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土地兼并 新一轮土地修编:“新”而不“花”

  关于新《规划》的变化,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赤兵用了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保护耕地,仍然是新《规划》实施的前提;二是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新布局,是新《规划》实施的重点;三是最大限度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新《规划》实施的核心。”
  
  2009年12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新《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贵州是目前西部地区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第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省份。新《规划》“新”在哪里,是否会使贵州土地政策迎来新一轮变化?
  
  “预留空间”
  并不意味着“圈地”
  
  与以前历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比,此次新《规划》修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丰富的项目作为支撑。
  关于新《规划》的变化,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赤兵用了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保护耕地,仍然是新《规划》实施的前提;二是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新布局,是新《规划》实施的重点;三是最大限度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新《规划》实施的核心。”
  据了解,这次新《规划》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省委、省政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多次询问土地修编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亲自担任贵州省土地修编领导小组组长;二是新《规划》中各类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对于我省未来12年的耕地保护、落实安全、建设用地保障、统筹各类用地和协调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都预留了空间;三是与以前历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比,此次修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丰富的项目作为支撑。
  “预留空间”是否意味着地方政府“圈地”?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王龙解释说:“在修编新《规划》前,我省在2005年就提前完成了《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需求预测》、《工业化和西部大开发与土地利用形势研究》等11个专题的编制,并报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后,开始着手编制《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预留空间,包括2020年之前贵州省在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重大战略实施的一大批重点项目用地。我们作用地规划坚持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会存在浪费土地和政府圈地现象。”
  
  “保护耕地”不搞花样
  
  国务院下发的国函〔2009〕102号文批复要求:“贵州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人均耕地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是贵州的基本省情。
  强调“耕地保护”是这次新《规划》执行的前提。在处理“吃饭”与“发展”问题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的态度十分明确:“我们不强调什么特殊性,也不变通搞什么花样,国家规定该做的我们坚决做,不能干的我们坚决不干,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加快贵州发展,并不是要去乱占地、乱用地,谁违反了规定,该查处谁就查处谁,绝不姑息。”
  “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并重、‘发展’与‘吃饭’并举,是我省这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一大特色。”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院长杨晓红说。
  在充分保障贵州建设用地需要的同时,坚持从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出发,注重保障粮食安全,确立耕地保护战略,并明确农用地内部要优先安排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持耕地稳定,增加园地、林地面积,稳定牧草地面积。根据新《规划》,力争到2010年,贵州全省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2万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3.2万公顷;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37.0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61.73万公顷,农用地占到土地总面积的87.63%。
  为严格保护耕地,我省多个部门已共同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政策措施。
  “一部好的规划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落实。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土地利用的各项安排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顺利实现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我们将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新《规划》的顺利实施。”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省长辛维光说。
  
  “一增一降”确保发展用地
  
  新《规划》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预留了发展空间。规划期内全省建设用地总规模从2005年的54.06万公顷调增为2020年的71.44万公顷,增幅达32.15%,其中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较2005年增加13平方米,调增幅度居各省(区、市)第一位。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强调:“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欠发达的症结在于欠开发,要从根本上解决欠开发问题,关键是要抢机遇、抓项目,而要上项目,保障建设用地是先决条件,没有建设用地,一切项目都无从谈起。”
  为顺利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省新《规划》的修编工作始终围绕保粮食安全、保城市化、保工业化、保重大基础设施、保生态、保民生等进行,把每一块建设用地规划都落实在具体项目上,由省政府组织单位(部门)对规划中涉及的交通、水利、石漠化治理、污染防治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重大战略项目用地指标,进行逐一研究论证、逐个反复测算,确保满足发展需要。
  从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分解给贵州省的规划控制指标看,这次规划的最明显变化是“一增一降”:
  对规划期内贵州省各类建设用地指标给予调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由2005年的54.06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71.44万公顷,共增加17.38万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的增幅为32.15%,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9.3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耕比例为50.9%,高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40%的新增建设用地占耕比例。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由2005年的84平方米/人增加到2020年的97平方米/人,调增幅度为15%,列全国第一位。
  对规划期内贵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调减。耕地保有量指标由2005年的450.5万公顷调减为2020年的437.07万公顷,下调了13.43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由2005年的375.47万公顷下调为2020年的361.73万公顷,共调减13.74万公顷,调减幅度居各省(区、市)第一位。
  从新《规划》不难看出,到2020年,贵州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重大战略项目的用地都能得到很好地满足。
  此次规划调减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会不会对贵州省粮食安全问题造成影响呢?省农委副主任吴承斌的分析打消了我们的疑虑。
  据介绍,通过近几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贵州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已达0.58亩,目前正朝着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迈进。现在贵州农业人口大数是3000万,如果按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计算,就是100万公顷,而国家下达给贵州的耕地保有量是437.07万公顷。也就是说,我们建成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后,只需要将437.07万公顷耕地中的100万公顷用来解决粮食问题,其他耕地就可以用来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
  由此看来,新《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一系列重大战略项目建设用地将得到切实保证,这将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为我省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