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舆情的引导: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等网络舆论传播平台应运而生,网络舆情迅速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网络舆论也不例外。它在快速传达民情民意、促进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因势利导,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已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传播 网络舆论 影响 引导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以第四媒体――网络为传播媒介,反映出来的舆论状况。网络舆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由于互联网的方便、迅捷性,使得网络舆论具备了一系列相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众数量大,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渗透性强;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集聚性等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舆论在公众生活中必将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我们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项高科技产品,正确地引导网络舆情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按三个“有利于”原则,做好引导工作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来的,它是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媒体既是党领导人民的工具,又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媒介,所以,新闻媒体,包括网络以及网络上传播的各种舆论,都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发挥好其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引导作用。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种干预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才能利用其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发挥好其所应该具有的社会功能。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各个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正确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善于报道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党和政府所关心的新闻事件,对那些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2、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即新闻报道的五要素都必须符合客观实在。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所要遵守的首要原则,只有坚持真实性,新闻事业才能更好地维持和发展。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网络新闻首要遵循的原则,只有真实的网络新闻,才能产生对社会公众生活起正面作用的舆论,才能使网络舆情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把网络传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作为新闻工作的最高准则,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一切虚假的、有损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信息。
  3、及时回应并解决网络舆情反映的相关问题
  网络舆论是网民心声的表达,网络舆情是网络民意整体状况的反映。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民生、民意、民情,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赢得民心。
  网络工作人员不但要认真正确的对待网民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帖,积极引导,做出正确的应对,还要正确理解和接受网络对于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以理服人,拿事实说话,在尊重事实中逐渐形成思想共识,赢得社会认同。
  二、营造和谐的网络传播环境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通信、购物、贸易、学习等等,几乎所有事物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来完成。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比如,侵犯隐私权、泄露重要机密、企业资料丢失乃至色情暴力犯罪事件泛滥等问题层出不穷。净化网络传播环境、营造和谐的网络传播氛围,已经刻不容缓。
  1、控制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
  互联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受众不仅仅只是单方面地接受新闻,而是可以参与其中来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发表观点。在网络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由于没有一定的约束力,部分网民会不顾后果的通过发表一些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来达到个人想要的目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我们一定要认清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杜绝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不要盲目追风传播。网络论坛应该针对这些现象设定特定的论坛管理人员,培养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辨别真假的业务能力,对网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净化网络传播的环境。
  2、利用传统主流媒体,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走向
  相对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我国的网络媒体还很年轻,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各媒体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网络媒体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通过它们的相关报道,敏锐把握舆情动向,加快新闻报道步伐,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回应。在注重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确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的同时,网络媒体也在监督着传统媒体的舆论走向,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
  3、加强媒介素质教育,提高网民素质
  网民的素质,跟网络舆情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目前我国的网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趋于年轻化。网民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18到24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多半是学生,并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硕士以上的网民只占了整个网络群体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见,提高网民素质,是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注重培养网民对媒介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批判能力,培养网民运用网络媒介来充分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加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在网上多开展一些“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等等,都是加强媒介素质教育的好途径。
  三、坚持依法管理和有效引导相结合
  当前,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在突飞猛进,而对网络传播进行约束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却相对滞后。以至于虚假的网络信息和一些“网络暴民”所散布的网络不良言论得以迅速传播,严重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应该制定相关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对当前所存在的各种不良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在注重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发挥好领军作用。只有这样,网络舆情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1、加强网络“把关人”队伍建设
  “把关人”即将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家卢因曾经说过:“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可见,“把关人”担负着辨别信息是否具有传播价值的重任。加强网 络“把关人”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德、能兼备的高标准选用“把关人”;要加强教育和学习,提高“把关人”思想理论水平和“把关”水平;要做好考察工作,强化“把关人”责任意识。只有互联网的从业人员肩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做到与时俱进,自觉地维护互联网的信誉,才能创造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做了明确规定,也有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立法和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尚未解决。比如,有些相关法律没有落到实处;缺乏系统性、民主性等。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和落实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使网络传播真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宣传网民典范,树立网络道德标杆
  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无名英雄”,在默默无闻的为网络媒体的发展做着无私的贡献。如医生、教师等,通过网络长期免费为网民提供咨询、传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还有一些在某些方面较权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常关注时事提供意见,引导着网络舆论的走势。这些人长期都是隐形的,对于这一类人,应该作为网络道德标杆加以宣传,使之成为众多网民学习的典范,呼吁各个阶层的网民向他们看齐,营造和谐的网络传播氛围,进一步促进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和应用 [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2、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 [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5、王军.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M]. 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6年6月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