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现象”与科学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天文发明

  自安阳西高穴大墓2009年公布为“曹操墓”以来,已过去两年。一时间“天下英雄、群贤毕至”,“挺曹”、“反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2009年12月28日,安阳在北京举办发布会的第二天,我们即赶赴安阳,现场考察了安阳西高穴大墓,并提出了该墓葬与亳州曹操宗族墓,尤其是曹操祖父曹腾、父亲曹嵩墓葬的诸多不同。在对安阳西高穴墓葬未完全发掘,证据链尚未完善之前,便认定为“曹操墓”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希望他们能进一步发掘,有了完整确凿的证据链以后再做定论。但学界一时风起云涌,“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忽又闻,安阳欲借“曹操诞辰1855周年祭祀大典”,“哗天下之大宠”,其炒作之意,昭然若揭。
  “曹操墓”真伪姑且不论,我们暂把因“曹操墓”引发的各种炒作现象命名为“安阳现象”。这本是一个考古学上的问题,何以成了宣传炒作的对象,成了经济行为,成了地方争夺文化资源的行为?这是科学发展吗?这是应有的科学精神吗?面对我们的祖先,会愧疚吗?
  不用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去辨别“曹操墓”的问题,而花大力气去炒作知名度,其实动机很简单,那就是经济利益。有人测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有4.2个亿的收入,我们不禁要问:难道4.2个亿的经济收入就可以不辨历史之真伪?那么,有人出足了资金,是否可以改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呢?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中重要的代表人物,那么他应对今天经济贡献几何才能让人满意?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一定靠“贩卖祖先”发展,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和脊梁,是我们血脉中流淌的血液。卖血求饭何异于饮鸩止渴、抱薪救火?
  中国古代以“忠孝仁义”治天下,祖先崇拜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安阳现象” 之中,有多少人是为利而为,哪怕是“公利”有多少人为名而为,哪怕是“恶名”;又有多少人是为科学的学术精神而明辨历史。天知,地知,自己知。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包括人文环境。但“安阳现象”破坏的就是科学和学术研究环境。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环境。如此下去,学术必附之功利,发展必不顾一切。各地愈演愈烈的名人“争夺战”,已经混淆了很多历史事实。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去面对这扑朔迷离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若发展以破坏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代价,就不是科学发展。
  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代人,也属于子孙后辈。很多历史遗迹,我们是要保护并留给后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对于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墓葬,不到遭到破坏,保护迫在眉睫时,才经过国家文化文物部门严格的批准,允许发掘。因为依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很多文物出土即是“破坏”。但是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出土的文物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科学工作者可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此前的安阳西高穴大墓,不就是因为被盗严重,经过多年申报才得以批准发掘的吗?
  曹操墓有在安阳的可能性,也有在亳州的可能性。《水经注》记载,涡河岸旁有许褚、张辽墓。依照汉代葬俗,心腹重臣循主而葬,从这个角度看曹操亦有埋葬在亳州的可能性。但亳州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许褚、张辽墓,亳州并未因此而“掘地三尺”与安阳一争,为何?因为我们不能为眼前之利、一己之私,把属于人类和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消耗殆尽”,我们会根据考古研究的需要和国家的文物政策行事。
  有人说我们没有竞争意识,没有责任心,但我们觉得这个责任心不仅要对亳州、对安阳有,更要对历史、对子孙后代有。(作者为亳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