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技能的迁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由认识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通过对学习技能的迁移规律及其促进条件的分析、探索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运动技能;迁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18-1.5
一、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迁移和干扰现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运动技能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迁移原理与规律组织好教学,强化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尽量防止和克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或通过对反复练习纠正负迁移。这样对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新动作技能的学习,加速动作技能的准确掌握,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对技能迁移原来与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二、迁移理论及其生理机制
(一)迁移理论
心理学上把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这种影响分为积极的影响与消极的影响两种。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或干扰。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负迁移相反,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关于迁移问题的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古老的官能与形式训练说。随着反对官能说与形式训练说研究的开展,迁移问题成了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留下了不少实验的文献,同时,出现了多种较为流行的迁移理论。桑代克和吴伟士的共同要素论,他们通过知觉训练迁移实验断言“任何单独心理官能的改善,未必使其它同一名称的官能得到改善,或反而可以损害它。”“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要素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指出,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的要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要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现象发生必定有共同的要素存在。他们强调客观刺激物之间的共同要素,认为学习的迁移主要取决于两种情境中所具有的共同要素。
(二)迁移的生理机制
所有生物的一切身体活动都有其固有的生理机制。学生和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是操作性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过程是由内隐的智力操作和外现的身体、肢体操作共同实现的,如果已学运动技能与新学运动技能在动作结构、动作顺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已有的动作技能动力定型便能迅速地被提取,通过大脑皮层的指挥,利用原有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各部分迅速学习并完成原本已经比较熟悉,多次操作过的似曾相识的动作。通过迁移,学生或运动员的技能学习过程加速完成,运动技能迅速地被学习者所掌握。
就运动技能的双侧性迁移而言,“意识是人体大脑两半球一定部分在某个瞬间和某些条件下具有最合适的(大约是中等程度的)兴奋性时所呈现的神经活动。在这个瞬间,大脑两半球其余一切部分都处于兴奋性多少降低的状态。在大脑两半球的最合适兴奋性的部分中,容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并且顺利建成分化。因此这个瞬间是大脑两半球的创造性部分”。运动技能的双侧性迁移之所以能实现,与人体大脑两半球特定部分在大脑提取已经掌握特定运动技能的特定瞬间具有最合适的兴奋性,而大脑两半球其余部分的兴奋性皆有所降低不无关系,因此,已掌握运动技能的一侧肢体的动力定型便通过大脑向另一侧进行快速传递,导致另一侧肢体的技能学习快速完成。当然双侧性肢体运动技能的发生与其他运动技能相同,必须是未掌握运动技能的肢体所学的新技能的结构、顺序等与已掌握的运动技能相似,否则双侧性技能迁移无法实现。在双侧性肢体运动技能迁移发生过程中,大脑皮层对已学技能所留的痕迹记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迁移理论
(一)遵循迁移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般来讲,迁移是在两种技能之间,其基本环节相同而细节不同的情况下实现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最佳的教材程序要反映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体现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学中,应抓住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把容易发生正迁移作用的两种技能尽量前后衔接起来,而把容易发生负迁移的两种技能学习则应尽可能地避开安排。这就要求,如果学习中遇到两种相互干扰的技术时,应先掌握其较容易的物种,使之动力定型后,再学习另一种。另外,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之间可能出现的迁移现象,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及教材先后出现、重复出现的序列等。
(二)加强运动技能的基本功练习,发展身体素质
学生掌握的基本功越扎实,对于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途径去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基本功练习,首先是合理安排、正确分配练习时间和练习量;其次是采用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最后要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将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能的形成和巩固。
身体素质是完成动作技术的基础,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物质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可提高动作质量,减少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身体素质本身不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和具体项目的身体练习结合的,身体素质间的迁移大量存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各素质练习可互相迁移,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既要抓素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要抓素质对技术、技能的促进作用。如力量素质对速度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可促进爆发力的提高。发展某一技术、技能的过程,本身就能发展某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提高了,也能促进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动作技能迁移
1.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而且要使其对所学技术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铅球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弹道力学原理和超越器械原理,就能在其投掷项目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联系,就越有利于正迁移的产生。
2.重视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启发
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迁移与干扰往往呈现双重性与复杂性,通过运用分析对比,能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关的技术环节,能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抽象概括,找出新旧技能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处,从而为促进技能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教学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教学指导,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能对学生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动作的准确示范与讲解,使其明确动作概念与方法要领。(2)采取语言诱导与诱导性练习,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点给予学生启示和帮助。(3)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有利干提高练习效果的心理准备状态。(4)帮助学生了解习惯性动作与正确技术的差别,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肌肉感觉,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21-122.
[3]姚梅林.当代迁移研究的趋向[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
[4]杨梅林.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体育科学,1989(3).
[5]陈耕春.运动心理学概论[M].西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6-37.
【收稿日期】2011年1月5日
【作者简介】张香云:平顶山市卫生学校。张清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