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金钟镇【开阳县金钟镇 咬住“民生”不放松】

     有关资料显示,长年无序的矿产资源开发给开阳磷矿区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河道阻塞。每逢雨季,开阳县和开磷集团的领导都会感到如坐针毡,警惕着贯穿矿区的洋水河的泛滥,该县范围内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7处。截至2008年12月底,该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使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得到及时治理和避让、搬迁。完成金中岩脚村千公牛滑坡、毛云簸箕村岩底崩塌、半边山滑坡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搬迁工作,抓好金中熊家田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积极申报因雪凝灾害造成的花力乡中火村新街滑坡治理、米坪乡云湾村两岔、永温乡双合村田坝、大坝村丰岩、安大村马场坝、双流镇白马村秦九半边街等滑坡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2007年下发的《关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三者”利益建设和谐矿区的意见》,开阳县提出了“构建绿色和谐矿区”的举措。对此,本刊于2008年第18、19期连续推出了《构建绿色和谐矿区 开阳破解“矿竭城衰”周期律》、《开阳县金中镇:一个“特区”的“三级跳”》两篇深度调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开阳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借鉴性。
  
  新春伊始,再到我省著名的矿区――开阳县金中镇,寒冷的气候难以抑制记者内心的欣喜。从一组数字统计观察金中,这个隐匿深山的小镇彰显科学发展的魅力。
  截至11月,全镇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30473万元,为目标的100%;工业增加值完成19528万元,为目标的103%;第三产业增加值4710万元,为目标的10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4万元,为目标的100%;地方财政收入11937.89万元,为目标的128%;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89万元,为目标的100%。
  根据该镇有关领导介绍,全镇2008年总财政收入将突破3亿元,比省内部分县的财政收入高出5倍以上。
  
  生态移民:
  从根本上减轻矿区的重压
  
  “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因地制宜地解决移民的切身利益是关键,也是考量我们工作的执行力。群众搬迁工作的落实解决,必须要有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强的工作队伍。我们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移民搬迁政策和相关的文件精神,使每个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都有了提高,我们的工作队伍不仅心系搬迁而且情系群众”。该镇党委书记吴永康这样向记者介绍。
  根据调查,金中镇紧紧围绕“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工作方针,以大水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工作导向,顺利完成了有关搬迁的一系列工作。
  大水配套设施环坪五组涉及263户1242人,签订《拆迁集中安置协议》123户504人,《拆迁分散安置协议》64户283人,拆除房屋56户261人;丰厚碴场涉及137户588人,签订《搬迁集中安置协议》103户439人,《搬迁分散安置协议》2户4人;园区及配套项目(包括沙坝土、涂家寨地质灾害)增补兑现238户1072人(其中地质灾害53户239人,园区185户833人)1000余万元。
  目前,该镇已经兑付搬迁资金5000余万元,整个工业园区建设的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解决就业:
  从发展上构建矿区的和谐
  
  黄德明是金中镇的一名普通农民,但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就业寒潮他却身有体会。就在百年“雷曼”轰然倒塌全球裁员时,黄德明也失业了。他所在的东莞某小型玩具厂关门停产,他黯然神伤地打起背囊融入失业大军的返乡潮。“我失业得恰好是时候”,黄德明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道,“在回乡之前,父母给我报了镇政府和开磷集团举办的技工培训班,我回来刚好参加培训,培训完了就开始上班了,现在的待遇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08年以来,由金中镇政府牵头,开磷集团配合的解决搬迁民众及子女就业问题的培训班已开办三期,每期招生情况良好,学员培训完后就业率达到10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保民生首要的任务就是保就业。”镇长李必勇告诉记者。
  针对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该镇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工作以此拉动就业。其中包括,积极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和服务工作,富余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转变。通过开展劳动力普查,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实施帮户助耕,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后顾之忧;抓组织化、规模化劳务输出,扩大输出规模。完成新增就业岗位402个,为目标的110%;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538人,为目标的132%;非农技能培训380人,为目标的190%;农民技术培训2000人,为目标的100%;完成绿证培训60人,颁证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人。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金中镇重点推出的就业“组合拳”,全面挡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潮,在寒意袭人的隆冬里,深山里面的矿区呈现出“春暖花开”的景致。
  
  合作医疗与养老保险:
  从保障上解决矿区的后顾之忧
  
  在金中镇丰厚村调查,村主任王恒义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农合帮了我们村许多老百姓的大忙!平时少抽两包烟挤出10块钱,遇到天灾人祸有靠头!”
  自2006年1月,开阳被列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2007年,县委、县政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列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率先建立了“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大小兼顾”的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制度。而金中镇则把该项工作作为构建生态和谐矿区的重中之重进行推进,不仅是镇里的10件实事之一,还体现了当今政府工作方式的转变。
  目前,该镇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门诊、住院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制度,已经在开阳县各乡镇全面启动。每位参保农民每年缴纳10元保费,各级政府配套40元,共50元就能够把一位农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其中45元直接用于农民的基本医疗报销,5元作为大病统筹二次报销。据悉,农民在县、乡、村看门诊和住院的费用依照不同的标准予以报销,每年门诊报销封顶200元,住院报销封顶2500元。年累计承担医疗费超过5000元的参合农民可以享受大病统筹二次报销,最高封顶线为20000元/人,经过二次报销农民最高可补偿22700元/人。
  据介绍,2008年金中镇共补偿参合农民医药总费用969414.86万元。在基本医疗补偿中,就诊农民达33529人次,参合农民人均就诊达3人次。现在,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参合农民的门诊就诊频率明显提高,住院频率下降,“这一‘升’一‘降’表明‘小病拖成慢性病或大病’的现象在明显减少。”目前,该镇参合率达100%,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新农村养老保险是金中镇构建和谐矿区的又一大手笔。在金中茶园村调查中,村民们一提起村支两委无不称赞。73岁的村民王平福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老了还能领到保险金,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感谢村委、党支部,让我们晚年生活这样美好。”面对村民的称赞,村主任桂勇向记者吐露心声:“作为村干部,我们挣钱就是为了群众。用村集体经济为村民买养老保险,就是为了真正实现群众‘老有所养’的美好生活,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村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落脚点。”正是有了这样的念头,村支两委于今年为全村18岁以上,50岁以下符合条件的573位村民交纳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费60000元,从而基本实现了全村入保,成为金中镇乃至开阳县第一个全村入保的村。
  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展之初,为使工作能顺利展开,金中镇成立了工作小组。一方面着重于新政策的宣传工作,组织各村支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参加学习和宣传动员大会,使他们详细了解该项政策,更好地向各村民宣传,动员大家积极参保。另一方面同各村村委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目标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方法加快参保人数。同时,为认真落实县“两规六制三保”,完成现任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召集现任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村民组长召开会议,向他们宣传政策,现有26人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
  自6月30日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金中镇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目标责任,全镇参加农保的人员共计946人,征收农村养老保险金833865.99元,完成目标责任的117%。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中镇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赤诚之心,赢得了老百姓的信服,使和谐矿区的构建工作获得了最广泛的民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