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因此,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如何把受众关注的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深度报道,是需要新闻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深度报道的采访和写作能力。笔者认为,提高新闻深度报道写作能力应搞清楚以下三个方面:
深度报道的特点
1.题材重大。深度报道所报道的事件和社会问题,就其题材和对社会的干预程度而言都是比较重要和重大的。因此只有采用深度报道形式,作宏观的思考,才能进行全景式的展现和分析。
2.背景深厚。深度报道不是就事论事、肤浅的一般报道,它具有较大的时空容量。它往往在一个重大主题下透视诸类社会现象,叠加多种画面和信息。
3.材料丰富。深度报道使用的材料可以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越是丰富、具体,越能纵横捭阖、运用自如。
4.内涵深刻。在新闻5个W的要素中,深度报道更侧重于在“为什么”上追根究底,力求全面地分析事件的起因和后果、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科学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向,为社会所重视。
5.体裁多样。深度报道只是一种报道方式,而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在深度报道写作中,消息、通讯、评论等各种体裁根据需要,均可使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现手法都可派上用场。
深度报道应具备的要素
1.稿件通篇着力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一件很轰动的大事,深度报道可能关注其中一个很微观的方面,但一定是这件事所集中体现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2.稿件应有结论。这个结论不是是非对错的判断,不是道理,不是记者主观的看法,而是事件本身所陈述、所展示的客观存在。这个结论展现的过程,应如数学公式一样,是一个推导的过程,推导所需要的材料,是记者通过采访收集到的新闻事实,推导的结论,是主流人群的正常思维。 并且结论还可能不是一个明确的结果,只是针对事件所反映问题的客观阐述。
3.稿件的结论,应有一定的先进性,或能展示当下重要的社会矛盾,而不是陈词滥调,不是可以轻易得出的道理。
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
1.如果深度报道是条消息,那么,导语要认真提炼,力求引人入胜。导语,是消息之眼,一段精彩的导语,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导语做到引人入胜,可以采用白描手法,提供一段感人的情节或一个生动的故事、冲突,从具体引导出抽象,再从抽象转变为新的具体。也可以从令人想象不到的数字、对比入手,随后讲述故事,再转入深层的道理。写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导语必须认真提炼,必须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提炼在导语里。
2.中心思想要明确,力求说透阐明。深度报道需要宏观的视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报道要有多个“中心”。选材必须要为报道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服务,每篇报道最好明确在一个观点上,不要分散为多个观点,尽量从一个视角阐发问题,把问题说透。如果感到意犹未尽,可以组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3.强化形式、服务主体,力求突出重点。深度报道篇幅较长,利于作者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但是有的作者钟情于自我欣赏的文学化描写,忘记了讲故事不是深度报道的目的,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往往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本身所淹没,这也是现在深度报道的一个通病。因此,要强化形式为主体服务的意识,围绕主题组织素材,不要喧宾夺主,弱化报道的主题思想。
4.精编新闻素材,力求主题鲜明。许多被称为有深度的报道然而并没有深度,其主要表现,在于主题的阐发过于肤浅:罗列许多价值同等的素材,结果只能说明浅层次的道理,再想讲深一些,素材没有了,话也似乎说尽了。因此,写作前要尽可能多地寻找不同价值的素材,然后精选素材,将材料排队,按递进的逻辑结构,在不同的深度采用不同的素材。这是设计报道的写作框架时必须要考虑的事项。
5.编排报道结构,力求首尾呼应。深度报道不是单纯提供信息的消息,而是要通过报道,提供一种对事实的认识,认识是需要适当强化才可能留下印象的。因而,完整的深度报道,除了起始部分点明主题外,为了强化主题,通常以某种适当的结尾呼应前面的立论。
当前,深度报道以其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特别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分析,深得观众或读者的厚爱。但对于采写深度报道的记者,必须要具有总揽全局的头脑,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能力,具有驾驭难点、热点问题的本领,具有应变能力和平等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比较高超娴熟的采写本领。
(作者单位:通辽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