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战离不开媒体这个平台,因此,创建国际一流媒体,成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媒体是国际一流媒体,哪些媒体是国际一流媒体,我国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国际一流媒体呢?
  
  什么是国际一流媒体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媒介形式和数不清的媒体,但是媒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些媒体声名显赫、影响巨大,有些媒体则默默无闻、朝不保夕。我们把那些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称为主流媒体或强势媒体,而那些经营和影响超过了国家界线的媒体被称为国际媒体,其中最为顶级的媒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国际一流媒体。
  关于国际一流媒体的评定标准,学术界和业界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例如世界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有三个标准,即:1、能很好地履行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教育服务等公益责任,并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观众满意度;2、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世界品牌;3、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世界知名的传媒杂志TBI(Television BusinessInternational)则认为主要看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世界品牌实验室主要看重的是媒体的品牌价值。我国学者也对国际媒体的概念进行过研究。例如郭可教授在他的《国际传播学导论》中认为,“国际媒体主要是指那些从事国际信息传播活动的主体或传播媒体”,主要有三个标准:1、信息传播活动具有跨国性;2、信息传播的经营活动具有跨国性;3、影响力具有国际性。
  由于标准不同,所以不同的研究者所列出的国际一流媒体也有一些差别。
  总结各家的说法,我们认为国际一流媒体大体上具有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是强大国际影响力,包括品牌影响力、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等要素。例如,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评价说:‘《泰晤士报》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报纸,事实上,据我所知,除了密西西比河外,再没有比它更有力量的东西了”。英国著名首相迪斯雷利也说,英国在各国的首都有两名大使,一名是英国女王派遣的,另一名是《泰晤士报》派遣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颇为夸张的话:“给地球各个角落带来光明的来源只有两个:天上的太阳和地下的美联社”。CNN崛起之后,也曾经被称之为是“联合国安理会的第六个常任理事国”。其创始人特纳曾声称“CNN的镜头摇到哪里,安理会的议程就讨论到哪里”。其议程设置能力之强,以至于海湾战争和索马里事件之后国际学术界出现了所谓的“CNN效果”(CNN Effect)一词。正如西方学者所称,CNN在其鼎盛时几乎就成了全球新闻的代名词,这些都是媒体影响力的表现。
  第二,是强大的运营能力,指国际媒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创收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经济财务指标,反映媒体的经营发展与运营管理水平。当前世界媒体的产业化特征十分明显,强大的运营能力包括市场开拓能力和管理能力,只有运营能力强的媒体才可以获得广泛的影响力。
  第三,是基础规模,指国际传媒机构作为一个信息制播平台存在的基础性指标,包括媒体的整体规模水平、国际覆盖能力、制作播出能力等,是其他两类指标的基础,同时又深受其他两类指标的作用与影响。这三类指标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相互作用,构成了国际一流媒体的评价体系。
  总体而言,国际一流媒体是三项指标都比较超前的媒体。有些媒体是三项指标比较均衡,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是所谓的“三强并立”的媒体。有的媒体是“两强一弱”或“一强两弱”。例如,时代华纳集团就属于典型的“三强并立”媒体,旗下的CNN国际影响力人所共知,旗下的HBO更是运营能力强的体现。BBC是属于“两强一弱”的媒体,国际影响很大,运营能力也很强,不过基础规模相对有限。而半岛电视台则是“一强两弱”的媒体,国际影响力突出,但是运营能力和基础规模偏弱。要列举出世界上各类的国际媒体也许不是难事,但是如何科学地认定国际一流媒体并给予合理的评价,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工作。
   国际一流媒体形成的原因
  及当前的媒体格局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一流媒体的形成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因素:
  首先,国家力量在国际一流媒体的形成过程中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一定产生在力量强大、同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例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是1785年创刊的,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知名媒体,其背后是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的支撑。美国的《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到20世纪初开始获得了国际影响,其背后因素同样是美国在19世纪末的崛起(1894年美国的GDP开始居世界第一)。有人也许会说半岛电视台是一个例外,是“小国家、大媒体”,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伊斯兰文化复兴的角度来看,“例外论”也许就可以重新解释了。
  其次,重大新闻事件是国际媒体崛起的重要契机。在媒体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例如,对拿破仑战争的报道成就了《泰晤士报》,美国的南北战争使刚刚出现的美联社开始扬名,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成就了美国的广播媒体,越南战争和阿波罗登月又使美国的电视媒体成为强势媒体。在当代,新闻事件对媒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如果说对海湾战争的报道使CNN一举成名,在伊拉克战争中FOX则开始崛起。我国媒体的例子也十分明显,伊拉克战争是我国媒体第一次对境外单一事件大规模地直播报道,结果CCTV-4和CCTV-9的收视率分别提高了28倍和6倍。
  第三,媒体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不懈努力是成为国际媒体的关键。“主流媒体的本质、核心和标志只有一个,就是以它的思想影响力受到社会主导阶层的关注,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每天必阅的媒体。”国际一流媒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定位。例如,《纽约时报》的理念就是刊载“适宜刊载”的新闻,注重事实而不加渲染,从而获得了“档案记录报”的美名。BBC的创始人里思坚持“教育大众和提升大众品位的理念”,被后人称为“里思主义”。CNN的要求是“新闻至上,人靠边站”,其创办人特纳的名言是,“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半岛电视台的立台理念是“意见和异见”。没有理念或不坚持理念的媒体要成为国际一流媒体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对新传播技术的追求是国际媒体发展的推进器。国际一流媒体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传播技术。熟悉媒体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路透社对新传播技术的狂热,它不仅是最早采用电报技术的媒体,也是最早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媒体。CNN对于卫星电视技术的运用使之成了第一个所谓的“全球媒体”,目前,世界一流媒体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投入都是 不遗余力,技术领先也是媒体发展的关键。
  当前世界的传播格局,是由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所构成,而其中国际电视和网络是最为国际化的媒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国际媒体的格局是“西强东弱”,尤其是在电视领域,可以说是典型的“美英统治”格局。不过我们看到,随着半岛电视台的崛起,当代世界电视格局开始松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后,国际电视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2005年12月,俄罗斯推出了由政府出资的国际电视频道――“今日俄罗斯”;2006年11月15日,半岛电视台推出了全英文频道,力图实现对世界的更大覆盖;2006年12月6日,法国的国际电视台France-24也开播了,目的是宣传“法兰西的文化与价值观”;2006年,日本政府也提出了要增加NHK World TV的英文播出量;其他如伊朗、印度、韩国等也在参与国际电视市场的竞争,我国也制定了电视国际传播的庞大计划。传播的全球化与世界传播主体和声音的多元化,构成了公共领域的全球化,或者说全球性的公共领域正在一个形成的过程中。
   建立我国的国际一流媒体
     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为我国创造国际一流媒体既提出了物质基础,也提出了迫切要求。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国际一流媒体还在形成的过程中。我国最接近国际一流媒体标准的有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但是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根据我们的研究,央视的基础规模较大,技术设备等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国际影响力、经营创收等与国际一流电视传媒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是“一强两弱”。BBC、CNN的海外订户数分别是央视的3倍多和2倍多,而驻外记者分别是央视的6倍和23倍左右。在收入方面,BBC几乎是中央电视台的三倍。我们看到,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与国际一流媒体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勿庸讳言,差距依然是存在的。
  我们认为,打造中国的国际一流媒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传播理念的转变和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主要包括坚持国际化视野和新闻至上的原则,要争取做到国际国内并重,从宣传型逐步过渡到新闻传播型,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
  其次是传播能力的迅速提升和扩大,包括国际报道网络的建立和传播渠道的全球性覆盖,要增加投入,扩大信息源,建立专业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闻报道队伍。
  再次是传播政策和传播体制的变革,包括建立事业与产业并重的国际传播体制,在坚持事业为主的同时,适当增加产业发展的路径,在传媒政策方面,也应该以提升传播能力作为主要的方向。
  
  责编 张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