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一个普通的网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通讯信号的地方,都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新闻记录下来(包括影像)上传,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全世界共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网民,都可以成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记录者。
这就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报纸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众所周知,报纸通常是一日一报。一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比如目前的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出现,报纸不可能做到及时更新。也就是说,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报纸已经远远落后于其它媒体,包括广播、电视。
当然,现在报纸也在进行新媒体的探索,许多报纸都建立网站、手机报,实现了报网互动,做到了新闻的及时更新,也做到声像、文字的同步。但做为传统纸媒、尤其是党报,在公众心中依然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其权威性、公信力依然无可替代。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党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除了在办报理念上要有创新之外,做为一名党报的记者,也应该适应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提升自身素质,从纷繁复杂的资讯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提升党报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首先,党报记者要培养专业意识。过去,人们称记者为“杂家”,也就是什么都知道,但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也不专业。而在当今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新闻事件,往往引起人们对于事件本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探究。在不明就里时,人们期待着专家学者的出现,为公众解惑。如果记者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无从与专家对话,也无法用通俗的语言将事件解释清楚。同时,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就无法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形不成纵深报道,与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报道大同小异,形不成竞争力。再者,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无法从庞杂的社会信息中筛选出有新闻价值、有较高公众关注度的信息。
笔者认为,在公众均可以参与到媒体报道行列的今天,泛泛地报道事件本身的新闻形式已经不适合报纸的发展需求。报纸、尤其是党报,需要一批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准专家”型记者,采写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报道,在众说纷纭中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其次,党报记者要有思考意识。发达的传媒带给我们的是海量的资讯,当然更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会引来公众“围观”,大家各抒己见。党报记者,职责是宏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如果对新闻事件不加思考,不加识别,就有可能错误地引导社会舆论,最终影响公信度。现在,假新闻、失实新闻多得不胜枚举,更有许多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的高开放度传播不良信息。当然也有人利用党报党刊等媒体的公信度,发布信息,推诿掩责,粉饰过错。做为党报记者,没有思辩意识,没有探求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事实的态度,就有可能被误导,从而误导公众。
第三. 党报记者要有公众意识。过去,人们对党报的认识是“高高在上”,与公众距离较远,也就是不贴近。采的是官员,写的是专业名词,反映的是统计数字。这与网络等媒体产生了很大反差。事实上,网络在新闻竞争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公众可以普遍参与,人人都可以传播新闻事件,人人都可以探讨新闻事实,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过程中。这种亲近感,让很大一部分公众宁可在海量的媒体与电脑屏幕的闪烁中头晕眼花,也要坚持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因此,笔者认为,党报也要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以百姓的视角看GDP,以群众的感受反映大政方针,不做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
第四. 党报记者要有责任意识。党报,做为目前公众传媒中威信最高的媒体,代表的是权威性、公信度及正确的导向。一个新闻事件,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心态:看党委、政府怎么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党报传递这个答案。所以,党报往往起到传递党委、政府的公信度、执行力和民众意识的职责。正因为如此,党报的记者,也一定要有公信度的意识,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也就是对公众负责,对党委和政府负责,对社会的舆论导向负责。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