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的愿景:加强伙伴关系”为主题的第二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于5月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 印非论坛峰会已是第二届,在2008年首届德里峰会上,通过了《德里宣言》和《印度一非洲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印非在21世纪建立“全天候伙伴关系”的框架和蓝图。
按照非洲舆论的观点,此次亚的斯亚贝巴峰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前述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以此为框架所构建、描绘的印非“21世纪全天候伙伴关系”进行一次认真的、阶段性盘点。
印度式“援非”受益面广
为了给“盘点”营造一个温馨、亲切的氛围,宾主双方都用心良苦。
非洲方面,有中国血统的非盟秘书长、加蓬人让一平专门致信贸易部长级会议,对3年来印度在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给予非洲的“最大帮助”特别表示感谢。这份感谢并非客套,更不是虚词,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印度对非洲最持久、最成功、也最着力的帮助。正是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与美国、欧洲乃至中国将给非洲提供教育资助的主攻点放在精英阶层不同。
印度的“非洲大学生培训计划”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各阶层非洲人都有受益者,许多原属中、下阶层的非洲青年通过在印度所获得的文凭、专长,回国后找到体面、对口的工作,或跻身精英阶层,这批人在社会上的崛起,使得非洲(尤其东部和东南部非洲)出现了一个对印度抱有好感的阶层,其人数虽然有限,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印度方面,以往在非洲的经营多侧重于印度洋沿岸,甚至喊出过“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的口号,而此次则将更多精力放到远离这一传统印度优势区域的更广阔非洲空间。应印度方面之邀,塞内加尔乐队“KrGi”将应邀飞赴亚的斯亚贝巴,为峰会作即兴表演,这个在西非名噪一时的本土打击乐团,就是来自远离印度洋、以法语为通用语言的西非国家塞内加尔。
之所以煞费苦心,精心布置,是因为与会双方各有所求。
自第一届峰会以来,非洲国家、尤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就对印度这个新兴大国抱有更大期望。传统上非印间渊源深厚且密切,东非、南部非洲和印度的贸易往来延续几个世纪之久。印度侨民更遍布非洲,有的已生存了五六代人,在商业、贸易、民间金融领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非洲各国所期待于印度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交流、学术帮助,也不仅仅是上届峰会所承诺的覆盖非洲34个不发达国家和94%印度现有关税项目的免税优惠计划。尽管非印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32亿美元起步,如今已增长了近10倍,但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较差。处于转型之初、将服务业、外包产业等当作经济拳头的印度,在非洲的长项――资源方面需求量尚不足以填饱对方胃口,而自身经济门类的不齐全,也无法全方位满足非洲对价廉物美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的需要。
第一届峰会时,非洲就直言不讳地要求印度多投资、多输血,尤其在铁路建设、信息技术、通讯能源等基础项目上多作建设性投入。而印度也许下“未来5年为印非和非洲内部贸易提供54亿美元信贷支持”的许诺,但3年过去,除了在电讯、钢铁等个别产业有所建树(严格地说像塔塔这样的财团并不能算真正的“印度财团”),印方在非洲发展所最急需的基础项目上投入很少。
“援非”受困于印度现实
第一届印度非洲峰会所通过的《德里宣言》洋洋洒洒23款,第一款、也即印方最看重的一款,就是“在联合国改革议题上协调立场”。当初积极倡导安理会改革的前任秘书长安南正是非洲人,而急欲入常的印度更是对联合国改革最热衷的一家,近年来,它一方面和德国、日本、巴西结盟,试图“打包人常”,一面积极做老“五常”的工作,希望后者支持、至少不阻挠印度的人常努力。
对于非洲,印度寄予厚望,虽然非洲各国中并无一个常任理事国,但成员国数量多,在安理会声势浩大,只要非洲各国能普遍支持印度入常,印度的希望就会增大很多。对于印度,通过类似印度一非洲峰会这样的平台,“援助牌”、“文化牌”、“感情牌”三管齐下,争取更多的人常同情票,是这个新兴大国对非洲、对峰会最重要、最恳切的期望。
然而愿望虽好,实现却非易事。
虽然印度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发展过程中本国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非洲各国所期待的输入性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类的输入性投资,恰也是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刻的印度自身所迫切需要的。
作为议会制、联邦制国家,印度政府很难下决心在国内基建欠账成堆、地方和社会嗷嗷待哺怨声载道的前提下,将大量宝贵资金投到遥远的非洲,即便下了决心,所能拿出的手笔也注定有限,在资源、市场需求尚不迫切,印度一非洲经济互补性不强的当下,就更加艰难。让一平的致辞虽然客气,却话中有话,不难想象,一旦巨大希望转化为巨大失望,对于感性色彩强烈的非洲人而言,将意味着什么。
对于印度人常诉求而言,泛泛的支持不难得到,但实质性帮助的得到同样艰难。
“中国威胁论”?
峰会召开前夕,日本共同社曾有文章称,中国以“支持印度入常则削减对非援助”,迫使非洲各国不敢支持印度入常,这虽然是得不到证实的传闻,但客观地说,中非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相互间的互补性,都尚非印非间关系所能比拟、替代,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一贯主张慎重、稳妥,不预设人常名额和候选国,这种态度不可能不影响到非洲国家的立场。
不仅如此,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印度日本一德国巴西“四伙伴”在入常问题上志在必得、盛气凌人的态度并不感冒,许多非洲国家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宗旨,应该是向着更有代表性的方向发展,如果按照这四个国家的心意去改,未来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就有4个欧洲国家、3个亚洲国家和2个美洲国家,成员国最多的非洲仍然没有一个代表,广大穆斯林世界的代表数也是零,因此支持安理会改革是一回事,支持印度方案是另一回事,在不少非洲国家看来,印度方案不符合非洲大陆的利益。
由此可见,第二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依然是各有所求的会议,但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很难做到各取所需:全方位满足非洲“加强实质性投资,尤其基建投资”的要求,不符合印度利益,实力上也确实难以做到;而让非洲全心全意支持印度入常,则恐怕也不容易――这不但要求印度下狠心“散财”,还要求它在安理会改革方案上照顾非洲方面的意愿,比如支持南非或尼日利亚等非洲代表入常,而这样做又会与“四伙伴”间的君子协定相冲突,会令问题变得更复杂、更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