出iPod和iTunes等新产品。
  这些元老将会何去何从?
  
  创始人离开很难
  
  更换掌门人对任何公司固然都十分重要,但对由盖茨或乔布斯这样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家把持的企业而言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沃顿管理学教授彼得·坎佩利说,“假如公司的CEO由公司创始人担任,那么当这位CEO下台的时候就不只是单纯的继任问题了。这些人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他们离开后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极大的伤害。他们必须仔细考虑继任人选。”
  沃顿运营学与信息管理教授卡提克·霍桑纳格认为,那些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个人魅力超群,喜欢在技术世界里遨游并对技术行业具有深刻领悟的领导者能够让年轻的创业公司繁荣发展。但随着企业的增长扩大,企业需要具备丰富技能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具备在一套极为严密的管理系统中授权和经营的能力。他说,“许多技术公司多年来一直由创始人把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就必须寻找具备各种技能、经验丰富的管理者。”
  霍桑纳格指出,对于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技术公司而言,他们通常应风险投资者的要求,在企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由创始人将指挥棒传递给更加精通管理的CEO接班人。譬如,拉里·佩吉和塞吉·布里恩于1998年创建谷歌(Google),但在2001年他们邀请美国Novell公司前CEO艾里克·施密特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霍桑纳格认为,只有少数大型技术公司的创始人能够兼管技术与快速增长的业务。“投资人通常不会太早介入那些已经大获成功的公司,这就是微软、Sun、苹果等大型公司的掌门人可以10年、20年甚至30年稳居宝座的原因所在。”
  霍桑纳格说,虽然管理技能可能已经跟不上需要,但技术行业的创新速度却可以让企业创始人在位的时间更长久,因为公司的快速增长可以掩盖管理上的弱点。而随着公司的日臻成熟,这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使得更换企业掌门人的问题更加迫切。
  高级管理人才咨询公司、光辉国际副董事长约瑟夫·格瑞塞蒂指出,许多企业创始人很乐意将CEO的职务传给继任者。“有些企业创始人正在掌门人的位置上艰难度日,而有些则非常聪明,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他们希望企业在注入新鲜血液后能继续向前发展。”他以吉姆·克拉克为例,克拉克是视算科技、即后来美国网景公司(Netscape)的奠基人,但他并未在CEO的位置上流连太久。微软的盖茨如今也仅保留了董事长职务,并兼任首席软件建筑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的开发及企业战略上。
  
  纳贤的两种途径
  
  一旦决定要更换CEO,董事会就面临着从内部或外部招聘的难题。霍桑纳格说,“显而易见大家都希望从业内的管理人员中选择,但问题是技术行业还很年轻,很难找到可以执掌门户的资深高级管理人才。目前技术行业正处在转折期,原来主要由技术人士掌管企业,现在则倾向于让更精通业务的传统管理人才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
  麦克尼利离开后,Sun微系统公司任命总裁乔纳森·施瓦茨出任CEO。自1996年加盟公司后,施瓦茨一直被人们视为麦克尼利的接班人。新任命宣布后,Sun的股价应声上涨了9%,但有人质疑施瓦茨是否有足够长远的愿景来帮助公司脱离困境。伯恩斯坦调查研究公司的托尼·萨科纳吉认为,施瓦茨掌管企业帅印的能力尚有待证实,同时亦担心施瓦茨的理念可能与麦克尼利“极其相似”。
  沃顿管理学教授本杰明·坎普贝尔指出,尽管Sun最近的局势似乎已经得到扭转,但麦克尼利的管理方式仍然招致了严厉的批评。而选择内部人士出任CEO让Sun的员工和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有信心。
  他说,有时候企业应该向外部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特别在公司业绩欠佳、希望让外界知道它正在朝新方向努力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当公司的业务模式明显存在缺陷并需要实施巨大变革的时候,对外招聘就是正确的选择。”
  坎普贝尔还补充说,Sun更换CEO的时机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前些年麦克尼利一直面临着下台的重重压力,而最近公司的状况日益好转之时他却宣布卸任。“看起来公司是想创造出一种局势,让新任CEO可以迅速获得成功,从而帮助他得到外界的认可。所以局面开始重新振作的时候恰好是更换CEO的最佳时机。”
  坎普贝尔认为快速增长的技术公司很难在内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技术公司通常缺乏许多体制,尤其是培养人才的体制,所以常常很难在内部觅到合格的人选。”
  
  一轮新的挑战
  
  韦巴赫认为,微软的指挥棒从盖茨的手中逐步传递给他昔日的大学同窗鲍尔默符合人们的预期。而下一次更换接班人对微软而言将是更大的挑战。他说,“微软拥有许多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但与盖茨的这次让位相比,鲍尔默将指挥棒递给下任对公司造成的伤害或许更大。不论下任CEO人选是谁,都不可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与公司共同打江山的元老。”
  坎普贝尔指出,由于盖茨头上的明星光环,其他任何人入主微软CEO办公室都会遭遇困难。“驾驭微软这艘大船的难度极大。公司在比尔·盖茨的领导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任何新任CEO都不太可能再现如此的辉煌。”但沃顿资深IT主任肯德尔·怀特豪斯却认为,Lotus Notes的创始人雷·奥兹可能成为盖茨的继任人选。2005年,微软兼并奥兹于1997年创建的Groove Networks,奥兹也同时加盟微软。“奥兹显然具有出色的技术洞察力。他或许正是微软需要的人选,能够带领微软闯进新的基于网络的软件时代。”
  盖茨与鲍尔默最近还在公司内部进行整顿,并宣布将推出新型网络服务与游戏平台的系列计划,希望凭借此举击败谷歌、雅虎和索尼等竞争对手。为实现这些计划,公司2007年将投入20亿至25亿美元的资金。此消息公布后微软的股价立刻大幅跳水。
  苹果电脑的斯蒂夫·乔布斯已经历过一次挑选接班人的过程。1983年,乔布斯与苹果创始人斯蒂夫·沃兹涅克聘请一名传统的高管人员、时任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的约翰·斯卡利共同管理公司。到1985年,乔布斯与他精心挑选的CEO之间关系紧张并导致乔布斯从苹果辞职。但事隔11年后,斯卡利早已离开公司,而乔布斯在他创建的NeXT电脑公司被苹果收购后也重新回到苹果公司。霍桑纳格说,“环境的改变助了乔布斯一臂之力。他重新回归苹果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多年的在外闯荡生涯为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维。”
  沃顿管理学教授塞卡特·乔德赫瑞认为,公司在庆祝创办30周年之际应该考虑乔布斯的继承人选。“乔布斯确实具有出色的洞察力,但值得赞扬的是,他此番重回苹果后不仅具有洞察力,执行能力也发挥得非常出色。iPod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还说甲骨文也需要考虑接班人问题。艾里森最近愈发亲历亲为,积极采取措施拓展公司的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并提出可能收购Red Hat等Linux供应商。
  但要将艾里森的创业远见与成功执行战略所必需的管理技能完美结合仍然具有极大的难度。韦巴赫说,“可能用不着再过20年艾里森就会退休,让我们拭目以待他离开甲骨文后公司将走向何方。”他还说技术出身的高级管理人员似乎比其他行业的同行在位时间更久,因为他们通常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获得成功。“假如你是比尔·盖茨并且只有50出头,你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他们没有别的工作可以做而且可能还会健在30到40年。你难道指望他们说:‘我决定退休去钓鱼’吗?”
  尽管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多数都是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企业高管,但他们的自利驱动意识通常不如其他行业的同行强烈,因为在其他行业中权力与职位由于缜密的等级制度而密切相关。霍桑纳格说,“技术行业在许多方面都与众不同,它特别需要英才管理。”另外,技术高管与各级员工紧密合作,培养一种协作意识,从而得以不断推动创新。“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公司的全体员工都认为自己在创新发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