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美国市场,茅台在国内,有N个理由“让价格飞”。 从元旦开始,茅台酒出厂价平均提高了20%。据《新闻晚报》最近报道,随着春节临近,国内市场零售价一飞冲天,在上海南京东路第一食品商店内的名酒专柜上,飞天茅台售价1588元,五星茅台售价更是高达1688元。在记者所了解的22家网点中,21家表示无货,只有一家尚有几瓶。
同期,来自中新社的消息显示,在美国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10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价格仅为23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0元;折合500毫升算的话,价格仅为750元,海外零售价比国内低了将近一半。
同样的酒,价格差异如此之大,引起当地华人争相购买。有酒庄老板说,来买酒的华人,很多不是用于自己消费,而是准备在春节带回国内。他们的茅台酒原先都是从国内厂家直接进货,但最近进不到货了,可能是厂家缺货。
一些购酒的华人也称,从美国购买茅台不仅价格便宜,且绝少有假酒,质量有保证,可回国送给亲友。
国内长期供不应求
茅台价格的虚高,显然有“供不应求”的关系。
茅台酒的产量提升很不容易,这已不是什么秘密。目前每年在全国投放量只有1万吨左右,扩大产能后一年也只能增长约2000吨。物以稀为贵,随着元旦、春节销售旺季的到来,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有人称,茅台“供不应求”是企业的自我炒作。这种说法虽广有拥趸,但应细加推敲。任何一个产品,在不能垄断整个市场的情况下,在没有行政干预定价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比较正常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下,价格的发现是由买方与卖方一起来完成的。所以,说茅台涨价有失正当甚至是“市场垄断”并不是很贴切。对此,针对茅台酒近期涨价20%,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负责人回应说,单个酒类企业可以依法自主调整价格。如果茅台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联合五粮液等大企业商议联合调整白酒价格,就有串通调价和价格垄断之嫌。
茅台成为奢侈品牌
作为国酒第一品牌,茅台有很高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如今,对于茅台酒这种高端消费品来说,在中国基本上属于“送礼商品”,一般是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人情消费、面子消费和公款消费充斥其中。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喝茅台逐渐成了一种奢侈消费,因此,说茅台已成为国内白酒品牌中的奢侈品并不过分。
据统计,在国内,每年茅台酒的总销量约60%属于“特供”,只有约40%流向市场。对于购买茅台的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偏好而言,喝茅台酒是身份与面子问题――涨多少都该买,甚至必须买,也买得起,而不在乎价格。这个因素无疑会放大市场需求。
2010年物价上涨在很多商品中并不鲜见。出于货币保值、抵抗通胀的考虑,在地产、黄金等投资品之外,具有很高稀缺性的高端白酒,也就很容易变身“酒黄金”而成为一部分人的投资品。至少,茅台的保值期很长,甚至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值钱,炒作这样的投资品,显然比炒作大蒜、生姜之类的产品的保质周期长很多。在国外,富豪把庄园葡萄酒当做投资品,甚至有专门的酒窖储藏并不鲜见。不过也有人认为,将高端白酒作为投资品风险大,因为消费面相当有限,在长时间内做到保值增值并不容易。
茅台酒厂去年底已经明确出台限价令,规定今年1月1日起,经销商的普通茅台售价为959元每瓶。贵州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多次表示,茅台的销售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政策,经销商若违反强制性的“限价令”,将面临十分严格的处罚。
限价令虽然很明确,但只要一走名烟名酒店和商超渠道,茅台价格就又成了脱缰的野马。限价令在这些零售市场形同虚设。
没有炒作热潮
茅台在国内卖得如此之火,在国外却为何出现如此大的价格落差呢?这显然首先是一个市场策略问题。中国的很多商品在国内的价格都比国外高,这并不是因为在国外销售成本低,而是出于打开国际市场的需要。茅台不能仅仅是中国的茅台,它应该也是世界的茅台,而在国际市场,茅台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显然没有在国内高,至少,它还没有以“世界白酒第一品牌”的身份为人所认同。
其次,中国市场销售成本较高,有运输成本、收入货款、隐性成本等等问题,而美国这方面的成本却要小很多。
第三个原因则是,国际上的消费文化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国外资金对于高端白酒的的炒作显然也没有国内这么热,美国显然没有国内如此浓厚的“茅台”酒文化。因此,两个不同的市场,对茅台会形成不同的估值。这大体上并未违背市场规律。
内外市场大不同
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能得出的最靠谱的结论,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很不相同――在国际市场,茅台价格遵循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价格显得更合理;而在国内市场,茅台价格飞涨缘于需求太旺盛,供应相对短缺。当然,太旺盛的需求是否合理,这与茅台这个白酒品牌没有必然联系,因为不认可茅台,就可能认可五粮液。这种市场需求并不是茅台能操纵的。
总之,相比美国市场,茅台在国内,有N个理由“让价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