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题式教学法亦即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在立足于教材和学科要点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时政热点、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按照问题来组织教学。笔者认为,它具有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学体系开放且充满个性、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等特色,有利于全面创新教学理念、全面践行成功素质教育,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形成教学双边“双赢”的局面。实施这一新型的教学法,务必把握好三个关节点。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法;思政课;培养;成功素质;关节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已经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渠道的思政课教学,能给予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方向性影响和导向作用,能激励他们笃志、博学、崇实、拓新以及激发他们的潜能。为此,其教学方式和方法务必努力贴近学生,以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真正喜好并且终生受益。专题式教学就是把教材内容专题化(也叫问题化),针对处在多元化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现实问题、时政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按照问题来组织教学。它具有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学体系开放且充满个性、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等特色,有利于全面创新教学理念、全面践行成功素质教育。形成教学双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均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双赢”的局面。
一、专题式教学法的三大特色
(一)将“小型讲座”引入思政课课堂,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均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双赢”局面
专题式教学的每一个专题和每一次授课都是一定程度的小型讲座。教师在课堂上像学者和导师一样富有逻辑性地把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生动、通俗、风趣、自成体系地表达出来。教学环节中的课堂导入,仅向学生简单描述本专题的培养目标和重难点问题即可;讲授环节中,只需根据不同知识点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艺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授内容的充分表述,并且适当地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将课前预习和听课过程中未明白的问题或产生的思想共鸣,以提问或质疑等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现场辅导答疑或在必要时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
从教的方面看,传统教育中传授者的身份和“教师权威”日趋淡化转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引路人。传统教育中主宰整个课堂和教学过程的全包全揽的“教书匠”,演变为学者、演讲家或主持人,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把所授内容通过恰当的方式,难易有序、有的放矢地表达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互动中实现思政课的培养目标,从而由“讲”师演变为“导”师。并且授课内容全是对教材内容的提炼。是教师对教材再消化和再创造而形成的讲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加之在互动过程中要科学地答辩和辅导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加强学习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这就是典型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和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从学的方面看,这种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既让学生真正“带着各种思想问题走进课堂”,轻松快乐地接受导师精辟讲授,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提问或者质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一种心灵的享受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被激发并且使学生在潜意识下学会自学。特别对于思政课教学,因为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的。作为现代多元化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必然有他们所关心、思考及感到困惑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理论难点问题。然而许多疑难问题又不是仅凭课堂有限的辅导答疑能说清楚、能解决的。那么,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视角、立场和思想方法,让他们课后进入图书馆通过“读百本好书”这一平台,或者借助节假日深入特定的实地参与特定的实践活动进行调研这一平台,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信息,从而形成第二课堂即学生自学。从而促成学生从“要你学”向“我要学”以及从“学会”向“会学”的跨越式转变。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并且实现思政课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学会做学问和学会做人。
(二)开放的教学体系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人性化,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并为学生所喜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专题式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容纳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诸如案例式、研究式、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手段等均可在这种教学法中自如运用并且充分发挥。同时专题式教学又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教学:第一,教师能在教学中主动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弥补教材的逻辑性偏低、教材内容表达相对不足及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性缺陷;第二,教师以学者型姿态与学生和谐共处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沉浸其中,充分享受汲取知识的愉悦和快乐;第三,教师扮演着“演讲家”和“主持人”的双重角色,既运用熟练、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艺术辑性地把讲授教学内容,又充分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随时观察学生听课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及时处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熟练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这种过程中感觉到尊重和新颖,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展现出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氛围,展现出师生双边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境界。
(三)能结合时政,引进最新动态,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由认知到理解甚至信仰,强化他们的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大学生由于普遍缺乏社会阅历,思想很不成熟。加上种种负面的社会思潮的影响,造成他们缺乏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良好基础,以及他们在这些认同上的无所适从,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的形成。那么,专题式教学正是把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引导他们怎样在多元化的社会大潮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如何不断地从各种思想的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实现自我升华;引导他们怎样学习中共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努力塑造自身笃志、博学、崇实、拓新的精神品质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爱生活、爱学校、爱学习等道德情操。培养他们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实施专题式教学法的三个关节点
笔者在近年来试行专题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初步地悟出:欲使专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成功素质方面取得实效,务必切实把握好以下三个关节点。
(一)精心地备好每一个专题
如前所述,教师一定要深刻地对教材再消化、再创造,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专题,并且要求各个专题独立成篇,专题内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这是总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教师要对每个专题深入钻研,围绕相关专题收集信息,根据教材内容精心提炼、组织、编排。并且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强化知识的深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赋予讲授内容的学术性。此外还要充分地“备”好学生,即在准备每一专题的过程中要力争充分预计到学生会带着哪些问题进入课堂,在听课中会产生哪些思想疑点或思想共鸣,尤其要预计到学生思想深处的知识盲区和观念的误区,使教学有的放矢。比如我在准备《概论》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专题时,我就预计到学生会带着“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直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么这种社会主义是不是早产儿?要不要补课”这一问题进入课堂。我就准备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法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给予学生正确的视角、立场和思考方法,帮助他们“解惑”。在给学生上述引导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学生在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这两大知识上存在盲区,我就指导他们课后阅览相关书籍,做好笔记,以手机短信的方式与我交流学习体会和疑难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二)要充分发挥讲授的优势
要像演讲家和主持人那样精讲、会讲。依笔者之见,讲授环节的关节点首先在于要充分丰富讲授技巧,实现所授知识的充分表达;其次在于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术水平;最后在于要善于旁证博引,引发乃至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可以想象,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情真意切、声情并茂,那么就一定会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憾和美的享受,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教学内容的立体表达
随着知识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虽在继续为现代教育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其表达不足的缺陷也渐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手段,构建教学内容的声、色、情等多层次立体表达,也将是思政课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之,专题式教学法具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思政课全面创新教学理念,全面践行成功素质教育,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形成教学双边“双赢”的局面。运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法,势必使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工程中发挥出巨大的、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丹. 传统讲授法如何面对教学改革[J]. 教书育人, 2002(14).
[2]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